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疗法课件_第1页
平衡针灸疗法课件_第2页
平衡针灸疗法课件_第3页
平衡针灸疗法课件_第4页
平衡针灸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针灸疗法概览,传统疗法中心奎瑜,平衡医学,平衡针灸,平衡推拿,平衡火罐,平衡刮痧,平衡心理,平衡药物,平衡针灸,2002年11月被确定为军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王文远教授发明,1.平衡针灸学的定义,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2.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另外,平衡针灸学吸纳传统医学阴阳整体学说、现代医学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以及环境平衡学说等思想精华,3.平衡针灸学的定位,治疗定位:在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自我平衡系统。疾病定位:在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自我调控系统。病因定位:在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环境适应系统。,4.平衡针灸学的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充分利用人体信息系统,突出单穴疗法,突出快速针刺,突出即时效应,突出针感效应,突出穴名通俗化,突出离穴不离经,突出穴名通俗化,突出安全无副作用,突出临床实用性,5.平衡针灸学的取穴原则,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以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6.临床常用穴位,共38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9个上肢部穴位11个下肢部穴位11个胸腹肩背部穴位7个,头面部常用平衡穴位升提穴(BP-HNI)腰痛穴(BPHN2)急救穴(BPHN3)偏瘫穴(BPHN4)胃痛穴(BPHN5)鼻炎穴(BPHN6)牙痛穴(BPHN7)明目穴(BPHN8)醒脑穴(BP-HN9),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臀痛穴(BPUEI)膝痛穴(BP-UE2)痔疮穴(BP-UE3)胸痛穴(BP-UE4)肺病穴(BPUES)降糖穴(BPUE6)踝痛穴(BP-UE7)咽痛穴(BP-UE8)颈痛穴(BPUE9)感冒穴PUE10)指麻穴(BP-UEl),下肢部常用平衡穴位耳聋穴(BPLE2)过敏穴(BPLE3)肘痛穴(BPLE4)腹痛穴(BPLE5)肩痛穴(BPLE6)癫痫穴(BPLE7)精裂穴(BPLE8)肾病穴(BPLE9)腕痛穴(BP.LE10)头痛穴(BP.LEII)降压穴(BP.LEl2),胸腹肩背部常用平衡穴位痛经穴(BPA1)面瘫穴(BP-A2)神衰穴(BPA3)痤疮穴(BPB1)疲劳穴(BPB2)乳腺穴(BPB3)肩背穴(BPLE1),头面部穴位,1、升提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后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cm处。2、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3、急救穴定位: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4、胃痛穴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5、鼻炎穴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7、明目穴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8、醒脑穴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及颈后枕骨下两侧(医风及风府之间1/2处)(或风池穴)9、偏瘫穴定位:位于耳尖直上3cm处(约1.5寸),上肢部穴位,1、颈痛穴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或八邪穴)2、感冒穴定位:半握掌时,第三掌骨与第四掌骨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3、咽痛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或合谷)4、指麻穴定位:半握掌时,位于第五掌骨中点处,5、胸痛穴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6、痔疮穴定位: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7、膝痛穴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于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或曲池上1cm)8、臂痛穴定位:位于肩峰至腋后皱臂连线的1/2处(或肩贞),9、踝痛穴(又名失眠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面、腕横纹正中央桡侧端,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或大棱)10、降糖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掌长肌腱之间11、肺病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掌长肌腱之间,下肢部穴位:,1、头痛穴定位: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或太冲)2、腕痛穴(又名光明穴)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一寸处。3、降压穴定位:位于足弓划“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4、肾病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5、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的上1/3处6、腹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或阳陵泉)7、肘痛穴定位:位于髋骨与髋韧带两侧的外侧凹陷中(或外膝眼)8、癫痫穴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即髋骨下缘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9、精裂穴定位:位于委中与足跟连线的中点10、耳聋穴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中点(大腿外侧中点)11、过敏穴定位:位于股骨内侧中点(大腿内侧中点),胸腹肩背部穴位,1、痛经穴定位:位于胸骨体的正中线1/2处2、面瘫穴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向内斜上2寸3、神衰穴定位:位于脐窝正中(或神阙周围旁开10公分)4、痤疮穴定位:位于C7与T1棘突之间(或大椎),5、疲劳穴定位:位于肩峰与大椎连线的1/2处(或肩井)6、乳腺穴定位:位于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1/3处7、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3寸处,7.临床应用,纵观300余篇共10万多例临床研究报道,实践证明平衡针灸的适应病症达200余种,对以下各类病症确有良好效果。内科疾病(1)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原发性低血压、脑中风及其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昏厥等。(2)神经精神疾病:癫痫、面瘫、慢性疲劳综合征、企业家综合征、癔症性瘫痪、癔症性昏厥等。(3)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习惯性便秘、急性腹泻、膈肌痉挛、胆石症、痔疮等。(4)内分泌、血液疾病:糖尿病、痛风、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等。(5)呼吸系统疾病:扁桃炎、感冒、咳嗽、哮喘等。,骨科疾病颈椎病、腰肌劳损、腰问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等。软组织疾病肩周炎、软组织疼痛、急性腰扭伤、落枕、腕踝扭伤等。皮肤病急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牛皮癣、扁平疣、老年性瘙痒症、黄褐斑、面部痤疮、酒渣鼻、鸡眼等。,妇儿科病异常官血、慢性盆腔炎、阴部瘙痒症、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人流综合症、人流镇痛、产后尿潴留、回乳等;新生儿窒息、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高热、小儿惊厥、鹅口疮、婴幼儿腹泻、厌食症、遗尿症等。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麦粒肿、急慢性鼻炎、下颌关节炎、牙痛等。各种痛症头痛、咽喉痛、胃脘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腹痛、肾绞痛、胆绞痛等。,7.1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特点导病症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等,主要认为是正气虚弱受寒邪所致。,西医主张口服消炎止痛药或局部注射封闭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松解或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平衡针刺肩痛穴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课题组20余年临床大样本观察资料积累,自1989年以来,在全国120个单位进行临床应用并得以验证,受到好评。本方法与药物治疗或其它治疗相比,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易于推广和临床应用。,7.2平衡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根据臀、腰、膝关节、踝关节病变情况相应取臀痛穴、腰痛穴、膝痛穴、踝痛穴,原理:以信息传递及反馈自控原理,通过针刺相应穴位,唤发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功能作用,激发B-内啡呔,强啡呔,使之减少疼痛,加速局部软组织的代谢,使其炎症吸收、水肿消失,加快恢复。,取穴原则:双侧取穴,邢某某,男,35岁。主诉:因腰痛伴左臀左下肢放射性窜痛15天,就诊。病史:患者半个月前与同学打闹不慎扭伤腰部,开始腰痛未在意,后逐渐发展左臀部及左下肢放射性窜痛,每逢弯腰、上楼、活动、喷嚏时加重。查体:T:365,脉搏75次min,心肺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1-45椎旁有深压痛,叩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肌力5级,跟膝臆反射正常。腰椎CT示:1-45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1注意休息,避免运动。2平衡针灸:主穴:腰痛穴,右侧臀痛穴,配穴右侧膝痛穴。经1次治疗即时疼痛缓解,连续针刺3次,腰腿痛基本消失,共针灸11次,临床痊愈,未随访.,7.3平衡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穴为主穴、肩痛穴为配穴;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同时取穴:双侧病变取双侧穴位,每天一次治疗,10天为一疗程,,原理:平衡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化谢功能,促使外伤劳损的颈部修复、抗炎、镇痛作用,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性蜱媒螺旋体病,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