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生物反馈治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王燕、丁建群,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第一部分概念生物反馈是将生物信息转换为声、光、像等信号,并在人脑意识的参与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回路。必要条件:1。有电子仪器可以将信息转换成声音、光和图像等信号。2、以某人的大脑意识来参与。定义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电子仪器将正常或异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成可识别的光、声、像、曲线等信号,从而训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信号来控制生理活动,达到调节身心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反馈的作用原理是:大脑皮层和脊髓控制的自主活动区域称为意识水平。由皮层下和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无意识活动被称为潜意识水平。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引起紧张的生理反应,信号被收集、处理并转换成新的信息(声音、图像等)。)通过仪器。患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大脑意识改变身体的反应来达到训练的目的。5,4。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条件,1。目标反应:从病人身体中诱导出来的自主和连续的信息。如肌电图、脑电图、心电图、血压、心率、皮肤温度等。2.强化刺激:生物反馈仪发出的声音、光线、曲线和仪器读数等信号作为一种刺激不断反馈给患者。3.工具:即生物反馈治疗仪-接收信号-转换信号-反馈给患者-重复训练。6、5、临床分类,目前常用的生物反馈有:1、肌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神经和肌肉疾病。2.脑电生物反馈: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失眠、神经衰弱、癫痫等。3.心率生物反馈:常用于治疗自主控制心率和心律失常。4.血压生物反馈:用于治疗高血压。5.手指温度的生物反馈:通常用于治疗雷诺病。7,6,治疗处方,1,PBF(正反馈训练)也叫“正反馈模式”,主要用于运动功能训练(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模式矫正/运动协调能力提高)。0-1级肌肉力量:通过双侧方法进行(即患侧和健康侧肢体),2级及以上肌肉力量:通过同侧方法进行(患侧肢体训练)。这.8、2、NBF模式(负反馈模式)主要用于肌肉张力异常、协调控制能力训练和解痉改善,适用于清醒且能配合的患者(能理解训练的意义)。它包括五种训练模式:(1)放松训练:适用于肌张力障碍;(2)肌力提高训练:适用于肌力在2级以上的肌肉;(3)协调训练:适用于平衡训练。只有在NBF模式下同时设置两个通道时,才能使用该模式。9,3,ESFN(脑循环疗法),又称“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和“脑循环疗法”,主要用于改善脑神经微循环。神经细胞兴奋改善和细胞保护,减少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嘿。10、4、TENS模式(经皮电神经刺激),主要用于治疗感觉功能障碍和早期神经促进治疗。可用于脊髓损伤的促进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等。FNS模式(功能性电刺激反馈)主要用于改善(强化)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手指等精细康复训练。其特征是急性发作和局部或弥漫性性功能障碍的快速迹象。中风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通常称为脑出血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大约40%的中风患者。这中风最常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大约2/3的急性中风患者(通常在2-3周内)有残余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运动(通常伴有感觉)功能障碍偏瘫。此外,还有言语和交流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在生理条件下,大脑皮层发出随机脉冲,在中间接受基底神经节、脑干、小脑和脊髓的多层次协调,其中皮质脊髓束在脑干的不同层次停止支配脑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在脊髓前角细胞的不同层次停止支配相应节段的肌肉活动。中风的运动功能障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使运动系统失去对其高级中枢的控制。它影响一组肌肉群的瘫痪,并导致整个肢体瘫痪或半身不遂。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Brunnstrom阶段):第一阶段:弛缓期(发病后数天至2周)肌肉无力无运动;(弛缓性麻痹期),20,第二阶段:在发病后约2周表现出联合反应,这没有引起关节运动的自主肌肉收缩,并开始出现痉挛。