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朝及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孝廉和秀才之分。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10科举人,进士二科。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前者易,后者难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20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26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81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后三为正式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文学(化)常识一科举,院试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乡试(秋闱)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桂榜会试(礼闱春闱)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杏榜殿试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46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31/85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86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61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6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进士40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51.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83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14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33/89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本次考试“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隋唐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