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礼制与法治PPT课件_第1页
中西文化比较礼制与法治PPT课件_第2页
中西文化比较礼制与法治PPT课件_第3页
中西文化比较礼制与法治PPT课件_第4页
中西文化比较礼制与法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礼制与法治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2,Contents,法律与道德一、礼制二、法治三、礼制与法治的社会实践四、中西社会规范的人性论基础,.,3,问题,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间,你认同哪一种?,.,4,自轴心时代以降,中西文化表现出了价值选择和规约方式选择的不同倾向:中国人崇礼,礼的基础是等级秩序与道德约束,故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将礼治作为政治的最高理想。西方人倡法,法律核心是制度约束与权利平等。因此,从罗马帝国以来,建立稳定有效地法治秩序一直是西方社会的管理目标。,.,5,一、礼制,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式.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德前刑后,德彰刑隐;儒外法内,.,6,法: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即强调制度化的法制是社会规范体系的基础,因为法律的功能是辨明是非善恶并予以对等的惩戒。,.,7,二、法治,就中西社会的规范体系来说,在西方起主要作用的是法律,而中国则是伦理。西方法律发达,以法律治国中国伦理发达;以伦理治国。,.,8,西方社会是强调个人独立,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个人直接面对社会,面对法律,所以,它比较容易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构建人人适用的法律体系;中国社会则是家族制,其结构是一个等级的同心圆,这是一个有着远近、亲疏、长幼、尊卑之别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所产生的法律有自己的独特之处。,.,9,1、法律的基本思想(权利与义务),西方法律是立足于肯定权利,因而是以肯定式的语言加以表述的。西方人早在古希腊的斯多噶派便已萌发“天赋人权”的观念,到罗马帝国时,西塞罗更把它发扬光大。到近代,英国的密尔和洛克,法国的孟德斯坞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等,都以肯定和提倡人的权利著称于世。,.,10,中国法律则主要是确认义务,在“义务”意识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就是“光宗耀祖”,即为自己的家族争光的意识。中国的“五伦”实为五对义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等等,均为义务,没有一条属于权利(自由)。礼记.礼运“十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这种普遍而强烈的“义务”意识,便是中国法律的现实基础。,.,11,因为是强调义务,所以带有指令性质,也就会常以禁止违反其指令的方式予以表述。所以,中国法律的表述方式通常是否定式的,是禁止型的,它属于“刑法”、“禁律”、刑罚(体罚),功能是对逾越礼制、违反伦理的行为的惩罚。刑法是家法的延伸:家法、族规、国法。,.,12,学术界公认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是民法落后,重刑法轻民法,诸法合体,以罚代法。梅因在古代法中说:“中国古代只有刑法而没有民法。”,.,13,中国封建法典权利与义务向最高统治者和最广大劳动者两头分离,马克思曾痛斥:“专制制度的惟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哪里君主制的原则占优势,哪里的人就占少数;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14,2、法律的形成过程,西方法律的制订是由下而上进行的,是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斗争而来的,所以,它所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特色:(1)保障平民的权利;(2)限制统治者的权力;(3)法律既是人民自己争取来的,自然容易遵守,养出守法精神。,.,15,中国的法律则相反,它不是由下而上争取来的,而是由上而下由皇室制订、颁布而成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是战国时李悝的法经6篇,魏国法典。商靶的秦律,西汉萧何的“九章之律”。法律既由统治者制订,就当然不会作茧自缚,来限制统治者自己的权力去保障和扩大平民的权利。对于平民,法律既然不是自己制订的,对法律的遵守就只能是被动和消极的,因而也就会缺乏法律意识。,.,16,3、法律的执行,在西方,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一切礼俗与情感,也不论身份的高下贵贱。有一句话最能集中体现西方法律的这一精神,那就是著名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法律却并非是超越一切的,相反,它始终是在礼俗和情感的支配下运作的。“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17,以个人主义价值中心的西方文化怎样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1:法律保护个人主义2:个人自由不能妨害他人自由3:防止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国家侵犯个人权利4:法律保护个人权利、限制行政权,.,18,有学者曾就最能代表中国法律体系的唐律举出七点证据,来说明中国法律的礼俗性质:,(1)唐律中有许多罪名,是专为保障礼教规律而设的,如居丧生子,徒刑一年。