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1).ppt_第1页
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1).ppt_第2页
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1).ppt_第3页
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1).ppt_第4页
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的产品质量特性,标准和等级第二节的产品质量统计指标第三节的产品质量变异和数据特征第四节的产品质量流程控制第五节的产品质量管理图第六节的产品质量管理常用工具,主要内容是,第一节的产品质量特性,标准和等级, 产品质量统计管理也称为产品质量管理,是用统计理论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管理方法。 一、工业产品的质量特性产品的内在质量性能时间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一、工业产品的质量特性,产品外观质量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 例如产品的造型、色调、光泽、包装等。 二、工业产品质量标准由国际标准国家标准(GB )部发行标准部,一、工业产品质量特性,三、工业产品质量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GB/T1270791 )。 本指南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工业产品(包括技术引进产品,独资、合资、合作生产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水平原则上可分为优等品、一等品、良品三个等级。 优等品是指其产品的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物的质量水平与海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5年内的先进水平。 一等品是指其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一般水平,而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 良品是指按照我国一般水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达到了相应的标准。 第二节产品质量的统计指标,第一,反映产品自身质量的统计指标产品的平均技术性能指标,产品质量等级指标,产品质量等级指标包括产品质量等级率和产品平均等级两种。 第二节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产品质量等级率,产品平均等级,第二节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产品质量根据一系列质量标准和技术条件,可以把工业产品根据其质量高低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良品三级。 入库产品合格率是第二节产品质量的统计指标,综合质量点在产品质量由多个技术特性和参数决定时,需要综合评价其质量,实践中一般用计算综合质量点的方法来解决。 所谓综合质量点,是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规定一定数量的检查项目,根据百分比制,根据各项目在产品整体的重要性,确定一定的质量点数,各项目合计为100分。 经过各项技术性能的检查,得到各项目的分数,把各项目的分数汇总成产品质量的分数。 根据这个分数,可以综合评价和比较产品质量的高低。 二、反映企业生产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产品合格率、次品率、退货率(返工率);二、反映企业生产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未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费用。 其统计范围具体有废弃损失费、退货修理费、降级损失费、休业损失费和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等。 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导致索赔、修理、交换、信用损失等损失的费用,其统计范围包括索赔费用、退货损失费用、折扣损失费用、保证费用等。 第三节产品质量变异和数据特征,第一、工业产品质量变异因素现代工业产品质量一般按规格和标准反映。 例如,灯泡、电池需要一定的寿命,电线、化学纤维需要一定的拉伸强度,电气部件需要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在一定标准淮(包括设计标准、材料标准、工艺标准、工作标准等)制造的大量同类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称为变异。也就是说,同一种类的产品的质量不总是相同,有差异和分散。 第三节产品质量的变异和数据的特征,根据产品质量变异的起源分类,可以将产品质量要素分为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 产品质量的一般要素是人员(man )、机械(machine )、原材料(material )、加工方法(method )、测量工具(measure )、环境(environment ),简称为5M1E。 根据产品质量变异的原因进行分类,根据产品质量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随机因素、系统因素、异常特殊因素三类。 第三节产品质量变异和数据特点,随机因素也称为偶然因素,随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较小,很难识别,可以控制和减少,但在技术上难以消除,或不值得经济上消除。 例如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结果、机床的振动、工具的硬度、室温的变化、环境的文明状况等。 系统要素也称为非偶然要素,不频繁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是前后表示一定规则的要素,容易识别,可以消除。 例如工具磨损、原材料不合格、机械设备故障、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异常的特殊因素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如供电混乱、机械故障、没有作业人员思想集中等随机因素是不可避免的,系统因素可避免的产品质量管理要管理系统因素引起的产品质量差异,以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第三节产品质量的变异和数据的特征,根据质量要素的质量作用的强弱来分类,根据质量要素的质量作用的强弱程度可以分为主要要素和次要要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一样。 其中数量虽然很少,但一旦出现显着变动,就会产生重大的系统影响。 此外,另一种因素虽然数量多,但影响很小,不会引起大范围的质量问题。 第三节产品质量变异和数据特征,第二,产品质量统计管理中的数据特征产品质量统计管理中的数据可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量值数据两类。 测量值数据是指长度、强度、温度、硬度、重量、压力、时间、成分等可以用仪表测量的连续性数据。 计数值数据是指合格品的分数、不合格品的数量、缺陷的数量等只能用自然数表现的数据。 计数值数据还可以细分为计数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是按良品件数、废品件数等产品个数计数的数据。点值数据是按缺陷、气孔数等各点计数的数据。 第四节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第一、过程能力产品工序是指工人在车间(机床、组装工厂等)对一个(或多个)作业对象连续完成的各作业的合计,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基本单位。 过程能力也称为过程能力,是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的实际加工能力,即影响过程质量的所有因素都被充分规范、标准化后,保证过程以稳定状态表现的过程质量的能力。 第四节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工序处于控制状态时,过程质量的变异通常是由正常的波动引起的,质量特性一般呈现正态分布,质量特性值的分布与质量标准(用公差表示)的关系如图10.4.1所示。 第四节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因为标准偏差反映了过程能力的强弱,所以在实践中人们经常把过程能力作为基础来表现。 为了经济地实现过程质量管理,在实践中一般描述过程能力,是因为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平均值范围内的产品占产品整体的99.73%,不良率仅为0.27%。