关节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个部位主动用力或抵抗阻力运动时,患侧肌肉群肌肉力量的不自觉增加或运动反应的发生。关节反应伴随着患侧肌肉群的肌肉紧张,痉挛程度越高,关节反应越强。如对侧关节反应、健康肢体屈曲的关节反应-影响肢体屈曲和同侧关节反应、上肢屈曲-下肢屈曲。在第三阶段:痉挛加剧,并有一些自愿运动诱导的共同运动。常见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患肢在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产生的一种随机活动。如果偏瘫患者想要抬起上臂,他们将具有屈肌关节运动模式(肩胛骨抬起和缩回、肘部弯曲、拇指弯曲内收和抓握)。 22,第四阶段:痉挛开始减弱,出现关节运动模式外的运动。1.手可以放在腰部后面。2.上肢可以向前弯曲90(肘部伸展)。3.手指可以随意在小范围内伸展。4、坐姿,脚跟接触地面,脚踝可以向后弯曲,脚可以向后滑动。23,第五阶段:次痉挛明显缓解,分离运动1次,上肢外展90(肘部伸展)2次,上肢水平提升和头顶提升(肘部伸展)3次,自由全指伸展4次,直立姿势,髋部伸展伴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24、第六阶段:常见动作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接近正常协调和技能动作1,能进行各种抓握,手指全程伸展2,协调动作一般正常,V级动作的运动速度达到健康侧的2/3以上。25、具体康复处方如下:1、ESFN(脑循环疗法):适用于各阶段中风。小脑顶核的仿生电刺激,又称“脑循环疗法”,在早期(急性入院期)的脑保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改善脑血管的血液供应,激活脑保护机制,促进脑部病变的吸收和消散,减少或降低中枢神经元的衰退率。在脑循环治疗的后期,主要目的是促进潜在通路和休眠突触的激活,因为在反复刺激脑神经细胞之后,突触的阈值逐渐降低,并且突触被激活和使用,并且可以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以重组神经细胞的新功能群的网络系统。只有当大脑功能恢复时,肢体功能的运动才能恢复正常。此外,ESFN还能促进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改善脑血流量。手术时,只需将电极贴片(刺激、刺激-)贴在双侧乳突(病变半区的乳突贴片极)的位置。28、29、30、31、ESFN处理注意事项:1。病情稳定后(无进展,无急性fev上肢痉挛表现出典型的屈肌模式,即肘屈肌、掌屈肌和手指屈肌痉挛。选择NBF(负反馈)模式进行治疗。采用NBF模式治疗时,分别选择痉挛肌的肱二头肌和趾浅屈肌。37、38、39、3)普通运动期间采用PBF(正反馈训练模式)和PBF(正反馈)或TENS模式进行治疗:手术期间分别选择相应的拮抗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趾深伸肌)。40,41,42,42,43,对于肌肉强度在2级以上的患肢采用同侧反馈法(即在患肢上附着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对于肌力在2级以下的患肢,采用健康侧反馈法,即在健康肢的相应部位贴上记录电极(紫色和绿色电极),在患肢上贴上刺激电极(红色和白色电极),肌力在2级以下的患者也可采用TENS模式沿神经干方向或肌电点贴上电极进行神经传导治疗。上肢手指协调功能训练:FNS(功能性电刺激反馈模式)用于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精细功能的康复训练。5)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急性期上肢呈弛缓性麻痹,肌肉张力低,肩部周围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松弛,使肱骨头无法牢固固定在肩关节盂内。选择PBF模型防治肩关节半脱位。其他阶段:肌肉力量不足和上肢功能障碍。上肢动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肩外展、前屈、后伸和肘屈伸,以保证手在空间操作中的位置。手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手腕的屈伸、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屈伸等。以便手可以抓住和放置物体并使用工具。49、50、51,PBF模式被选择用于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肘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前屈、腕关节后伸和掌指关节屈曲训练交替进行。选择部位的原则是:先近端,再远端,先轻后重(体征),先粗后细(运动),先大后小(关节)。52.康复训练的适当体位:取一个坐姿进行手腕或掌指关节和踝关节背屈训练,前臂放在扶手或桌子上进行上肢训练,以减少患者用肘和扶手形成的支点完成相应动作的难度。肘关节屈曲、伸展和肩关节外展训练可在卧位进行,以减少重力效应和完成动作的难度。坐下来进行肩关节屈伸训练。53,54,55,在膝关节伸展训练中采取侧卧位,受影响的肢体放在上面,用被子稍微垫着。膝关节屈曲训练时采取坐姿,患肢离地,用沙袋轻轻抬高患肢臀部,尽可能将大腿抬离长凳。在四头肌步态训练中采取站立姿势,同时使用助行器。在上述阶段,建议每天治疗患肢1-2次。56,3,下肢不同时期的处方:1)瘫痪期:治疗方法同上,采用TENS模式治疗神经兴奋易化的瘫痪肢体。57,58,2),痉挛期:下肢痉挛显示典型的伸肌模式(即下肢伸展模式)。治疗选择PBF或TENS模式,P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