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18年考物理问题一、选择问题1.生活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 .在医院用紫外线灯灭菌b .用湿布擦拭发光的台灯c .铝锅d .发霉的米经常用钢球清洗后吃几次【回答】a分析: a、因为可以通过紫外线杀死微生物,所以可以用紫外线灯进行灭菌分析b .分析说,由于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触电c .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进行分析判断d .根据霉菌变质的大米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行分析。a、因为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在医院和酒店用紫外线灯灭菌,所以a是正确的b .如果用湿布擦拭发光的灯泡,湿布可能会通过电而引起触电事故。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故b错误c、铝的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摩擦铝锅的话,氧化铝薄膜会被破坏,不能用钢丝球摩擦铝锅,因此c是错误的。因为d,发霉变质的大米不能吃含有有毒物质,所以d错了。故选: a。【点眼】这个问题必须调查物质和人体健康安全的知识,与生活的现实密切相关,引起重视。2 .以下事实不能成为那个观点的证据是a .灰尘飞扬,表示分子在运动b .电解水得到氢和氧,说明分子是不可分割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很大变化,表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d .按压两个干净平坦的铅柱并结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回答】a分析: a,分子肉眼看不到,所以不能说明尘土飞扬,分子在运动。 b、化学变化是基于d .分子间的引力来考虑的,这是因为能够证明分子能够再分配的c .气体容易被压缩的理由。a、因为分子肉眼看不到,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所以a不能成为相应观点的证据b、化学变化能够分子再分配,电解水生成氢和氧,能够证明是化学变化,能够证明分子分离c、气体容易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c可以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d .按压清洁平坦的两个铅柱结合,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 a。【点眼】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分类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一个分类正确的是a .氯、碘、水银都是非金属元素b .乙酸、硝酸钾、二氧化硅是化合物c .铁、木、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 d .太阳能、风力、原子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回答】b分析: a、氯、碘都是非金属元素,水银是金属元素,由b.2种以上元素构成的杂质称为化合物,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是化合物的c,铁是热的良导体,树和玻璃都不是热的良导体,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a、氯、碘都是非金属元素,水银是金属元素的选择是错误的b .由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杂质称为化合物,乙酸、硝酸钾、二氧化硅为化合物,因此选择正确c、铁是热的良导体,树和玻璃都不是热的良导体,选择错了d、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原子能是不可再生能源,选择是错误的故选: b。【点眼】本试验点考察物质的分类、化石燃料、导体和相关能源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新课题,能源问题也是近年来的试验焦点之一,学生们必须认真把握。4.以下应用不符合原理的是:a .防毒面具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b .用声音探测海洋深度的回声定位c .平底锅着火时,用盖子关闭,隔绝空气d .浇口流体中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力越小【回答】d分析:根据学到的知识应用进行个别判断即可。a、以活性炭为调味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选择正确b .因为利用声纳来探测海洋深度的回声定位,所以选择是正确的c .平底锅燃烧时,用盖子关闭,隔绝空气,选择正确d门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所以选择不正确故选d【点眼】难点在于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接触使可燃物到达点火点的三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灭火的方法有三种。 去除可燃物隔断空气降低温度。 这是化学知识。5 .在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中,合理的是a .甲:烧杯的内壁形成水珠,表示甲烷含有碳和氢b .乙:说明摩擦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纸屑,纸屑和梳子具有同种电荷c.c.c :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显示CO2和NaOH溶液没有化学反应d .丁:说明弹簧表的读数相同,虽然使用固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回答】d分析: a,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b .摩擦带电的知识解答c.c.c :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说明CO2和NaOH溶液没有化学反应d .从固定滑轮的特征进行分析。a .甲:说明烧杯的内壁形成水珠,甲烷含有氢元素。 选择错了。b .带电体能吸引微小的物体,塑料尺摩擦后能吸引纸屑,说明摩擦的塑料尺带电,不正确c.c.c :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说明CO2和NaOH溶液没有化学反应d .丁:弹簧计的读数相同,虽然使用固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正确的。故选d【点眼】本问题可以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物理知识的结合,完成这个问题,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6 .以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B .手机的质量约为1 kgc .普通居住楼层的楼层高度约为5 m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回答】d【解析】首先,需要初步理解与选项有关的几个物理量,对于选项单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和转换,除去生活和实际不同的选项,可以找到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故障a错误b、手机质量约100g故b错误c、居民大楼层高约3m,故c错误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 d。【点眼】这个问题可以查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的估计,把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结合起来,找到符合实际的选择。7 .关于以下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传播需要媒体b .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c .人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d .在会议中使手机静音,是在传播中减弱噪音【回答】b(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距音源的距离、分散的程度有关(4)减弱噪音的途径:用声源,传播中,用人的耳朵。a、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只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如果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两点之间是真空,电磁波能传播,但声波不能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电磁波和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b是正确的因为c、声音的大小与发音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离发音体的远近有关系,所以c是错误的d .使手机静音是为了用音源来减弱噪音,所以d错了。故选: b。