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_第1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_第2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_第3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_第4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复习大纲一、物理定律和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阿基米德原理3、光发射定律4.欧姆定律5.焦耳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物理定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成像规则4.两种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5、力和运动的关系6.液体压力特性7、物体漂浮和下沉情况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力学理论10.功和内能变化定律11.安培规则12.指控之间的行动法则13、磁极间的作用定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功率、电热分布规律三、应记住的常数:1.热量: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温度计量程:3542,分度值为0.1水的比热:c水=4.2103 j/(kg)2.速度:1米/秒=3.6公里/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米/秒V固体V液体V气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米/秒电磁波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米/秒3.密度:水=人=103千克/立方米水冰铜铁铝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g=9.8N牛/千克4.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帕=76厘米汞柱10米H2O5.基本电荷电量:1e=1.610-19C干电池电压:1.5V电池电压:2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照明电路电压:220伏电源电路电压:380伏中国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Hz,换向是每秒100次。1度=1Kw.h=3.6106 J四.物理学中的不变量:1.密度:它是物质的特征,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2.比热:这是一种物质的特性,与该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无关。3.热值:它是燃料的一个特性,与燃烧条件、质量和释放的热量无关。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由导体自身的条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外加电压的大小和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与距离或时间无关。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接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2.杠杆:如撬棍、秤、秤、手推车、干草切割器等。3.车轴:如扳手、螺丝刀、自行车车把等。六.物理公式序列号物理量计算公式的注记1速度v =S/t 1m/s=3.6 Km/h声速340m/s光速3108 m /s2温度t :摄氏度(0c)3密度=m/V 1 g/c m3=103 Kg/m34合力F=F1-F2F=F1,F2,F1,F2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F1和F2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同。5压力p=F/S=g h 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P=g h适用于固体中的圆柱体。P=g h可以直接计算出液体压力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汞柱=1.01105帕=10.3米水柱6浮力浮体=上下浮动浮动=gF(3)浮动和悬浮:f浮动=G浮动=G行=液体g V行(5)根据浮沉情况判断浮力并计算浮力:(1)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2)根据物体的漂浮和下沉情况判断物体的状态(3)找到计算浮力的合适公式物体的漂浮和下沉情况(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仅受浮力和重力影响);(1) f浮子 g (液体物质)浮子到浮子(2) f浮子=G(液体=物质)浮子(3) f漂浮g (液体物质)下沉7杠杆平衡F1 L1=F2 L 2杠杆平衡状态也称为杠杆原理8滑轮组F=G/nF=(G/g)/nS=nh (F=nG)理想滑轮组忽略车轴之间的摩擦n:作用在可移动滑轮上绳股数9斜率公式F 1=G h适用于平滑斜率。10工作w=f s=p t1 j=1 nm=1 ws11功率P=W/t=F 1KW=103 W,1MW=103KW12有用工作W有用=G h(垂直升力)=F S(水平运动)=W总计-W总量=W总计13附加工作w=总WW=G动态h(忽略轴间摩擦)=f L(斜面)14总功W总=有用W量=有用F S=有用W/15 mech=G /(G g g动态)定义适用于移动滑轮和滑轮组16热Q=Cmt Q=qm17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8焦耳定律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19电力的定义-W=UIT=PT(通用)导出公式-w=i2rt。(字符串)w=(U2/r)t;(和)(1)当使用公式时,所有物理量通常以国际单位表示。(2)物理量的定义也需要它的物理意义。(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基本公式将灵活变形。20电力定义公式 P=W/t=用户界面(通用)导出公式 p=I2R;(字符串)p=U2/r;(和)21串联电路1=I1=I2 U=U1 U2 R=R1 R222并联电路1=I1 I2 U=U1=U21/R=1/R1 1/R2r=R1R 2/(R1R2)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1.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是用来研究与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相关的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从而得出这个因素如何影响这个物理量。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研究方法。初中的教学内容包括:(1)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2)影响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减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效应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力的特性;(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8)什么因素与物体吸收和释放的热量有关;(9)决定阻力的因素;(10)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11)什么因素与电功率的大小有关;(12)什么因素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的热量有关;(13)哪些因素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相关;(14)哪些因素与电磁铁的磁强度有关;(15)哪些因素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16)哪些因素与带电导体磁场中的应力方向有关。2.类比:一些抽象的、不可理解的概念被类比成易于理解的形象概念,如:电流被类比成水流,电压被类比成水压;声波类似于水波。3.转换方法:有些看不见或摸不着的东西不容易直接研究,所以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间接研究的方法叫做转换方法,例如:研究电流大小的转换,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化为研究扩散现象。看不见的磁场被转换成它产生的力来识别它。4.等效方法:一些看不见或摸不着的东西不能被直接研究,所以通过它们所表现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们被称为转化方法。