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技术().ppt_第1页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ppt_第2页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ppt_第3页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ppt_第4页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监测:,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医院感染监测,一般包括人和环境两面,对人的监测可分为对病人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的监测,通常包括空气、物表、手卫生、仪器设备、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一、监测依据,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揭示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向和途径。不以控制为目的监测是无意义的监测,不以监测为依据的控制是盲目的控制。,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消毒药剂、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二、监测要点,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发病率、多发部位与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及耐药性应采取全院综合性、目标性监测方法每月汇总分析、每季汇报反馈、每年评估漏报率调查与病原学耐药性监测,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罹患率、漏报率)2.对医院内部日常监测检查(规章制度、报告、检验单、学习培训等),几种重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物品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血液净化系统:透析入口液、透析出口液监测、B液、热源监测等。,4.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三、监测采样,空气采样:,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这段时间内采样。布点方法: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150cm布点数:室内面积30m2,取室内一条对角线上的3点(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两点);室内面积30m2,取五点(中心一点,东、西、南、北均距墙1m的四点)。,采样方法:一般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注意事项:采样平板直径不同,以后计算公式代入值不同。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采样前,不要有人员在室内走动,关闭门窗,至少静态10分钟以后再采。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物体表面采样:,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版,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去掉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5cm,横竖来回各五次,注意事项:规格板要干热法灭菌处理。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采样,尽量准确估算实际面积。,医护人员手采样,采样时间:消毒后从事诊疗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手心向上。将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按30cm2计算),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去掉手接触部位,装入试管内送检。,注意事项:不同的洗手法,标准要求不同。双手都要采样。洗手后不要接触未消毒的物品。用消毒巾擦干,或控干手上的水分。,医疗用品采样,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采样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按无菌检查法执行。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注意事项灭菌物品采样有环境要求。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医疗用品,消毒标准要求不同。,内窥镜采样,消毒后内窥镜的采样方法: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内腔面:用20ml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内窥镜外表面:按医疗用品表面方法采样,从活检出口向上计算面积,采集100cm2。,从活检出口接,从内镜活检孔口注入,血液透析系统采样,标本采集:单一透析系统:采样点为透析液进口及出口,消毒后用无菌试管接原液10ml即可。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监测时间:每月一次。检查结果超过参考标准时,须再复查。怀疑或确定病人在治疗中有热原反应或菌血症时,应随时检测。,消毒/灭菌剂采样,采样时间:正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采样方法:用10ml无菌试管吸取一定量消毒剂,注入干燥无菌试管,待检。监测频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一次2%戊二醛每周至少一次(重点科室每日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是一组综合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按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干热灭菌效果监测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按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读取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生物监测法:同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灯,新灯辐照强度90uW/cm2,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70uW/cm2,高强度灯管辐照强度180uW/cm2为合格。,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V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要求一年校准一次)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放于灯管中央部位,仪器探头与拉杆保持垂直。,1米,干热灭菌效果监测,适用于耐高温诊疗用品、油脂、粉末、玻璃、金属制品常用1602h。化学检测法:用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时间化学指示剂。观测颜色和性状的改变。物理检测法:热电偶温度检测仪。生物监测法: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株。361培养48小时。,监测样品送检时间,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四、检验及结果评价,空气消毒效果,检验:细菌总数:将琼脂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菌落数。致病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结果计算方法: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5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9cm直径的平皿计算常数为157,结果判定,无菌检验,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无菌检验前准备,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性试验:无菌试验前3d,于需-厌养培养基与霉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无菌操作,小件医疗器械(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取5件直接浸入6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4管霉菌培养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大件医疗器械(手术钳、镊子等)取2件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接种于需-厌氧培养管与霉菌培养基。接种量为1ml/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培养,在待检样品的需-厌氧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对照管液1:1000稀释1ml。将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3035培养5d,霉菌培养管与阴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d。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长,如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培养液转种入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h72h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落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培养液少量,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结果判定,灭菌合格:阳性对照在24h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灭菌不合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除阳性对照外)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注意事项,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04,则不得超过24h。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100cm2。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医院器械按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程度,分为三个消毒等级:严格:进入正常无菌组织或血管系统的器械。要求无菌。如腹腔镜。半严格:主要指与完整的粘膜接触而一般不穿透无菌组织的器械。如上消化道内窥镜至少应该接受高水平消毒。不严格:通常不接触患者或仅接触完整皮肤。如听诊器。,医疗用品,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无菌。接触黏膜:细菌总数20cfu/g或100cm2;接触皮肤:细菌总数200cfu/g或100cm2;*气管镜、胃镜、肠镜要求达到高水平消毒。*腹腔镜、脑室内窥镜、关节镜要求无菌。,内窥镜,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c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内窥镜内腔面:细菌菌落总数(cfu/镜)=平均平板菌落数20内窥镜镜身:,内镜检验结果计算,内镜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血液透析系统结果判定:透析入口液,细菌总数200cfu/ml。透析出口液,细菌总数2000cfu/ml。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内毒素2EU/ml。,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采样结果计算方法:手面积:60cm2稀释倍数:10倍,结果判定,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细菌总数检测:检测方法同手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