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ppt课件_第1页
《新闻调查》ppt课件_第2页
《新闻调查》ppt课件_第3页
《新闻调查》ppt课件_第4页
《新闻调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介绍人:龙贝贝2018年5月28日,新闻调查栏目解析,1,2,3,目录,CONTENTS,栏目信息,栏目介绍,发展历程,运作机制,生产流程,获得荣誉,4,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自2003年第三季度起,新闻调查的观众会员量名列榜首。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综合排名中,满意度居第六位。开播时间1996年5月17日播出时间周六21:3022:15外文名NewsProbe播出方式录播节目时长45分钟,5,节目信息,01,6,新闻调查,节目汉语名称:新闻调查节目英语名称:NewsProbe节目类型:新闻调查类制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播出方式:录播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重播)周日0:151:00、2:453:30、4:155:0014:1014:55,7,工作人员,记者:柴静、古兵、孙宝印、杨春历任记者:董倩、长江、敬一丹、王志制片人:张洁历任制片人:首任制片人王坚平、张步兵,二任制片人王坚平、夏骏,三任制片人赛纳、张洁,8,节目介绍,9,张洁,从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加盟新闻调查,编导的节目生命获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特别奖,2003年起任新闻调查第四任制片人。夏骏,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改革开放20年总导演,1998年任新闻调查第二任制片人,曾任民营银汉电视公司总经理。赛纳,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2000年任第三任制片人,2003年创办面对面并任首任制片人,现负责新闻评论部的节目研发。王利芬,1996年加盟做出镜记者和编导,代表作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跨世纪的握手,后创办对话、经济信息联播,曾任中央电视台广经信息中心资讯节目工作室主任。,10,刘春,1996加盟新闻调查,曾任执行制片人,编导了山顶上的希望、成克杰腐败案等,现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钱钢,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96年9月加盟,任记者、策划,后任南方周末主编,现任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王志,1996年加盟,任出镜记者,代表作与神话较量的人。现任面对面出镜记者和第二任制片人。,11,02,节目介绍,12,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从1996年5月17日节目开播开始,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13,第一期开拍的节目:西古县村纪事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晚间9点段实行竞标,共有近10几个栏目参加招标,有新闻类的、文艺类的、社教类的,其中新闻调查为全台上下所瞩目被寄予厚望。为了迎接这次竞标,制片人张步兵确定了两个选题作为样片开拍,一个是西古县村纪事,一个是宏志班。宏志班由夏骏负责,西古县村纪事由张洁负责。在张洁带领摄制组出发前,制片人张步兵交待了三句话:焦点访谈的题材、东方之子式的采访、生活空间的拍摄方式。,14,对于西古县村纪事来说,题材一是村干部贪污30多万斤粮食事关腐败;二是村民要求重新选举村干部,涉及民主;三是县乡干部压制群众民主要求,有很强的矛盾冲突。所以题材属于焦点之列自然不在话下。诞生于1996年的西古县村纪事,她的命运注定是多舛的。由于节目涉及到上访,涉及到三农涉及到基层民主这一尖锐的矛盾,并且当时还出现过类似节目播出后成百上千的人上访的现象,所以西古县村纪事在当年未能播出也就不奇怪了,更重要的是它使新闻调查不得不转换路数。,15,首播节目宏志班由于宏志班强烈的形式感,从形式到内容上呈现出的独特形貌,所以这个节目一面世就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基准节目样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紧接着,宏志班作为新闻调查的样片参加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首播节目宏志班。开播时栏目打出的口号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16,03,发展历程,17,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对此专家用三个走向进行了概括:走向娱乐、走向财经和走向调查。而“走向调查”的标志则是以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创办为标志的。如果说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第一步,那么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而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节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国际大台迈进。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就特别高。1996年年初,当时的评论部主任孙玉胜找到了时任焦点访谈一组制片人的张步兵和东方时空音乐电视的制片人王坚平来担纲重任。很快,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一批电视人逐渐汇聚在新闻调查的大旗之下。,18,新闻调查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刚刚汇聚到一起的这个团队并不是特别清晰。后来,时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和副主任袁正明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的60分钟。”让大伙明白了要干什么,并由此自然而然地构想出未来节目的形态。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收视率最高的10个节目之一,曾经连续22年高居全美收视排行榜前10名。在分析研究60分钟节目的过程中,确立了把新闻调查做成调查类节目的共识,并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这种深度新闻节目的设想,对理想中的节目形态做出了初步界定。比如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19,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多元探索时期。当时分管新闻调查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袁正明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在以主题性报道为主的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节目进行了探索。第二阶段(2000年到2002年)发展时期,提出“探询实事真相”。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成熟时期,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解决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问题。,20,从1996年到1997年,是主题性调查占据主流的阶段。所谓主题性调查,就是先宏观立论然后找素材印证。选题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国企改革备忘录、明天怎么看病、公交能否优先、铁路面临重大改革、买房:梦想还是现实等等,后来还触及到相对敏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比如北京公开选拔副局级干部。1998年,新闻调查在重大新闻事件的主战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克林顿访华、政府机构改革、抗洪等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新闻调查都有充分而厚重的表现,播出了跨世纪的政府、面对分流的公务员、大国的握手、保卫荆江、荆江:第六次洪峰、钢铁八连、江总书记到安徽等很有影响力的节目。