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2,仁者爱人,.,3,释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知(zh)。子曰:“知(zh)人。”,.,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先学做人,再做学问,.,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道:“赐!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答道:“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道:“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6,忠(中心),恕(如心),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推己及人,如人之心,.,7,忠恕,大学者朱熹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8,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忠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基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待人。”,.,10,“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郑板桥致其弟郑墨,.,1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诸:之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恕,.,12,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13,从这段话展开联想,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总是以我们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殊不知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为自以为好的不见得别人也以为好。其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以真正要对别人好,要以别人觉得好的方式。心得:己之所欲,勿强于人。,.,1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广泛济:周济事:止,仅必:一定病:难诸:之乎立人:使人立达人:使人达,.,1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侍:侍立盍:何不共:共享敝:用坏憾:悔恨伐:夸善:长处,形作名施:夸耀,表白劳:功劳闻:听安:使安怀:名作动,关心,.,16,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子路是侠士,豪侠义气,义胆忠肠,喜善好施,乐以助人,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一定稳定,胸怀博大,境界更高。,.,17,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颜子有善而不自称,卿大夫当如此;不施劳于人民,国君当如此。孔子老安、友信、少怀,视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朱熹注:“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这是三人不同点。共同点则是均无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不同而已。,.,18,什么是“仁者爱人”呢?“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以上通过他与弟子的谈话来表现他的仁德爱民的思想,经由他自己表达了自己的良好愿望。思考:孔子是如此想的,那么他自己又是如何去实践的呢?且去听去看他的言行举止吧!,.,19,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一则体现出孔子怎样的精神?,.,20,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在士大夫家,负责照管马的一定是下人,而不是主人;在当时情况下,一匹马的价值非常高。马棚失火,如果主人听到之后,首先开口就问马的情况,那是把财物放在第一位;首先开口就是否伤人,那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人与马都是生命,但是,人是同类,所以,在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先关心人的生命安全。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体现。以人为本,再读10.17,.,21,读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去参加人家的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甚至,与死了亲属的人在一起吃饭也不敢吃饱。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又是不是该在人家的丧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老酒,麻将打到通天亮呢?,.,2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为什么要告诉师冕这是台阶,这是坐席,某某人在这里,某某人在这里?,“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的主语分别是谁?孔子为什么要对遇到丧事、穿着礼服和瞎了眼睛的人表示敬意?,这一段主要用客观叙述、白描手法,寓情感于客观叙事之中,突出孔子尊重、体谅、关心人、特别是弱者的“仁爱”精神。不加评论而用朴实的行动将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呈现在学生面前。,.,23,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作”、“趋”,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所以,将心比心是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24,读: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一章是记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蔡元培先生写过一副对联是:异竹不锄当路笋,伐薪教护戴巢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们感受到的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万物生灵的仁爱之心。对照2500多年前的孔子,现代人对动物的凶残捕杀,对自然界的肆意破坏,是值得正视和反省的。想吃海鲜用钓竿去钓,别一网打尽;想吃野味,射飞鸟,别射杀入巢的归鸟。在华夏文化中,即使天子或诸侯在狩猎的时候,也只能“三驱”,也就是三面包抄,给动物留一条生路,并且遇到的第一个动物不能杀。,.,25,讨论:孔子的仁和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26,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27,讨论:孔子的仁和礼,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住宅,家臣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人事机构庞大极不俭约,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又问:“那么管仲知礼仪吗?”孔子回答说:“国君王宫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府邸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府邸中也设置坫台。如果说管仲知礼仪,还有谁不知礼仪呢?”,.,28,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29,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不是领袖、老板的私财或工具。每一个人都应该干大事业,为国尽忠,为人民尽孝,才是忠义千古。置家庭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不顾,为领袖、老板个人私利献身,或者枯守昏弱无能之老板,从一而终,这都是愚忠。但凡有志气、有骨气的人绝不会这样做。愚忠愚孝最有名的两句话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这种极端腐朽、野蛮、反动的思想,是后人的歪曲而非孔孟的本意。,.,30,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31,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孔子的“仁爱”是建立“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诺如病毒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请求课件的话术
- 2025外国商业合同是否可以非书面方式订立?合同形式要求解析
-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培训课件
- 红酒品鉴讲解课件
- 红薯栽种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红色血栓课件
- 技术方案书与投标文件编写规范
- 农村区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协议
- 红楼梦香菱课件
- DB3305-T 271-2023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赣州市建兴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专业音响安装工程服务合同2024年版
- CJ/T 123-2016 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 广东省体育行业劳动合同样本
- 环境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及流程
- 《初中七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模板(五套)
- 2024年叉车司机N1特种作业取证考试题库(浓缩300题)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