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三、人际关系的作用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五、人际关系的理论,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心理联系。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人性直接可感性情感性,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亲和需要恐惧增强亲和需要(Schachter实验)焦虑降低亲和需要(Sarnoff&Zimbardo的实验),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亲和需要人际关系的报酬社会交换理论人际关系能给个体提供6种重要报酬(R.Weiss,1974)依恋社会融合价值确定可靠同盟感得到指导照顾他人的机会,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亲和需要人际关系的报酬摆脱寂寞寂寞(loneliness)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情绪性寂寞(emotionalloneliness):因缺乏亲密的依恋对象而引起的寂寞社会性寂寞(socialloneliness):因缺乏社会融合感或群体归属感而引起的寂寞,三、人际关系的作用,幸福感well-being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四、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相互依赖模型(G.Levinger&G.Snoek,1972),随着相互依赖的增加,人际关系的各种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递增。他们把共同心理领域和情感融合范围作为描述人际关系的指标。,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认为,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人际关系五阶段论(纳普E.M.Knapp)觉察阶段试探接触阶段合作强化阶段亲密一体化阶段契约发展阶段,五、人际关系的理论,舒兹的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舒兹的人际关系理论(W.C.Schuts,1958),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涉及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人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关系中回报与成本的评价和体验。,公平理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公平的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第二节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三、爱情,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互惠原则得失原则联结原则,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仪表熟识性邻近性相似性与互补性互惠个性品质自我暴露,曝光效应,曝光效应:仅仅只是经常看到某人,就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又称单纯接触效应(mereexposureeffect)。查荣克等(R.S.Zajoncetal.,1968)的实验,曝光效应的限制调节,如果一开始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时,接触对增进人际吸引有效果;如果一开始对对方的印象是负面的,就没有这种效应。,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个性品质,箭头表示受人欢迎的程度递减J.L.Freedmanetal.(1985),SocialPsychology,P.212,能力与吸引力,(Aronson,1966),三、爱情,(一)爱情的概念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相异性: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成熟性: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产生的情感高级性:是一种高级情感生理性:有生理基础,不是纯粹的精神依恋利他性:有为对方奉献的心理倾向,爱情与喜欢,人际吸引的三种形式亲和、喜欢、爱情爱情与喜欢的主要区别依恋、利他、亲密,(二)爱情的产生,情绪二因素论(沙赫特)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签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可以很相似,但若果人们对这些反应的解释不同,就可能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情感。爱情也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个体由于一些自身不明确的原因引起了生理唤起,而这时他正与一个异性在一起,就会把这种生理唤起归因为由对方引起。,达顿阿伦的实验恐惧唤醒爱情(Dutton&Aron,1974),(三)影响异性吸引的因素,外貌的吸引力相似性年龄、肤色、宗教、民族、社会经济地位、智力、人格特征方面相似的异性,容易相互吸引互补性配偶选择的过滤说:两个原来互不相识的异性在成为爱情伴侣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几道关卡,每道关卡的过滤因素都不同:第一道关卡:空间距离第二道关卡:个人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信仰等)第三道关卡:态度与观念相似第四道关卡:需要的互补社会交换人们总是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为伴侣两性的相互吸引和爱情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四)爱情三角理论(R.Sternberg,1988),(五)爱情的形式,李(J.Lee,1973)的分类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与改善,一、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距离法二、人际关系的改善T小组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社会距离法,群体成员给群体中每个人评分,最后统计每个人所的分数,这个分数就是社会距离。一般得分越多表示与他人的距离越近。,某一成员的主观社会距离:该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平均评分某一成员的客观社会距离:群体其他成员对该成员的平均评分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社会距离的总平均分.,第四节人际沟通,一、人际沟通概述二、人际沟通的基本过程及要素三、人际沟通的特点四、人际沟通网络五、人际沟通的改善,人际沟通概述,人与人之间借助一定的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二、人际沟通的基本过程及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接收者,背景,障碍,反馈,通道,人际沟通的要素,1.信息发送者(编码)2.信息的接收者(译码)3.信息:信息必须转化为各种可被别人察觉和理解的符号系统4.通道:指信息传达的方式5.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过程6.背景: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情境。在沟通中,许多意义是由背景提供的。7.障碍:一般沟通障碍:信息渠道的障碍、符号系统的障碍社会性、心理性障碍: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文化障碍(包括语言障碍)、心理障碍,三、人际沟通的特点,沟通的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沟通双方要有对符号系统及交往情境的共同理解沟通中存在着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一)正式沟通网络,(二)非正式沟通网络,五人际沟通的改善*,从沟通过程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人际沟通的训练如:T小组训练、相互作用的PAC理论,相互作用的PAC理论,个体的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父母自我状态(parentegostate)、成人自我状态(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案例研究
- 2025茶叶买卖合同标准版
- 水费收费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设备调试与维护方案
- 水粉小狮子课件重点难点
-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照明与通风方案
- 水稻病虫害防治
-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历年退役军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JJF(纺织)083-2018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
- JJG 861-2007酶标分析仪
- GB/T 12717-2007工业用乙酸酯类试验方法
- 教师薪酬与考核 新东方
- 一个华为客户经理回忆录资料讲解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全册课前预习单
- 工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