另外,在这一阶段,新闻调查也进行了多种类型节目的探索,有舆情性调查,比如一言难尽择校生、安全套进校园;有历史揭秘调查,代表作是恢复高考二十年、探寻东方马其诺防线、羊泉村记忆;有纪录式调查,最著名的是两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大官村里选村官和第二次生命,还有心理层面调查,从市长到囚犯、贪官胡长清、少年凶犯独白、戒毒者自白;也有标准的调查性报道,即当时所谓的内幕调查透视运城渗灌工程,对于探索时期的新闻调查来说,这期节目显得弥足珍贵。,21,第一个收视高峰是1998年,由第一季度的从市长到囚犯、大官村选村官,到年中的抗洪系列报道,再到年底的透视运城渗灌工程,形成了新闻调查历史上的第一次收视高峰。但是,“探寻事实真相”的道路,并不好走,从节目播出的现实情况来看,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播出率;尤其在2002政策年中,“有真相被隐藏的地方就应该有新闻调查”就变得更为艰难,有十多期节目被毙,那一年类似“东突”揭秘、与神话较量的人这样能够代表新闻调查品质的标志性节目,仍是凤毛麟角。竭尽全力调查真相的新闻调查发现“一期一个真相”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2,2003年,新闻调查的生存环境再次发生变化。2003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改版,新闻调查的播出时间从周六晚21:15改为周一的晚间10:35,由于播出时间的改变,造成了新闻调查两千多万的观众流失。和新闻调查处于同一时段的还有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谈、同一首歌、开心辞典。与这些娱乐性很强的名牌栏目同台竞技,竞争非常激烈。而由新闻调查创办的大型新闻人物专访面对面于2003年的元月十一号正式开播。面对面开播以后,新闻调查由从市长到囚犯开创的被证明屡试不爽的一对一专访的节目样式,被剥离了出去。而这个被动的放弃,恰恰从另一个角度促使新闻调查的定位必须更加单一和明确。,23,04,运作机制,24,为了追求节目的高品质和职业化,新闻调查设置了最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有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一个节目的完成,需要这些工种分工合作。制片人负责栏目的整体运作和日常管理,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记者,专司采访,编导整体把握结构故事,摄像实现内容的影像化,录音负责声音的纪录和表达,等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专业特点都发挥到极致,以确保这个栏目的高品质。以前中央电视台除了拍一些大的纪录片,一般很少用专业录音,都是摄像兼职,而新闻调查的录音全是电影学院录音系的科班出身。如此专业化的团队,即使在中央电视台也是比较少见的。,25,第一是建立了一套绩效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的导向非常明确,凡是制作调查性报道,节目的评分就高,摄制组成员拿到的稿酬也就多。只要是调查性报道,根据难度和对抗性,会分别加10分到20分。编导在确立选题的时候就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是能得高分的,而且如果收视率高,还加分。第二建立了调查性报道的风险机制。此前,有些编导不太愿意做调查性报道,原因除了是报酬和一般的调查节目比没有特别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调查性报道风险大,节目经常不能播出,摄制组的所有成员就拿不到稿酬。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好的调查性报道选题,因为难度和风险比较大,有时候题在题库里放了半年、三个月都没人去领。因此,在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建立了做调查性报道的风险机制。凡是制作完成的调查性报道,经过制片人验收而没有能播出的,摄制组可以拿到这个节目正常稿酬的80,这80的风险是由制片人承担的。打消了摄制组的后顾之忧。,26,第三是确立了记者中心制。长期以来新闻调查一直以编导作为节目创作的核心,先是编导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然后看让哪个记者去采访,记者在创作过程中相对处于被动的位置。但是对于调查性报道来说,记者非常重要,往往起着是主导的作用。因此栏目便考虑以三位出镜记者为中心建立三个团队,在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每一个记者固定搭配三到五个编导,摄像录音也相对固定。记者对自己团队的选题有一定的否决权,但这同时对于出镜记者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不仅要胜任采访工作,还能对整个节目把握得住,善于组织整个团队的工作。除了充分利用栏目内的智力资源,新闻调查还非常注重借助外脑。早在1996年下半年,就形成了一个外围的策划班子,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陆建华博士、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方向明等资深新闻人和专家。后来著名作家、历史学者吴思、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科研陈昕等也先后成为新闻调查的专家策划。从2000年开始,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展江教授等专家,先后做过新闻调查的专家策划。,27,05,生产流程,28,生产流程,新闻调查的节目生产,从立项到完成整个传播过程,一般有七个流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29,新闻调查选题的主要来源:l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l通讯员及固定“线人”l自主策划l内参资料l各部委新闻办l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l互联网l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30,前前期调查: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先行调查,称作前前期调查,主要有编导或编导策划或者编导记者以及编导摄像等方式完成。一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采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完成前前期调查后,如发现节目难以进行拍摄,应向制片人提交书面报告,如可以拍摄,编导应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等内容,经策划会讨论制片人认可后进入拍摄阶段。,31,前期: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拍摄期间,每天晚上总结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剪辑:后期剪辑是调查成片的关键环节。编导需要组织起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的逻辑、展现调查的过程、突出调查重点。无论是调查某个具体事件,还是探究某种社会现象,节目都是在叙事。无论事件或现象多么重要,倘若观众感到节目形式单调乏味,就不会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后期剪辑中必须讲究叙事技巧。,32,调查性报道创作的指导理论,2003年当新闻调查旗帜鲜明地打出调查性报道的口号时,国内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大多是在舆论监督的语境下进行的理论探讨。因此,在进行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同时,新闻调查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理念。新闻调查认为,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33,单击输入您的标题,而电视调查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中的一类,从实现的过程来看,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质疑的精神、有平衡的意识、高超的现场调查能力、要有独特的采访风格。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