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长事迹材料_第1页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_第2页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_第3页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_第4页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xxx,今年50岁,原本是一名乡村的小学民办教师,工作了6年后,她不幸患上了慢性肾病,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治疗休养,病情好转。31岁的时候,她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庞连成。34岁那年,她在普兰店的一家医院生下了儿子。由于生产过程中处理欠妥当,造成婴儿颅脑出血哭闹不止。虽然到多家医院治疗,却仍不见效果,最后只好抱回家,听天由命。到了孩子出生的第17天,儿子突然不行了。大连儿童医院再次诊断的结果是:颅内出血合并感染肺炎,陈旧性锁骨骨折。住院部一位年轻大夫看了后,干脆地说,这样的孩子送来干什么,长大了也是傻瓜、残废,不如现在扔掉算了。无奈之下,丈夫再次失望地将孩子抱回了家。这时,孩子已经出生50天,而她们母子相见的时间仅仅有10天。此时,家人才将儿子出生时的灾难、医院诊断的结果及预言情况暗示给她。哭过之后,面对虚弱的儿子,她也不知道哪儿来的信心和力量,她想儿子再傻也是自己的儿子,她没有权力抛弃儿子。从此她日夜守护在儿子的身边。从喂饭到喂药,不敢有半点的差错。也许老天开恩,她儿子再一次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而且渐渐长胖了。会对着她哭,对着她笑。就这样从医院里出来,又进去,反反复复,儿子在县医院度过了他的一周岁。这时候她知道儿子的生命已经没有危险了,但儿子会是个傻子吗?她不敢想这个预言,但她知道,母亲的心愿是代替不了现实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予儿子所能给予的全部母爱。于是从儿子不到三个月开始,她就不停地跟儿子讲话,讲故事,读儿歌,虽然儿子根本就不懂,但她发现儿子喜欢听,听得安安静静,很认真,一点不像傻孩子。这让她高兴极了,信心倍增。自从生下儿子,她早已忘记了自己,每天24小时,从不离开儿子半步。除了吃饭、睡觉,每天都在不停地讲,不停地念。儿子一天天长大了,虽然不会讲话,但会用眼睛跟她交流了。虽然依然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进医院,从来离不开药瓶子,但她还是比较高兴,比较踏实。然而,灾难并没有离开儿子,它不过是暂时退避三舍而已。孩子周岁了,还不会站立,当时都认为体弱多病,走的晚。两周岁了,还不会走路,双腿发软,睡觉时小腿会不停地抽搐,这时候她再次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带孩子去大连检查,连续跑了几家医院,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字:脑瘫。她们夫妻再次跌入了绝望的深渊。脑瘫,意味着孩子将终生无法正常走路,在中国人的眼里只能是傻子一个。大夫告知,她儿子这种病目前在世界上都是无法治疗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服一些修复脑细胞的药物,但这些药物都是昂贵的。但是两年来,这个孩子在医院里十进十出,完全是用钱垒大的,本来就贫穷的家更是一贫如洗。她们只有带儿子回了家。那时候,绝望紧紧地抓住了她。看来,儿子不仅智力有问题,肢体也将终生残疾,这就是上苍在她34岁的时候赐给她的儿子吗?病魔让她离开了工作岗位做了家庭妇女,她却将灾难无情地强加给了儿子,为什么要生下儿子?自己算什么母亲呢?儿子的灾难是人为造成的,她将终生愧对儿子啊!真是叫天不灵,呼地不应。也许是绝望的打击过于沉重,也许是两年来过度的疲劳,她的肾病重新将她击垮。一边是残儿子,一边是病老婆,丈夫上山要干活,在家里要做饭,那时候的她真的不想活了。这个家还有什么指望和奔头呢?等待儿子的是被人讥笑和终身的傻子瘸子,等待她的只有从慢性肾衰到尿毒症。这些都是不能更改的事实了。亲人邻居们轮番劝慰她,痛定思痛,她想到了丈夫,丈夫比自己更不幸,娶了个病老婆,生了个残儿子,家里地里全靠丈夫自己,又要同时伺候两个病人,丈夫的苦向谁诉说,自己不应当再给丈夫增加负担和压力了。自己不能干农活,做家务,但自己应当从精神上站起来,承担起教育儿子的义务。她觉的生命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终止,但自己只要活一天,就不能放弃儿子。于是,她与丈夫订了3条计划,第一,要自己教儿子学走路,既然他能扶着东西站立,就有会走的希望。第二,及早教儿子讲话、读书。第三,用偏方、用最省钱的药为自己治病。丈夫做了一副夹板,套在儿子的腿上、脚上,双手扶着儿子学走路,她照常每天给儿子读儿歌、讲故事,一年以后儿子三周岁时能用脚尖走路了,尽管几步一摔跤,但毕竟能走了。同时,儿子不仅会讲话,也能背儿歌、讲故事。她把故事讲给儿子听,然后让儿子讲给自己听,最后有意识地让儿子讲给邻居听,这使儿子听书的兴趣越来越浓。看起来也活泼可爱,看不出像傻子。这样她们坚持到了儿子七、八岁,订的三项计划基本都实现了。当然,她们母子的付出也是可想而知的。儿子浑身上下从来都是伤痕累累。最可高兴的是儿子不算傻,已经懂事了,看到邻居的孩子活蹦乱跳地去上学,儿子急了,跟母亲又哭又闹,逼母亲为自己治好腿,他要上学读书。她不能告诉儿子这是不治之症。只能跟儿子说:妈妈没钱,妈妈也有病,怎能带你去治病。儿子哭着说:妈妈,我有办法,我们去找大姨吧,大姨有办法。这哪儿像一个脑瘫儿子讲的话,她的心像揪出来似的痛。她知道儿子的残疾是不可更改的。