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梦ppt课件_第1页
中国航天梦ppt课件_第2页
中国航天梦ppt课件_第3页
中国航天梦ppt课件_第4页
中国航天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航天梦,1,2,3,4,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5,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6,千年梦圆在今朝,7,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8,中国古代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返回,9,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返回,10,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11,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12,万户是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13,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4,勇于探索锲而不舍二,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15,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返回,16,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17,18,19,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DongFangHongI/TheEastisRed1)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该卫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20,2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22,长征一号,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反射成功,23,长征二号,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4,第二阶段(1970年2005年),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3)“资源一号”卫星(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25,实践系列卫星,“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它1971年3月3日发射,设计寿命为一年,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8年之久,直到1979年6月17日才陨落。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26,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地球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7,80年代的成就,28,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29,长征系列火箭,1986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了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提出研制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的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正式进入国际市场。,30,长征五号,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英文:LongMarch5SeriesLaunchVehicle),又称“大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并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级半构型的基本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代号:CZ-5)、不加第二级的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代号:CZ-5B)以及添加上面级的长征五号/远征二号运载火箭组成,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13吨、23吨。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基本型长征五号已经完成了发射场合练,预计于2016年9月底至10月初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首飞成功后其将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31,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颗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32,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该星全球波束喇叭天线,可在每天24小时内进行全天候通信,包括电话、电视和广播等各项通信广播试验。该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二号”卫星共发射2颗。通过“东方红二号”,我国实现了覆盖全国的信号传输,解决了军用通信和远洋船只的通信问题,彻底改变了边远地区通信落后的状况。,33,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实验阶段走向实用阶段。,34,90年代的成就,35,勇于探索锲而不舍三,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36,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返回,37,第三阶段(2005年),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载人航天工程:(3)探月工程:(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38,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39,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40,探月工程:,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41,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引要求。,4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但是高分辨率的数据仍然依赖国外和国内的航空遥感系统,还没有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有关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为保障我国后备资源的战略安全,开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服务的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工作,迫切需要我国拥有自主控制的高光谱卫星遥感系统。我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18个重大工程的总投资达到2000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且要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43,中国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装备部20基地)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地理位置是酒泉市金塔县与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处,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基地并负有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酒泉发射。,44,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45,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46,探月计划,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47,嫦娥二号,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造价约6亿元人民币。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此后嫦娥二号飞越小行星4179(图塔蒂斯)成功进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工程随之收官。,48,嫦娥三号,嫦娥三号探测器(英文:Change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英文:Yutu,或JadeRabbit)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嫦娥三号着陆器目前工作状态良好;巡视器在第二次月夜休眠前出现异常不能行走,尚未恢复但依旧存活。2014年12月14日21时14分,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已满一周年,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也实现了精心护航嫦娥三号着陆器月面安全工作一年的预定工程目标。,49,空间站计划,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50,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中国国家航天局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2011年发射的萤火一号(11月9日,俄方宣布搭载有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是该计划的首颗火星探测器。火星将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第二颗星球,已提出环绕探测方案。,51,整个计划共分四个阶段:阶段1:(2009年)会对第一次任务进行充足准备,包括定立探测目标、技术研发和寻求国际合作。阶段2:(2009年后至今)已发射的卫星将探测火星环境,所得的数据用作火星软着陆之用。阶段3:发射火星着陆器并携带一辆火星车,在火星上软着陆。阶段4: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此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基础,令人类可在火星观察站中观察火星。,52,2016发射计划,“天眼”高分家族再添新丁,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神箭”在役的主力火箭明年集体亮相长五、长七迎来首秀航天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升空,载人空间站有新进展,53,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54,航天技术与百姓生活衣食住行,55,衣: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受到这种困扰,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帮航天员解决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