9农用地详细规划_第1页
9农用地详细规划_第2页
9农用地详细规划_第3页
9农用地详细规划_第4页
9农用地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农用地详细规划,第一节耕地详细规划1.耕地组织形式2.耕作田块配置3.田间灌排渠系配置4.田间道路配置5.农田防护林配置6.田间设施综合配置,一、耕地组织形式耕地组织形式系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将耕地按照轮作周期的年限划分成若干个面积基本相等、肥沃度近似的轮作田区。所谓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单元。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后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各田块之间不存在作物的轮换关系,而且这种耕地组织形式对田块大小没有特定的要求,很适合当前农户经营的特点。,二、耕作田块配置耕作田块是最基本的耕作和管理单位,它的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要素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田间灌排渠系、田间道路、护田林带等作用的发挥以及机耕效率的提高。(一)耕作田块的长度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灌溉效率和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田块的长度一般在500800m或更长一些。在平原地区田块长些,而丘陵地区要短些;在旱作地区可长些,而在水稻区则短些。,(二)田块的宽度1.在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的条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于机械顺利作业。2.风害地区要考虑护田林带的间距.3.在需要排水的地区,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总之,在平原地区田块宽度可在200400m左右。水稻地区可窄些,旱地水浇地可宽些。,(三)耕作田块的规模根据上述耕作田块的适宜长度和宽度,其规模大致为101333hm2。(四)耕作田块的外形田块最好是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平行和直线;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过斜;不能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五)耕作田块的方向耕作田块的方向系指田块的长边方向。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在坡地上,田块方向影响到地表径流的大小和土壤的侵蚀。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要求耕作田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这样才能使同一田块内土壤肥力和土壤耕性一致,从而使作物生长发育一致,便于同时进行作业、管理和获得稳定的产量。,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田间灌排渠系系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以下及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沟、畦等)。1.平原地区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布置,即农渠与农沟相邻布置。这种形式适用于一面坡地地形区。(2)灌排相间布置。(3)上灌下排与灌排合一。,2.山丘地区分为岗田、塝田、冲田三种类型岗田地势高,两边坡水,主要怕旱,一般沿岗脊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开农渠,排灌结合。冲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易渍,应以排为主,结合灌溉。塝田地面倾斜,坡度较大,按等高线修成梯田。塝田怕旱,应以灌为主结合排水。一般采用斗、农两级渠道。斗渠平行等高线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四、田间道路配置(一)田间道路的种类1拖拉机路是由乡(镇)通往各村或主要居民点的道路,供拖拉机和车辆行驶,服务于几个村,在旱作区路宽6m左右,水田区要窄些。2主要田间路由居民点通往田间作业的主要道路,路面宽46m,一般多设在耕作田块的短边,服务于一组田块。3辅助田间路(田间小道)是联系主要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运输的作用,服务于l2个田块,路宽2m左右,一般多沿田块长边布置。,(二)田间道路配置要求1要保证居民点与田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线路直,往返距离短,可以顺利达到每一个耕作田块。2田间道路应沿田块边界布设,并与渠道、护田林带相协调。同时,应注意与干路取得衔接,以便形成统一的农村道路网。