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性”转向“工具性”是今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1. 引言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年它已成了中国人投资最多,开展规模最大的教育方面之一。但与此相对的是英语教学培养出的实用人才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太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作为英语教学基础阶段的初中教育更是将语法讲解当作了应试的救命稻草。虽然自2001年课改以来,情况有所转机,但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更是非常之普遍。那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走老路”的现象到底有那些,农村初中教育作为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又该何去何从呢?2. 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概述2.1 对汉语和英语的比较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总体来说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它注重形散而神不散。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很多独立而短小的片段,它的逻辑比较松散,句子成分基本上没有数、性、时态及语态等方面的变化,主要靠短小而零散的句子单位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形合语言,它不仅强调表意的明确、完整,更强调所有句子成分在形式上的相互搭配,动词与主语的数、性及句子的时态、语态必须要协调一致。与汉语相比,英语是具有极高逻辑性,思维更严谨的语言。拿表达同一件事来说,英语是直来直去的单线程,而汉语是在逻辑上绕来绕去的曲线。2.2 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及成因分析2.2.1 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虽然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也有一定的优势,如:英语和汉语都以“主+谓+宾”为基本语序,且英语只能有一套完整的主谓结构。相似性加上它的这种严谨性、规律性以及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曲折变化相对较少,使得英语成了众多外语中较容易的一种。自我国与1977年恢复高考,“英语热”就伴随“求知热”在全国迅速掀起。到1983年英语高考成绩以100%计入总分后,英语成为了高考主要科目之一。这些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以后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可以说这是我国英语教学自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以来的真正复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英语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2.2 发展中的困惑11与我国英语教学的规模和范围相比,其产生的回报却不尽人意,不谦虚的说,英语学习是这些年来中国投入与产出比最小的一项全民投资。据统计中国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若以1.5小时来计算,十年下来,最少要用去6000多个小时。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与每个人有效生命的百分之三。据说5000个小时是大学生修完本科学业所需的时间;或者,在这段时间内一个人可以读完荷马或妥斯托夫斯基的所有作品,或者可以熟练掌握几门语言。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几乎都在英语学习上贡献了6000多个小时(许多人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不知有几个1.5小时),但就连一门英语也没有学好。过去的英语教学培养出了众多像学士、硕士的人,但紧要关头,在成堆的高才生中竟然找不出一两个充当口译的实用人才。人们常说从一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读书是投入产出比效益最好的,那么为什么国人的英语学习却成了一个例外,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2.2.3对上述尴尬局面成因的分析语言有表达形式与表达功能两套系统,它们是有机的整体,是不可分的。将两套系统“合为一”还是“分为二”会直接影响到语言本身的学习。拿学习母语的过程来看,这两套系统是“合为一”的,我们为了表达不同的思想而逐步去掌握新的表达形式。英语作为母语时,情况也是一样的。英语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时,也但求达意,疏于形式,其错误百出常常令人惊愕,如“I done it.”(I did it),“She no sleeping.”(She is not sleeping),“Nobody dont like me.” (Nobody like me)等可谓比比皆是,通常要到上学读书,接受正规教育,才能一一纠正但国人把它当作外语学习时,这一过程好像被颠倒了过来即我们已经具备了母语的表达功能,缺少的只是另一套表达形式。认为在二者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可以摆脱功能的束缚,专于形式,只要掌握了英语的各种基本规律、句法结构,之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放之四海,就能把英语学好。于是就从这种观点出发,从学习英语语法入手,开始了英语学习。在刚入门阶段由于接触到的是最简单、最常用的语法规则,这种方法好像确实很有效,进步很快,真有些一日千里,进展神速的味道。于是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教学中更是认为语法的学习可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对此在课堂中大讲特讲,讲语法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恰恰是英语语法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带来的收获过于丰厚,让我们认为只要顺着记词汇、学语法的道路走下去,讲清事实、摆明道理,英语就会学好。但却没想到,这其实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甚至只是一小半。外语学习常常被比作弹琴,这是很有道理的,一首曲子知道怎么弹是一回事,能否流利的弹出是另一回事。前者涉及背谱、记指法,而这几分钟就可以办到,后者则事关十天半月的反复苦练。我们学习英语背了许多语法规则、记了大量单词,用起来却只是“蹩脚英语”。这其中的道理就像修完一门运动生理学,不足以成为一名运动员是一样,丝毫也不奇怪。2总体说来,过去我们学习英语时过分强调了英语的“知识性”,把它当成了一门学问,而忽视了它身为“思想交流的载体”这一“工具性”。正如俗话所说“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方才磨一剑。”我们学了多年英语,拥有许多语法知识,都成了理论才杰、英学家,但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语言中先有具体的语言行为,再有各种语法规则这一本末关系,我们的英语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接触到的语法规则没有内化为语言能力。正如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我们学到了如何使用语言的规则,却不知如何去使用语言。2.3 新课标的出台及其中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困境,以及我国发展对英语实用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结合我国英语教学长期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国家与年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出台了新的课标。