显然,以6为标准测量过程能力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经济性。 因此,处理能力为6。 第四节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第二、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的公式,用提取样品的实测值算出的样品标准偏差s估计,过程能力指数为、三、过程能力指数的算出,(一) 计量值为两侧公差时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工序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一致,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解: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过程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不一致的过程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不一致时,如图10.4.3所示,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过程分布中心与公差域中心不一致,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例如10.4.2 )、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质量标准、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的关系如图10.4.4所示。 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二)单侧公差时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计量值时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设计标准的要求在单侧公差时,即仅给予规格的上限或下限,如图10.4.5所示。 (2)单侧公差情况下的工艺能力指数的计算,式(10.4.6 )仅给出上限单侧基准的情况下,即仅给出上限要求,但对下限没有要求,例如机械产品的圆度、平行度等,上限越小希望越好的式(10.4.7 )仅给出下限一侧的基准(2)单侧公差时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仪表值时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式(10.4.8 )的样品尺寸,一般用值减小误差。 计算产量时的工艺能力指数,以次品率p为检查产品的质量指标,以pu为基准要求时的CP值的计算。 产量情况下的工艺能力指数计算(例10.4.3 ),从例10.4.3某批零件中随机提取20个大小的样品,其中不合格品数量分别为: 2、1、3、5、2、4、1、0、3、2、6、4、9、7、1、8 点值的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点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例如10.4.4 ),例子10.4.4从某批产品中提取20个尺寸n=100的样本,其中缺点分别为: 0、3、1、2、3、1、2、3、3、3 解:四、过程能力分析和提高途径、过程能力分析、四、过程能力分析和提高途径、四、过程能力分析和提高途径,属于特级能力的过程允许有大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降低成本的措施, 对于属于可以适当控制和放松检查的一级能力的过程,必须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动,如果不是重要的工件,对于可以适当控制和放松检查的二级能力的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不能放松检查。 否则,对于大多数属于容易出现不合格品的三级能力的流程,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流程能力。 不合格品出现几个的,属于严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全数检查的四级能力的程序,必须追踪原因,采取果断的措施,检查产品。 通过分析流程能力,可以诊断流程,验证设计合理性,为技术经济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 四、分析和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措施调整了工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差量提高过程能力,调整了减少工程加工标准偏差的质量标准。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公差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节产品质量管理图、管理图是1962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博士首先提交的,是管理目前生产中过程质量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产品质量管理图的分类、产品质量管理图是分析、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图表工具。 另一方面,根据产品质量管理图的分类,(一)控制界限的计算方法的分类,控制界限的计算方法分为3方式控制图和概率界限方式控制图。 3控制图3控制图是在控制图上的标点符号的统计量上作成控制线。 美国、日本、我国、世界很多国家都采用3倍的标准偏差()来确定控制界限。一、产品质量管理图的分类,在生产过程稳定的状态下,用标点的统计量超过控制界限的概率确定控制界限,其值以0.05、0.025、0.001等确定控制界限。 英国和北欧等地采用了这种控制图。 根据概率极限控制图、一、产品质量控制图的分类、(二)采用的统计量的分类,分为计量数据控制图和计量数据控制图。 计量数据控制图计量数据控制图适用于产品质量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情况,可以用某一区间的任意数值表示产品质量特性。 (2)根据采用的统计量的分类,计数数据控制图表计数数据控制图表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数据是不连续变量,只能用正整数表现的产品质量特性。 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合格品的数量、缺陷的数量等都是不连续变量。 另外,二、一值控制图的制作(控制图)、一值控制图属于计量值控制图,通常适用于从工序只能得到一个测定值的情况。 具体的作图顺序是生成决定中心线cl(centerline )的控制上限ucl(supportercontrollimit )和控制下限LCL(LowerControlLimit )的单一数控图、二、单一数控图(例如10.5.1 ) 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r控制图、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控制图的制作顺序数据的选择和组选择一定数量的数据,一般为50-200个,至少取了25组数据,影响了精度,面制作控制图,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例10.5.2 ),例10.5.2某部件的质量特性值是部件的外径,为了控制产品的质量,从连续生产工序中每隔30分钟提取一次产品,每次提取5个,合计提取25次,测定数据如表10.5.2所示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例10.5.2 )、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例10.5.2 )、三、平均值和台阶控制图(例10.5.2 )、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是并用了平均值控制图和标准偏差控制图的控制图,要求质量特性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控制图表(例10.5.3 )、四、选择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控制图表(例10.5.3 ),选择“说明统计”,单击“确定”显示说明统计对话框,在“输入区域”选项框中拖动鼠标四、点击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控制图表(例如10.5.3 ),点击ok后,弹出的输出结果窗口如图10.5.4c所示。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例10.5.3 )、四、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