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二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教材)登封市第二初级中学王晓红第七章武力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f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缩写为牛,用n表示对力的感性认识:用来拿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3.产生力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能接触)。4.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以及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6.力的表达: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果没有大小,并不意味着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7.力的本质:物体之间的力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而施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受力时会变形,不受力时会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2.可塑性:变形后,物体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可塑性。3.弹力:物体弹性变形产生的力称为弹力。4.压力和支撑都是弹性的。5.力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分类:弹簧测力计和握力计。(3)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极限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张力成正比。B.用法:“看”:测量范围、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指向零;“音调”:调零;“读取”:读取=挂钩力。注意事项:施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范围。在物理实验中,一些物理量的大小不适合直接观察,但当它变化时,很容易观察到其他物理量的变化。这是一种制造测量仪器的方法,用易于观察的量来显示不适合观察的量。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转化法”。用这种方法制造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力计等。第三节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引力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影响。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2.重力:G=g=9.8质量为1的物体的重量是9.8牛顿3.重力方向:垂直向下铅垂线(重铅垂线)原则:重力方向为垂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5.找到重心的方法:A.具有规则形状和均匀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B.悬挂法寻找重心6.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量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倾斜实验:(1)小车从斜面顶部滑下的三个实验的目的是确保小车开始以相同的速度沿平面移动。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飞机越平稳,汽车前进的距离越远。(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条件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以恒定的速度运动。(4)伽利略斜面实验的优点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中使用的独特方法基于实验的理想化推理。(也叫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2.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所有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描述: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得到推广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已成为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然而,我们周围不可能没有压力,所以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而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它最初做什么运动,都将在一条均匀的直线上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匀速直线上运动不需要力,也就是说,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称为惯性。(2)描述:惯性是一个物体的属性。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它是否运动、运动的速度等无关。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遵循的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受到非力、平衡力还是不平衡力)。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挡”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不得不利用惯性,有时不得不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为以上两点各举两个例子(无需解释)。回答:用途:跳远助跑;石头可以用武力扔得很远。踩几下踏板后,你就可以让自行车滑行了。预防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应佩戴安全带;车辆行驶时保持一定距离。包装玻璃产品应填充厚泡沫塑料。第二节二力平衡1.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它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平衡的。2.两个力的平衡状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相同的东西,相同的尺寸,相反的方向,共线)概括: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一、相等、相反和一”。在两种力的平衡下,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上外力的合力为零。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物体上的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物体的应力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解释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合力不是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应用:在两个力平衡的情况下解决一个问题,画一个物体的力图。绘图注意事项: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这些物体的接触,这些物体可能会对这些物体产生作用;(2)绘制时,还应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三节摩擦1.定义: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移动或有相对移动的趋势时,它们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力,阻碍相对移动。这个力叫做摩擦力。2.滑动摩擦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有关。接触面上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越大。滑动摩擦的大小也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越大。3.摩擦的利用和预防:用途:行走时穿有图案的鞋底;自行车把手制成线状;用皮带蜡给传送带打蜡;下雪天,道路上布满了灰烬。预防措施:机器上的轴承装有珠粒并进行润滑压力F: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单位为牛(n)。压力的影响由压力表示,压力与压力和应力面积有关。压力单位:2,读数:牛每平方米;特殊名称:帕斯卡,帕斯卡的简称,符号:公式:S:应力区,两个物体接触的共同部分;单位:平方米。】2.改变压力的方法:降低压力或增加应力面积可以降低压力;(2)增加压力或减小应力面积可以增加压力。第2节液体压力:1.形成原因:由于液体的重力,容器底部产生压力;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在容器壁上产生压力。2.定律: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力相等;深度越大,压力越大;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力越大。深度H,从液面到液体某一点的垂直高度。3.公式: h:单位:米;:kg/m3;9.8牛顿/千克。4.测量工具:液体压力计(U型管压力计)。5.连接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6.连接装置原理:连接装置充满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接装置各部分的液位总是相同的。第三节大气压力1.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重力产生的大气压力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并且非常大。托里切利(意大利科学家)测量了大气压力。托里切利管倾斜后,水银柱的高度不会改变,长度会变长。2.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汞柱高度=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度3.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箱式气压计)。4.大气压力随海拔的变化: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小,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沸点也降低。第四部分是流体压力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高,压力越低。第十章浮力1.浮力的定义:所有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垂直向上的力,称为浮力。2.浮力方向:垂直向上,施力对象:液(气)体3.浮力的原因(本质):液体(气体)体对物体的向上压力大于向下压力,上下压差为浮力。4、物体的漂浮和下沉情况:(1)先决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仅受浮力和重力影响。G浮动G浮动(2)物体的漂浮和下沉情况:G浮动浮动G下沉,悬浮,漂浮,漂浮浮空浮空=浮空浮空=浮空液体物质液体=物质液体物质(3)描述:(1)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