(2)唐律中补充律文的“律疏”,常常引用古代礼书的文字来解释律文,如许嫁以聘财为准。(3)礼教规则,往往被当作法律条文,如居丧期作乐,杖八十。,.,19,(4)法律条文的引用及解释,不受严格的形式主义的拘束,因而做裁决时,可以“轻重相明”,“比附论罪”,弹性很大。(5)君主有特别的人格。唐律501条中,刑名最重的,莫过于谋反或谋害国君,犯者不分首从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事涉皇帝而致死罪者,几乎有20条。,.,20,(6)官吏有特殊地位,和平民不同。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只要所犯的不是五流和死罪,都可以去官抵罪。(7)亲属身份,在定罪量刑上有决定性作用,如妻殴夫徒一年,夫殴妻无罪。,.,21,其实,中国的法律,无论在立法还是在执法上,都受礼俗和人情的左右。,包公:宁屈其子而不屈其父,宁屈其弟而不屈其兄海瑞: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成体也,.,22,再如骂人,这在平常不算回事,但如果以下骂上,则罪加九等。在唐、宋、明、清诸朝律法中,都明确规定,子女骂父母、祖父母应处绞罪,列入不孝重罪,为十恶之一。这种由礼俗化所导致的法律的不平等,在夫妻之间也能见出。夫妻之间的互相侵犯,其罪不是对等的。妻告夫、妻殴夫是与下告上、下殴上同罪,而夫殴妻、夫告妻则无罪。,.,23,如果是为了维护人伦而做出违反法律的规定,还可以免罪,甚至会受到赞赏。如为了报杀父之仇而杀掉凶手是可以无罪的,丈夫在捉奸时殴伤甚至杀死奸妇、奸夫也可以无罪或减罪的,如此等等。,.,24,法律出于皇帝,皇帝本身就是法律。目标:保护民权维护王权,马克思说:“君主是国家中个人意志的、没有根据的自我规定的环节,是任性的环节。”君主“口含天宪”出言为法,以权坏法。当君主意志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以“人主旨意”为背向,造成了实际生活中有法不依、无法可依,无是非可言,无公正、公理安身之处的局面。,.,25,无疑,中国封建法律是典型的人主之法,是制度外的人治管理。故而在中国,民众对法律规范也大都不太在乎,理大法大不如人情大。,.,26,4、法律地位,在西方,法律至高无上,道德是法律的陪衬和补充,为法律服务,它只是使法律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种保证。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道德是主要的,法律只是它的一个陪衬和补充。“德主刑辅”模式,.,27,三、礼制与法治的社会实践,.,28,四、中西社会规范的人性论基础,社会规范的价值系统体现着其文化的人性论选择,中西文化人性论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不同的行为规约模式。,.,29,对人及人性的哲学认识人权确认和人生价值定位:,这些价值因素确定了社会治理是相信道德的力量还是相信法律的力量;社会规范更多倾向于保护人权还是限制人权;社会规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倾向于权力者还是民众的利益立场。,.,30,1.中西德法信念的人性论基础,1)中国的人性论在中国,性善论是其主流人性观点,这一观点的经典代表是孟子。荀子主张性恶论,讲人性自私好利。告子主张性无善恶,有善有恶和可善可恶。理学家张戴:“天地之性”为善之源,“气质之性”为恶之源。朱熹:在性善论中引入气质之性,解决了人性中恶的倾向。,.,31,人性二元论使社会规范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在道德教育领域、在社会规范领域,性善论却是一种宏大的声音。中国社会在大众教育层面上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就导致了中国人在心理、情感层面易于接受礼治、德治,对性善之明君圣主宁肯有千年的期待,也不肯做有实际意义的制度建设,来控制人性中“恶”的倾向。这些向善的追求和劝诫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人德治的坚强心理基础,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信仰依赖。,.,32,2)西方哲学对人性的探讨,对人性的探讨也是西方哲学的主要课题,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的主流人性论是性恶论。,.,33,天主教七宗罪与七美德,.,34,人性自私的观点在西方文化中得到普遍认同,但他们相信人类可以依靠理性控制人的恶行。这就是西方社会相信“总统是靠不住的”,必须依赖法律制度的心理基础。,.,35,中西对比,西方:性恶论,自然人性,制度建设中国:性善论,理想人性,明君贤臣孟子:人人可以为尧舜。休谟:人人可以为无赖。,.,3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引用黑格尔的话说:“人们认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37,恩格斯:“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恩格斯:“卑贱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到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惟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38,深圳比萨店让食客随心情付钱三天仅收一成2012-10-03,深圳乐凯撒比萨公司新店开张推出随喜就餐策略,让食客随心情付钱。面对免费餐,有人狂点24对鸡翅,消费500余元后抹嘴而去,有的点三四个比萨后留下6元。昨日,该公司老板陈先生表示现实和预期有些差距,“看来是对人性太乐观了”。他说,实行三天以来,新店账面销售额23000余元,然而实收仅2300余元。这是个人错估人性的代价,.,39,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