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 (3).ppt_第1页
纪念刘和珍君 (3).ppt_第2页
纪念刘和珍君 (3).ppt_第3页
纪念刘和珍君 (3).ppt_第4页
纪念刘和珍君 (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人,他被誉为“民族魂”。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纪念:,1,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2,2,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3,3,记念刘和珍君,授课教师:交口县一中张俊芳,作者鲁迅,4,4,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5,5,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6,6,背景简介,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而鲁迅的学生刘和珍就在遇害者之列。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7,7,三.一八惨案,8,8,三一八惨案,9,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三一八惨案,刘和珍,10,10,血腥镇压,11,11,预习检测,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洗涤赁屋黯然泣下喋血蹀血屠戮殒身不恤绯红不惮浸渍惩创尸骸桀骜攒射立仆抹杀,12,12,预习检测,liodngfid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洗涤lnndidi赁屋黯然泣下喋血蹀血lynfidn屠戮殒身不恤绯红不惮zchunghijio浸渍惩创尸骸桀骜Cunpm攒射立仆抹杀,13,13,理清文章脉络,听录音,概括并旁批每一小节的意思,14,14,每一小节的意思:,(一)写作缘由(二)写作目的(三)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四)刘和珍遇难事实(五)刘和珍遇难经过(六)三一八的教训(七)三一八的意义,15,15,合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小节,将文章的七个小节划分成三个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16,16,文章脉络明确,(1-2)写作理由:悼念刘和珍;控诉反动政府;批判反动政府的走狗;唤醒麻木的庸人。(3-5)记念主体:追述生平事迹;概括惨遭杀害;详写遇难经过。(6-7)教训意义:劝诫徒手请愿;激励奋勇前行。,17,17,请同学默读写作缘由,然后回答问题。问题1:“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什么?,主旨揭示,18,18,写一点东西是为了:,(1)哀悼死者勇士。(2)唤醒生者庸人。(3)揭露黑暗,抒发愤怒,警告反动统治者。,19,19,问题2:刘和珍形象?1、请同学默读(一)(三)(四)(五)部分,然后旁批刘和珍形象。2、学生交流旁批的刘和珍形象,并互相补充。,20,20,刘和珍形象归纳,21,21,问题3:请讨论:鲁迅先生塑造这样一个刘和珍形象有何作用?,22,22,刘和珍形象的作用归纳:,1、赞扬中国的爱国青年。2、揭露反动统治的黑暗。,23,23,问题4:阅读(五)部分,然后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详写刘和珍的喋血过程?,24,24,写刘和珍的喋血过程是为了:,1、通过写“虐杀”,揭露统治者的凶残。2、赞扬三个爱国女青年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25,25,问题5: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是什么?,26,26,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是:鲁迅先生不赞成徒手的请愿。意义是:(1)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2)高度赞扬了中国女子的勇毅。(3)鼓舞了苟活者,27,27,通过对5个问题的学习讨论,我们可以直接触摸到本文的主旨:,(1)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2)痛斥走狗文人下列无耻的谎言;(3)无比沉痛地悼念遇害的革命青年,奉献自己的悲哀与尊敬;(4)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5)赞扬革命青年的勇毅;(6)激励人们要“更奋勇前行”。,28,28,答疑解难,29,29,有疑而问群策群力共同解答,30,难点句子的提问与讲解,30,课堂小结,文章以“伟大”与“平庸”的角度透视生死选择的精神价值,以死来追问生的意义,表现对生命的珍视,对虐杀生命的恶势力的愤慨,具有巨大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