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_第1页
201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_第2页
201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_第3页
201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_第4页
201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7)、(8)两题各2分,其余每题一分。)【小题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小题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小题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小题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小题5】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小题6】,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小题7】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乡情怀的句子是_。【小题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人和”重要性的名句是:_。2.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0分,任选五题回答)【小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小题2】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小题3】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4】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小题5】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法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题6】“大爱无私,真情无悔”,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_, ”来向世人诠释了这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不朽的感情。【小题7】人生难免有离别。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勃“海内存知己,_”的大气豪迈。3.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小题1】 _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小题2】_,志在千里。龟虽寿【小题3】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_,【小题4】有的港台明星名字也出自论语,如苏有朋的“有朋”两字出自“有朋自远方来”那么任贤齐的“贤齐”两字出自【小题5】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1分)中国月球车刘宇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测器“嫦娥”三号送入轨道。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于 12 月中旬在月球软着陆。这是中国第一次将自己设计的月球车送上月球。“玉兔”号月球车究竟如何感知路况?它怎样克服温差?它将完成哪些科学任务?为了避免在月球上“摔跤”或“崴脚”,月球车有6个特制的轮子,而且移动很慢每小时最多走 200米。这个轮子学名叫作筛网轮,能够尽可能减轻重量。另外,这个车轮在设计上必须要有很大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也要很大,这样它在月面才不会陷进去,也不容易打滑。除了表面用筛网,轮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锯齿形的结构,叫作棘爪,就像是兔爪上的指甲。月球上本没有路,这些尖利的小爪子能够帮助月球车稳稳地抓住月面,跨过沟沟坎坎。遇到月面不平的情况时,月球车会通过摇臂调整重心。如果遇到较大的坡,它就会绕过去。月球车有4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它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由于月球上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其中约14天会被太阳连续暴晒,月球车面临散热难题;接下来的约14天又是连续月夜,在零下10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大部分电子设备无法工作,只能“冬眠”,还需要专门设备保持月球车的内部温度,防止设备被冻坏。要让探测器同时适应这两种极端温度,难度非常大。而且一旦夜昼交替,探测器还要从“冬眠”状态中被“唤醒”,如何保证系统正常启动也是道难题。“玉兔”号月球车身披“黄金甲”,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支持和保护月球车上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激光点阵器等10多套科学探测仪器。漫漫长夜之后,“玉兔”号月球车怎么才能立刻点火工作呢?它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个叫它起床工作的“闹钟”。承担这两项功能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专家介绍,晚上,“玉兔”号的桅杆会收起来,太阳翼也会扣上,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月球车散热的途径隔绝掉了。然后,当太阳升起,巡视器就被唤醒了,进入到第二天白天的正常工作。“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后,“玉兔”号月球车将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3个月的科学勘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玉兔”号底部安装了一台测月雷达,可发射雷达波,探测二三十米厚的月球土壤结构,还可以对月球下面100米深的地方进行探测。在月面巡视勘察过程中,“玉兔”号月球车可以利用相机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将数据传回地面。地面控制中心利用环境数据和月球车状态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和规划,并对规划进行运动仿真和验证,并把通过验证的控制指令再上传给月球车。月球车将执行控制指令,并自主完成近距离障碍识别和局部路径规划,利用携带的仪器进行科学探测。根据科学探测的需要,以上过程循环往复。依靠先进的设备,“玉兔”号月球车能够对巡视区月表进行三维光学成像,对月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的科学探测,对月表物质主要元素进行现场分析。(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1期)【小题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中国月球车的?