3应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路、沟、渠、林要结合配置,道路宽度和密度应按实际需要而定。4要注意田间道路的技术要求主要道路的纵坡度不宜太大,在平原丘陵地区不宜超过6,在山区最大不应超过11。,五、农田防护林配置(一)林带结构1紧密结构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组成,三层树冠,树叶茂密,几乎不透风,防风距离较短,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10H(H为树高),而且风积物容易沉积于林前和林带内。农田防护林不宜采用这种结构。2疏透结构由数行乔木,两侧各配行灌木组成,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25H。不会在带内和林缘造成积雪和淤沙,所以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可采用此种结构。,3透风结构只由乔木组成,不搭配灌木,大量透风,防风距离最大,所以风害地区多采用这种结构。但在带内和林缘处风速大,易引起近林带处风蚀。,紧密结构(a),疏透结构(b),透风结构(c),(二)林带方向林带方向取决于主害风方向和地形条件,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主林带应垂直于主害风(指5级以上大风,风速8ms)方向,防风效果最佳。若由于地形条件或地界的变化,不能完全垂直时,可允许偏角有30度左右的变化,但不宜超过45度,否则防风效果显著下降。,(三)林带间距林带间距的大小,决定于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这种距离与树高成正比,同时与林带的结构有关。林带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最多不超过30倍。(四)林带宽度林带宽度以节约占地和保持适当透风程度所需最小宽度或者树的行数确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45行树的林带比较有效而且经济。,(五)林带交通口为了便于拖拉机和各种农机具的运行,在林带长边和短边的交接处应设交通口。两条林带交通口的位置要错开,以免形成风洞。(六)树种选择与搭配树种选择适宜与否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树种搭配则影响林带的结构,所以树种的选择和搭配都直接影响农田防护林带的效益。在树种搭配上一条林带只宜采用单一的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多种乔木树种进行行间、株间混交的搭配方式。,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田、沟、渠、路、林等项目的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和有机结合。在旱作区,拖拉机路一般两侧植树,开排水沟,形成一路两林四沟,沟起排水、护林的作用。在灌溉区,一般拖拉机路与林带设在灌水渠与排水沟之间,这样渠沟位于所服务田块的一侧,可以减少渠、沟与道路之间的交叉工程物,同时林带对路沟渠均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有一路两林两渠两沟的形式,也有一路两林一渠一沟的形式。几种配置形式见下图,图1田一沟一林一渠一路,图2田一沟一林一路一渠,图3田一路一沟一林一渠,第二节园地详细规划,一、果园配置(一)果树树种与品种的选择与配置1.在选择果树树种和品种时应注意选择那些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且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和品种。2.在距城市较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选择的树种、品种,以能满足鲜果长期供应为好。在距城市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必须选择耐贮藏、耐运输的果树树种和品种.3.果树大多为异花授粉,配置时应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保证优质高产。授粉树选择应具备下列条件: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管理要求一致;与主栽品种的开花期一致或稍早,结果期、果树成熟延缓期也基本一致;产生的花粉量多,且与主栽品种有良好的授粉亲和力;丰产优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等量式,差量式,中心式,等高配置,(二)果园小区规划1小区的面积和长宽度小区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果园规模、地形条件和机械作业程度。在平原机械水平较高的地区,小区面积可大一些,约在3331333公顷。在山地、丘陵地区划分小区应考虑水土保持、排灌系统、自然割裂情况,一般约2333公顷,在切割程度大的地区可在2以下。小区的长度在采用机械作业时,尽可能在400m以上,在畜力作业时,可在200m左右。小区的宽度要便于果树行间到四周道路上产品运输和有效防风距离,一般宽度为150200m。,2小区的方向和形状(1)小区的方向应与最适宜的果树栽植行向一致,以利增加光照和提高温度,在有风害的地区,小区长边方向应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地区,小区长边方向应沿等高线布置,有利水土保持。