【点眼】主题主要是考察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声音特性、噪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主题。8 .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石蜡和冰的融化一样吸热,但温度不变c .冬天人吐出的“白色气息”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因为在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所以一下雪就冷。【答案】c(1)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吸热(2)结晶有固定的熔点,结晶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温度不变的非晶质没有熔点,非晶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温度逐渐上升(3)物质从气体变成液体的是液化(4)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凝结放出热。a、出汗时吹风机感到凉爽是因为风能够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人体的温度下降,但风不能降低室温,因此a是错误的b、冰是结晶,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温度不变的石蜡是非晶质的,没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所以b是错误的c、冬天的人吐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的人吐出的“白气”和露水的形成原理相同,所以c是正确的。d,下雪的话,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的话直接凝结形成雪,凝结的东西放出热,气温不低,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 c。【点眼】本问题调查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区别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来判断。9.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a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 .越高的水库,水的重力势越大c .列车进站时必须提前减速,是因为列车受到惯性作用d .在地面上滚动的球越滚越慢是因为球的惯性变小【回答】a(1)根据摩擦力的发生条件,得知摩擦力有弹性,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接,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2)根据重力势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惯性这一惯性是物体的特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到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没有关系。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只要有相对运动倾向就行。 例如,在用手握住杯子静止的状态下,杯子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所以a是正确的b、拦河坝使水位上升,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水的重力势能越大,因此b错了c、列车进站时必须提前减速。 因为列车靠惯性继续前进运动,所以能节约燃料的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不是来自外界的作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所以c是错误的d、在地面上滚动的球变慢是因为受到地面的阻力,运动速度变慢,但质量不变,球的惯性的大小不变,d是错误的故选: a。【点眼】理解摩擦力、能量转换、惯性的相关知识,熟悉影响动能、势能等因素,理解惯性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10.“探索凸透镜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为了清晰的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相机应用了这个摄像规则b .蜡烛燃烧一会儿,屏幕上的像就会下降c .蜡烛不动,把镜头移动到35 cm的话,移动屏幕就有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的图像d .即使更换焦距小的凸透镜,只要移动透镜就能在屏幕上获得清晰的图像【回答】d(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体距离u2f时,在屏幕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的物体距离为2fuf时,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的物体距离uf时,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2)光线通过透镜的光的心不改变方向,因此蜡烛缩短后,判断像的移动方向。(3)在3)u=f的情况下,不成像(4)凸透镜成为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a,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像距比尺子大,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因此a是错误的b、蜡烛变短时,蜡烛的位置向下移动,光线通过透镜的光的中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因此b是错误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尺寸为30cm,此时f30cm2f时为15cmf30cm; 蜡烛不动,把镜头移动到了35厘米的地方。 由于此时的物体距离为15cm,与焦距相等,没有成像,所以c发生了错误d .在将透镜更换为焦距稍小的凸透镜的实验中,在该时刻由于增大了被摄体距离、减小了像距离,所以能够使凸透镜向左移动,能够在屏幕上表现清晰的像,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 d。【点眼】这个问题通过探索凸透镜像的规律,主要考察了实验的探索过程和像的规律的应用。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是小心,慎重地审查问题,并不困难。11.下一个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磁感应线是以磁场为形象表现的,实际上不存在b .悬挂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c .法拉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电和磁的联系d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动作电路的开关【回答】(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为了说明磁场是人为导入了感应线,感应线是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地球本身是大磁铁地磁与棒磁铁的磁场相似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埃尔斯特通过实验证明导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物理学家(4)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动作电路的开关。答案: a,磁场虽然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磁感应线是人为制造的模型,不存在,所以a是正确的b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当小磁针在地上受到地磁的作用而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的南极,因此b是错误的c、奥斯特首先发现电与磁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发生了c错误d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通断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动作电路的开关,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 PS。【点眼】这个问题的选择包括电和磁的物理情景,利用对应的电磁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情景。12.在水平台上放置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放入某种液体,将质量mA、mB、mc、密度a、b、c均匀的实心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浮起,b球浮起,c球沉下,如图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b、c 以下选项是正确的如果mA=mB=mc,则FA=FB Fc切断b.c球,剩下的部分可能会浮起c .仅取出a球,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