(3分)【小题2】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1)为了避免在月球上“摔跤”或“崴脚”,月球车有6个特制的轮子,而且移动很慢每小时最多走 200米。(“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除了表面用筛网,轮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锯齿形的结构,叫作棘爪,就像是兔爪上的指甲。(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小题3】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是令人神往的;而科学研究之征途,又是极其艰辛的。从选文和下列材料中,你领悟到了哪些科学精神?(3分)【材料一】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材料二】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1971年10月的一天深夜又突然休克,经抢救方转危为安,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某实验基地。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麦浪滚滚丁立梅五月布谷鸟叫,布谷布谷像短笛吹奏,清脆的一两声,绕着城市上空,一路向着城外飘去了。这“笛声”牵人,人的脑子里立即显现出一幅欢乐丰收图来:一望无际的农田里,麦浪滚滚,像滚着一堆又一堆的碎金子。阳光锡箔儿似的,在麦浪上跳。乡下的孩子,从小就亲近这样的图画。每闻布谷鸟叫,田里的麦子们,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全都被镶上了金,乡下村姑成皇贵妃了,华丽而且雍容。农人们忙得脚不沾地,麦子就要收割了,棉花就要播种了。收割的前夕,孩子们便有了一个大任务,在麦田边看护麦子,追逐来偷食的雀。这任务孩子们很乐意,持了根长长的竹竿,很神气地在麦田边奔跑。风吹,麦浪翻滚,一波又一波,像黄绸缎铺开来,淹没了小小的人,觉得自己也成为一株金色的麦穗了。那景象,镌刻在记忆里,再难忘去。我们去寻找从前的麦浪。一行人,跟着布谷鸟,一路向着城外寻去。走过一个村庄,再一个,却极难见到成片的麦浪了,有的只是零星的。村庄旁不长麦子了,麦子太忙人,村庄的人,却越来越少。村庄只好长了别的植物,或干脆只长着草。好不容易逮着了一个村子了,眼睛里跳出一整片的麦地来,大家几乎要欢呼了,立即冲下车去。小河横亘。有人家在河边居住,三间老平房,屋门落锁。一只狗蹲在家门口,很尽职地守着家。看到我们这群陌生人,狗兴奋地大呼小叫起来,寂静的村庄,一下子有了喧闹的感觉。我们站在小河的石桥上,打眼四下望。桥下水浅,已看不出水的颜色,全被浮萍遮住。河边有几棵树,歪着长,很有些年纪的样子,倒是蓬勃出一汪生命的绿。树下杂草丛生。杂草丛中,一簇的胡萝卜花,开得恣意,上面蜂蝶忙碌。这是记忆里的村庄,熟悉,又陌生着。有妇人经过,好奇问,做什么呢?我们答,来看麦子的呢。哦,今年的麦子不好,她说。脸上的表情,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心里倒是一怔,赶忙跑下桥去看麦子。几块麦地里,麦子倒伏许多,像遭了劫。突然联想到前几日刮的那场大风,横扫天地的架势,麦子们如何能承载。一老农跟过来,看我们倚着麦地作背景拍照。他慷慨地拔一把麦穗,让我们拿在手上,作拍照的道具用。他说,今年的麦粒也不饱呢。我们低头看,的确是,麦穗轻轻。有点忧心,村庄若是都不长麦子了,城里的面包从哪里来?太阳打在一片麦子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一阵风来,麦浪推着麦浪,向着不远处的田边去了。不远处,村人们的房子,像积木搭成的城堡,安静在五月的天空下。天上飘动着一朵朵白,一朵朵蓝,像从前。身旁的老农,弯腰把那把麦穗捡了,拿回去喂鸡。我们回过头,经过小桥。河边人家的那只狗,不再吠了。它蹲在家门口,眼光越过河边的杂草丛,安静且温柔地望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近。狗也是寂寞的,大概已把我们当作熟人了,眼睛里有了挽留的意思。(选自青春岁月校园版2014年第1期)【小题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字_,理清文章思路。(3分)麦浪麦浪麦浪【小题2】品味下面两句中“跳”字的妙处。(4分)(1)阳光锡箔儿似的,在麦浪上跳。(2)眼睛里跳出一整片的麦地来,大家几乎要欢呼了,立即冲下车去。【小题3】文章结尾和下列材料都运用拟人手法,带有魔幻色彩,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材料】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节选自王鼎钧那树) 【小题4】 请针对选文的内容或表达_,设计一个问题(不得与第15-18题重复),并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4分)问题:理解: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4分)去后乃至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尊君在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小题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3分)【小题4】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2分)2.【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又见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钓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du):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小题1】下列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听茶声然C时闻风铎如闻泣幽咽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后遂无问津者【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小题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一处。(1分)及 今 年 春 中 与 无 际 偕 访 仲 和 于 此【小题4】甲文作者苏轼与其父_、其弟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段末尾三句话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小题5】将【甲】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赏析其妙处。(3分) 赏析:1.诗歌鉴赏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小题1】“黄鸡”的本意是_,诗中是指:。 【小题2】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小题3】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小题1】(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小题2】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题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母亲啊!天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