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负压吸痰法,负压吸痰法的应用,一、定义:吸痰法是指用吸痰装置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误吸的呕吐物吸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负压吸痰法、中心管道吸痰法、注射器吸痰法、口对口吸痰法等。二、负压吸痰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负压吸痰法的应用,适应症,三、适应症: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四、吸痰器的种类:(一)脚踏式吸痰器:适用于在战救条件下既无可能有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充分的电力供应,上世纪一些乡村医疗单位曾有用脚踏式吸痰器,但结构复杂,吸引力远不能满足需要,其重量也有数公斤之多,不便携带和使用,已经被淘汰。,(二)手持吸痰器:适应于无电源无医疗设施紧急情况下的吸痰,或在野外进行急救情况下的吸痰。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成本低、坚固耐用、可反复使用等特点。,手持式吸痰器的构造,手持式吸痰器的使用方法1、安装好吸痰管和排痰管2、先作吸水试验,检查吸痰器是否漏水漏气,排出时有无反气,如吸痰管有反气,则不能使用。3、证明性能良好后,一人持吸痰器反复抽拉手柄,另一人即可用吸痰器吸痰,熟练者也可一人操作。痰液吸出后应随时吸水冲净储痰室内积痰。4、在室内吸痰时应将排痰管置于瓶内,防止痰液外贱。5、使用中应注意勿抽拉过快过猛,以防负压过大损伤口鼻腔粘膜组织。6、用完后应吸清水洗净,吸痰管常规消毒,吸痰器及排痰管吸消毒液消毒后,以备再用。,(三):电动吸引器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的一种吸痰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构造与原理电动吸引器主要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及安全瓶组成,安全瓶上有2孔橡胶塞,塞上有2个玻璃管,由橡胶管相互连接并连接导管。其吸痰原理为: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便携式吸痰器,吸痰管:吸痰管由无毒医用高分子材料精制而成,并作防静电硅化处理。管径在1.67-6mm之间。型号5F6F8F10F12F14F16F18F管径1.672.02.673.334.04.675.336.0,2、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操作程序:评估:(1)患者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神志、呼吸状况及治疗情况。局部情况: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道集痰情况,口鼻粘膜是否正常。心理情况:清醒患者对吸痰的了解程度,是否有紧张、焦虑及合作程度。(2)环境:是否清洁、安静,光线是否充足。,操作前准备(1)护士:衣、帽、鞋、口罩、洗手。(2)患者:理解目的,愿意合作(3)用物: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弯盘内有镊子一把、纱布、压舌板)、棉签、开口器、舌钳,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电、弯盘。下层:污物桶(套好医用垃圾袋)、污物桶(套好生活垃圾袋)、电插座板。,操作流程: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口鼻吸痰和气管吸痰法1、口鼻吸痰法,(1)备齐用物,推至床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根据病人的情况及痰粘稠度调节负压一般成人0.02-0.04MPa;儿童0.02MPa,用生理盐水试吸,关上开关。(3)洗手,戴手套。(4)将病人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左手将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用无菌止血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口腔咽部,吸尽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后,换无菌吸痰管,再经咽喉进入气管,然后吸引。每次插入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导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以防导管被痰液堵塞。(5)如痰液粘稠,可叩拍背部,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6)如从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压力应40.0kPa).(7)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分离吸痰管,将吸痰玻璃管的末端插入挂于床头旁盛有消毒液试管中,吸痰管丢弃或重新消毒。(8)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同时注意痰液的性质、量、色等,作好记录。(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10)脱手套,洗手。记录吸痰情况。,2、气管切开吸痰法,(1)评估病人是否需要气管内吸痰。指征包括:呼吸音粗糙、咳嗽、呼吸频率加快。(2)备齐用物,推至床边,向病人(清醒者)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3)开动吸引器,将压力调至13.316kPa(100120mmHg),不超过16kPa(200mmHg)。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将灭菌生理盐水倒入无菌罐内,打开吸痰管,暴露末端,戴上手套右手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5)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吸引管连接,并用左手拇指控制吸引阀门。用生理盐水浸湿吸痰管试吸。,(5)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吸引管连接,并用左手拇指控制吸引阀门。用生理盐水浸湿吸痰管试吸。(6)将吸痰管经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快速地开启吸引阀门作间歇性吸引,右手旋转吸痰管边吸边退,一次抽出痰液。切忌上下多次抽动,以避免缺氧,一般单次吸引时间58s,不宜超过15s。(7)吸氧或休息片刻可再次吸引,但最多不能超过4次。(8)如分泌物粘稠,可注入25ml的湿化液于气管内,然后加压呼吸34次,使滴入的液体到小支气管以稀释滞积的痰液。(9)吸痰毕,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的末端插入挂于床头旁盛有消毒液试管中,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10)用听诊器听诊肺部以评估吸痰效果,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11)脱手套,洗手。记录吸痰情况。,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应更换12次/d,吸痰导管每次更换,做好口腔护理。2、定时吸痰,当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应及时抽吸。3、若缺氧病人吸痰前以预先供氧,如病情需要,可按照步骤重复吸引,但最多不超过4次,重复吸痰中间应充分给氧后再吸痰。4、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手套、吸痰溶液及容器必须每次更换,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交叉感染。,5、操作时注意动作轻、快,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所以在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萎陷。注意吸痰器压力的大小,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检查是否通畅和压力是否适宜。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使痰液充分湿化、稀释,以利于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6、吸引器各管道连接要准确、无漏气,吸引瓶及时倾倒,液面不能超过瓶体的2/3,每天要消毒。7、使用人工呼吸机病人,吸痰后与呼吸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听评课记录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听评课记录:9.4 神奇的升力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二上听评课记录: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
- 沪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 学画山水》听评课记录3
- 七年级语文下册:25《短文两篇》听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人教B版选修(2-1)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听评课记录5
-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快慢》听评课记录
- 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蒸腾作用》听评课记录3
- 部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讲 怎样写好一件事-听评课记录
- 《空调维护培训资料》课件
- 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 医院节能培训课件
- 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汇编
-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 烟气CEMS在线比对验收调试报告附表D.1-12计算公式(HJ-75-2017)
- 学生请假安全协议书
- 隐形眼镜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砍伐桉树合同范文
- 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置流程
- GB/T 3520-2024石墨细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