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控硅和触发电路_第1页
双向可控硅和触发电路_第2页
双向可控硅和触发电路_第3页
双向可控硅和触发电路_第4页
双向可控硅和触发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及其触发电路双向晶闸管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也称为双向晶闸管,可用作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功率驱动器件。由于双向晶闸管无反向耐压问题,控制电路简单,特别适合用作交流无触点开关。双向晶闸管通常连接到一些大功率电器,并连接到一个强大的电网。其触发电路的抗干扰问题非常重要。通常,来自微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触发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加载到晶闸管的控制极。为了减少驱动电源和可控硅触发造成的干扰,交流电路双向可控硅的触发通常采用过零触发电路。(过零触发指的是在电压为零或接近零的时刻接通。由于采用过零触发,需要正弦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分为三象限和四象限可控硅整流器。四象限可控硅的导通条件如下:一般来说,导通条件是当在G极和T1之间有足够的电压并且可以提供足够的导通电流时,晶闸管可以导通。该电压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并且与T1和T2之间的电流方向无关。因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可以双向导通,所以没有正极和负极,但有T1和T2请看BT134-600E简介:(飞利浦,双向四象限晶闸管,最大电流4A)推荐电路:为了提高效率并使触发脉冲与交流电压同步,要求每半个交流周期输出一个触发脉冲,触发脉冲电压应大于4V,脉冲宽度应大于20us。图中的晶体管是一个变压器,TPL521-2是一个光电耦合器,起隔离作用。当正弦交流电压接近零时,光电耦合器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截止,三极管T1基极的偏置电阻电位导通,产生负脉冲信号。T1的输出端连接到单片机80C51的外部中断0的输入引脚,产生一个中断。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用定时器累计相移时间,然后发送双向晶闸管的同步触发信号。过零检测电路a和b的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过零触发电路该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的MOC3061是光电耦合双向晶闸管驱动器,也是一种光电耦合器。它用于驱动双向晶闸管BCR并起隔离作用。R6为触发限流电阻,R7为BCR门极电阻,防止误触发,提高抗干扰能力。当P1。微控制器80C51的0引脚输出负脉冲信号,T2开启,MOC3061开启,触发BCR开启和开启交流负载。此外,如果双向晶闸管连接到感应交流负载,电源电压领先负载电流一个相角,因此当负载电流为零时,电源电压为反向电压,感应负载的自感电动势el作用,使得双向晶闸管所承受的电压值远远超过电源电压。虽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反向导通,但很容易击穿,因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必须能够承受反向电压。通常,在双向晶闸管的两极之间并联一个阻容吸收电路,实现双向晶闸管的过压保护。图3中的C2和R8是RC阻容吸收电路。光耦合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这种装置是单片机输出与双向晶闸管之间的理想接口装置。它由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组成。输入部分是砷化镓发光二极管。二极管在5-15mA正向电流的作用下发出足够强度的红外线,触发输出部分。输出部分为硅光敏双向晶闸管,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双向导通。该器件为6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配置和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因此(找不到MOC3061,开关指示)此时,无论开关是接通还是关断(MOC306被驱动还是MOC3061未被驱动),晶闸管都是接通的,即晶闸管不能关断,只有经过各种纠缠和数据审查,才能找到G极与T1的关系。如果连接该电路,无论JBOY3乐队开路与否,G极的电压都等于T2的电压。当交流电流流过双向晶闸管时,在G极和T1之间总有一个电压差,即T1和T2之间的电压差,它使晶闸管导通,所以双向晶闸管有T1和T2,尽管正负电极之间没有差别光耦合器选择表模型工作能量模型工作能量4N25晶体管输出MOC5009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4N26晶体管输出MOC5010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4N27晶体管输出MOC80214N28晶体管输出MOC80804N29达林顿输出MOC81004N30达林顿输出MOC81024N32达林顿输出MOC81114N33达林顿输出MOC81124N35晶体管输出MOC81134N36晶体管输出MOC82044N37晶体管输出TLP5211晶体管输出单光耦合器4N38TLP5212晶体管输出双光耦合器4N39单向晶闸管输出TLP5214晶体管输出四重光耦合器6N135高速晶体管输出TLP6206N136高速晶体管输出TLP62116N137高速倾斜逻辑输出TLP62126N138达林顿输出TLP62146N139达林顿输出TLP624MOC602TLP631MOC635TLP632MOC641TLP651MOC3000TLP721MOC3009TIL113达林顿输出MOC3010晶闸管驱动输出TIL117晶体管输出MOC3011晶闸管驱动输出PC817单光耦合器MOC3020晶闸管驱动输出PC8171MOC3021晶闸管驱动输出PC8172MOC3022可控硅驱动输出PC8174MOC3023可控硅驱动输出PC827双光耦合器MOC3030可控硅驱动输出PC847四光耦合器MOC3031可控硅驱动输出PC900高速晶体管输出MOC3040可控硅驱动输出CNY17-3晶体管输出MOC3041晶闸管驱动输出H11D1高压晶体管输出MOC3052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H11A2晶体管输出MOC3060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H11G2电阻达林顿输出MOC3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