(2)小区的形状,在平原地区以长方形为宜。在丘陵地带,也最好呈带状长方形,也可沿等高线方向有所弯曲。(三)防护林配置一般在果园的边界上配置防护林,果园面积较大的在其内部沿小区也配置防护林.主林带沿小区长边垂直于主害风方向,其间距一般为150200m;副林带配置在小区短边上,并与沟、渠、路的规划相结合,其间距即小区的长度,一般为200400m。主林带由57行树木组成,副林带由23行树木组成,林带结构除果园周围主林带可用紧密型外,为造成园内通风透光的良好条件,其他一般采用疏透或透风型结构。,(四)灌排渠系配置平地果园,水源主要靠河流或打井,这时最好使水源布置在果园园地的中心,山地果园的水源可依靠河流、水库或提水灌溉。水从水源通过干渠引至果园,再通过支渠引到小区中,一般沿果园小区短边配置,然后通过灌水沟将水引至果树行间,直接灌溉树盘。果园的排水系统在下述情况下设置:果园地势低洼,易积水形成土壤过湿或渍涝;土壤透水性不良或有不透水层;果园临近江河湖泊,地下水位高;山地、丘陵地区果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平地果园的排水系统由毛、支、干沟组成毛沟设在果树行间,支沟沿小区界线设置,干沟可沿干道设置,干沟的末尾为出水口,泄入容泄区。山地果园的排水,一般在山坡上部挖拦水沟,将水汇入自然沟中,在梯田或撩壕的内侧设排水沟,连通两侧自然沟或排水沟,将水排出园外。,(五)道路配置在平地,大中型果园一般设干路、支路和小路三级小型果园可不设小路。干路一般设在果园中部,呈十字形或井字形布置,把果园分成几个大区。外与居民点、公路相通,内与支路相接,通往各个小区,一般路宽8l0m支路一般垂直干路,设在小区边界上,路宽56m。小路以人行为主,为便于小区作业而设置,间距50l00m,路宽l3m与支路垂直。山地、丘陵果园道路应结合地形条件布置,丘陵地干、支路应尽量设在分水岭上,山地道路应按照地形修筑成迂回盘道,在道路内侧修排水沟,截排坡面来水,保持路面干燥。,(六)果树栽植方式果树栽植方式主要指果树株行距、每公顷株数和排列形式。排列方式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带状式,,第三节牧草地详细规划,一、牧草地规划的内容牧草地规划的内容包括放牧地规划和割草地规划。二、季节牧地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两季(夏秋、冬春)、三季(冬、春秋、夏)、四季(春、夏、秋、冬)。划分季节牧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冬季牧地应配置在低洼、避风、向阳的地方,前有高山挡风,后有洼地积雪,牧地位于高山与洼地之间,这是最好的地形条件。2春季牧地配置要求与冬季牧地相近,但地形要开阔、向阳、风小,植被萌发较早。3夏季牧地配置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蚊蝇较少之地,如高坡、台地、梁地等,且有可靠水源。4秋季牧地配置在地势较低,平坦开阔,植被茂盛多汁而枯黄较晚的草地上。,三、放牧地段的配置各种牲畜及同种家畜的不同品种、性别、畜龄、产品率的畜群,其生活习性和管理方式不同,对放牧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畜群编组及畜群规模的确定按轮牧制度中的放牧方式不同,畜群编组有两种方法:一是单纯畜群编组,即同一种牲畜按不同的品种、性别、畜龄、产品率来划分畜群;二是混合编组,即把各种牲畜组成一个畜群。前者适用于一般的划区轮牧及不同畜群的更替放牧方式,后者适用于混合放牧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利用草层,但管理不便。畜群规模应根据牧草地的生产力高低、饲养管理水平、牲畜种类、总头数、性别、畜龄及生产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大牲畜的畜群规模要小些,而小牲畜可多一些;平坦牧地畜群头数可多些,山地牧地要少些。,2畜群放牧地面积的确定畜群放牧地面积的大小应能保证畜群所需的饲草量。放牧地段面积=公式中的放牧天数是按季节牧地的适宜始牧期和终牧期来确定,单位面积草地产草量按季节最高产草量计算,不足部分可利用收割干草后的再生草和人工饲料地的青饲料补充。为提高草地生产力,往往还安排一定的轮牧休闲面积。,3畜群放牧地段的配置考虑以下要求:(1)根据不同畜群对牧草的要求,划拨其相应的放牧地段。牛喜食带甜味多汁的禾本科、豆科和杂草类,最适宜在草层密度大,具有中等高度的草甸草地上放牧。马与牛的要求相似,但对粗硬牧草采食率低,也不喜食碱性较重的牧草,马喜走,可以远距离采食。羊的喜食范围较广,比其他牲畜更能利用低矮牧草,除由高大草类组成的草甸地和沼泽草地外,一般草地均可放牧。跋涉,对粗硬牧草的采食率低,应安排在较好的草地上,(2)考虑放牧地的地形条件牛在较平坦的坡和坡顶,采食率达80,而在陡坡上采食率下降到只有20左右,所以牛适宜在平坦草地上放牧。羊对地形陡峭的地区适应力较强。在坡地上配置放牧地段时,应将地段的长边顺坡配置,这样可使放牧地段内包含从上到下生长的不同草层,以便牲畜食用,同时可避免由于坡水下泄导致畜群间传染疾病。,(3)每个畜群放牧地段应与水源、定居点、畜圈有方便的联系,且具有独立的水源,以减少驱赶距离和避免传染疾病。(4)在有人工饲料地时,天然放牧地应与之相邻配置,以便综合利用,减少驱赶距离和运输费用。(5)在地形平坦处,畜群放牧地段尽量设计成集中连片的规整的长方形或方形,以便于进一步设计轮牧小区。在地形割裂的地方,放牧地段界线应与自然界线相结合。,四、轮牧小区的设计轮牧小区的数量和面积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