例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化为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化为研究扩散现象。看不见的磁场被转换成它产生的力来识别它。例如,可以使用总电阻来代替每个部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相同阻挡效果),并且可以使用合力来代替每个部分力(根据相同的力的效果)5.建模方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图像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称为假设建模方法。例如,光被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规律。用虚液片法推导出液体压力公式:用磁感应线表示磁场分布特征等。6.比较方法: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等。7.理想实验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基于认真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推导出来的定律;人们对自然只有两种认识,这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比如牛顿第一定律。8.分类:例如,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电击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的10.逆向思维方法: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第认为既然能“以电生磁”,它能反过来是“磁声电”吗?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问、猜测和假设、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演示、评估、交流和合作。中考化学复习大纲基本概念和原则1.物理变化:不产生其他物质,如石蜡融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照明等。2.化学变化:产生其他物质,如燃烧、铁锈、食物腐败、呼吸、光合作用等。3.物理性质:一种物质在没有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延展性等。例如,在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qiti),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冷却后可变成固体干冰。4.化学性质:以化学变化表示的性质,如易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原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材以及其他合金,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6.纯物质:仅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组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决定元素的类型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8.颗粒物:(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并由原子组成的粒子);(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不能在化学变化中细分);(3)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如钠、NH4和阴离子如氯-、CO32-。9.原子结构:(1)原子核:物体确实很小,但它的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核中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2)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外的大空间高速运行。与原子相比,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微不足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11.稳定结构:最外层8个电子第一层是最外层2个电子。12.自然界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的大多数元素:氧(2)地壳中的大多数金属元素:铝地壳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和铁。空气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氮。(3)海水,人体大多数元素:O 13,化合物命名:(1)两种元素的组合:“一定”,如氧化镁、氯化钠、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氢氧化钙;(2)金属与酸自由基结合:有的酸,有的酸,如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铵。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之前或之后没有改变(注:2h2o2=2h2o2=二氧化锰=该反应是一种催化剂)15、燃烧条件:(1)该物质是易燃的;(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3)温度达到燃点。16、灭火方法:(1)清除易燃材料;(2)隔绝氧气(如果油底壳着火,可以用锅盖盖住);(3)将可燃材料的温度降至燃点以下(例如,当房屋着火时,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灭火)。17.爆炸:燃料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所有可燃气体、灰尘和火都可能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轮胎爆炸)。18.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生的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之前和之后,可以确定的是原子的类型和数量、元素的类型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19.合金:一种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由一种金属与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合金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一般来说,该合金比其他成分具有更低的熔点、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腐蚀性。20.每个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对应于离子的电荷量。在简单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是0)21、化学符号的含义:A.元素符号:代表一个元素;(2)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B.化学式:宏观含义:表示一种物质;(2)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2)微观意义:。代表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和离子携带的电荷数D.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价。当符号前面有一个数字时(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仅表示微观意义。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盐)、NO3-(硝酸盐)、CO32-(碳酸盐)、PO43-(磷酸盐)、氯-(氯化物)、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磷酸氢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磷酸二氢盐)、S2-(硫离子)。23.溶液: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当固体和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时,固体和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均匀稳定的。溶液不必是无色的。24.固体溶解度:当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