儿子哪里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将在痛苦中度过。后来,她们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到处打听信息,大连、沈阳都去过,北京也先后去过两次,但医疗费的昂贵加上结果的难以预料,她们不得不放弃了。儿子9岁的时候,她决定送他去上学,儿子高兴极了,但她知道儿子艰难的人生才真正开始,他用脚尖走路,看起来像跳舞,样子很难看,不懂事的孩子们难免要讥笑他。儿子必须从心理上闯过这一关。她告诉儿子,无论谁笑你都别理他,总有一天,他们会喜欢你。学校离家3里路,别的孩子蹦蹦跳跳不用20分钟就到了,她的儿子要用40多分钟,一路不知要摔上多少跤。儿子的双膝从来都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不是她狠心不送儿子,而是有意识让儿子在艰难中自己爬起来,自己去成长。但是所有儿子在家的白天、晚上她必定陪儿子读书、学习、练习,校正走路的姿态。这样风风雨雨读到三年级,儿子用功努力,成绩也不错,同学们也接纳了他。她崩紧的神经总算松下来了。然而灾难总是不肯放过她,这一年她的病情突然加重,诊断为初期尿毒症。这时候她意识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早走了,儿子怎么办?农村的中学离家更远,没有住宿条件,儿子的初中到哪儿念,农村的活重,一个肢体残疾的孩子是根本不能从事的。难道能让儿子由父母养半一辈子,然后交给政府吗?考虑再三,她和丈夫商量,无论如何必须让儿子上中学,也必须让儿子走一条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路。而这条路在农村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在姐妹们的帮助下,她们一家三口搬到了普兰店,在铁西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儿子插入铁西小学读书,丈夫开了一间专对学生一日三餐的小吃部。虽然一套饭菜只挣几角钱,但全家的吃饭问题总算解决了。儿子一天天长大了,但依然体弱多病,从乡下来到城里,孩子的自卑心理又常常显露出来。这时候她感到,她不能只教儿子学文化,必须通过运动锻炼儿子的体质。儿子的肢体已经残了,脑袋也不灵光,但自己不能让儿子的灵魂残疾。于是她买来足球让儿子踢,用各种方法锻炼儿子。她试着让儿子学骑自行车,千百次的摔倒后,儿子竟然学会了,这真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了培养儿子的品格和意志,为了让儿子的精神世界充实而快乐,她引导儿子读小说,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从国内的到国外的名著,凡是能借到的,只要有时间,她都鼓励儿子读,儿子一直到现在都特别喜欢读小说。文学的熏陶,让儿子的语文成绩很不错,今年中考,儿子的语文考了120多分。这对于一个好学生当然不值得一提,但对于一个肢残、智残的孩子却是不易的。在儿子的品格上,她用苛刻的方式要求,比一般的母亲严厉多了。没有她的准许,绝不许要别人的东西、吃人家的饭。亲姨亲姑都不行。她要儿子明白,靠别人的同情怜悯不能生活一辈子,唯有自立自强,自己挣饭自己吃,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她更不许儿子乱花一分钱,勤俭持家是儿子这种人更不能缺少的。儿子在小学的成绩一直居中等,到了初中二年级,他的智力障碍显出来,语文成绩很好,理科成绩很差,眼看考高中无望,儿子一度想放弃,她告诉儿子,读书为了长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上大学,无论你种地、打工,哪怕修鞋,照样应当有文化,它会充实你的灵魂,让你活得高尚。咱上不了高中,可以上职高,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在哪儿都可以学到真知识。一度失望的儿子再次燃起希望之光。她原是小学教师,初中知识早在20年的磨难中忘得一干二净。为了帮助儿子,她重新拾起了初中课本,每天都在儿子睡下的时候学到12点,第二天晚上再教给儿子学。初三下学期,同学们除了好学生外,一些去了职高,一些等待毕业。但她的儿子从没缺过一节课,明知考不上,但她们母子约定,坚持参加中考。知识没有白学的。她知道儿子上不了高中,也成不了才,但她要让儿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要为儿子的自立打基础,要尽力让儿子做一个有知识的劳动者。中考前夕,眼看同学们都有了去向,儿子吃不下睡不着,急得团团转。摆在儿子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就业,二是求学。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表示不想去就业,最低也要接受中等教育,要掌握一门技能,没有工作也能养活自己。于是在残联主席颜萍的帮助下,她儿子考入了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的大专班,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儿子的学制是5年,每年近万元的费用,对于她们的压力是极大的。但她绝不能因为贫困,因为儿子的残疾,因为那不是名牌大学而剥夺儿子受教育的权力。现在她儿子已经去沈阳上学了。儿子来电话说,在他们专业参加考试的14人中,仅仅录取了9个人,他自己当了班长。他表示一定会学好,不仅养活自己,也会帮助别人。在与儿子相伴的18年,从他出生到入学,那是心惊肉跳的9年,那是她的心被紧紧揪住的9年,但她们母子熬过来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也是相当艰难的九年,她们母子也走过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