新课标对作为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看出新课改要一改过去把英语当作“学问”,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重新定位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向,使英语回到其身为交流工具的本质,使学生学到有用的英语。2.4 近几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变化自新课标出台以来,农村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如,各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教学中不再单纯使用翻译法,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像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在教学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教师积极学习电脑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训练有效的开展了起来。教学的侧重点比过去发生了转变,开始对语言的工具性有了一定的认识。3. 对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尽管近几年中农村英语教学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加上信息闭塞和人们观念难以短时间转等原因,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偏离课标要求,忽视语言工具性及对学生能力训练,一味追求形式的现象:3.1 对语法点的讲解、传授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3正如前面已经讲过的英语是一种逻辑性比汉语更严谨的语言,其中的许多语言现象都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弄清楚。如虚拟语气,通过分析句子会发现虚拟语气的主从句之间总有一个时态之差,会出现“If I were you。”这种表达,而不是用“If I was you”,为什么?因为英语有看到哪里就尽可能理解的哪里、无累赘、无歧义的特点。而虚拟语气存在的真正意义是表达“所说事情是不存在的,假设的”,如果用“If I was you”会产生“我的确是你”的歧义,所以只能用“were”来刻意的提示“我说的只是假设”这个语境。如果一个句子前后时态有跳跃,它的意思就是不精确的,时态差就使它与正常意思有了区别,这就是虚拟语气,是英语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语法点,可经过这样“数学式”分析,它就变得很清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加上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像“我用am,你用are,他、她、它用is,所有带们的都用are”之类的规则好像对学生掌握英语有很大帮助作用且简单易掌握假象的迷惑,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大讲特讲此类的语法规则,让学生去记忆。教学停留在强调语言形式,忽视语意的层面上。柯拉申(Krashen)在输入假设模式中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语言习得一理解人们的话语为基础,假设学习者努力去理解所听到的有意义的话语,习得就会实现。如果人们失去了听到有意义语言的机会,二语习得就不会成功由此可以得出一味强调语言形式的教学只能增加学生对目标语言知识的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但无法形成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接触到的语法规则的增多,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更何况拒有关研究显示英语的结构特征有50000条之多,而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掌握的。3.2 重视词汇知识的讲解,但缺少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度学习外语,很难自然习得目标语,必须从语言的基本知识学起。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会无效益而言。Allen 曾指出:无论是那种目标语,词汇在所有语言的教学中都是重要因素。自然教学法的倡导者特雷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语言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 魏尔金斯更是精辟的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从这里可以看出词汇在一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农村英语教师在词汇对英语教学重要性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各教师在自己英语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对词汇知识的讲解。如笔者初二时遇到的一位教师,在讲解“both”和“both and”的用法和区别时,曾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那两个星期里,但凡上课就要讲“both”怎么样, “both and”又怎么样。同样去年笔者观的一堂初二的英语课当中,授课教师先是领读单词,之后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刚才领读的单词背会。从上面可以看出,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对词汇非常重视,但却只停留在了对词汇的死记硬背和对词汇的知识性讲解上,没有展开切实有效的词汇教学。词实际上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没有意义,只有用在具体的语境中时才会产生具体的意义。因此只有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应用,才能更完整的理解词,才能掌握它的各种用法。在小学语文的词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说应该把生字的教学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让学生全面掌握生字。那么英语的词汇教学是否也应该像汉语的生字教学一样来展开“随课文教学”呢?3.3 对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不均衡4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中要培养的四项基本功。从形式上看:听、说侧重于口语表达,读、写侧重与书面表达;从功能角度来看:听、说是信息的摄入过程,说、写是思想表达的过程。一般看来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是听、说的升华;听、读是说、写的前提,说、写是听、读后的反应。但在更高层次上来看,读、写是更高水平上听说的有效训练途径,说写是更进一步听读的基础。再从它们与人的思维的联系的角度来看,四种过程当中都需要思维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整体。但是在我国传统教学及人们思想中,认为读写要比听说重要,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识文断字,听说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英语教学也延承这种观点,在过去的发展中,对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视,特别是阅读。而对听说的训练较为淡化。过去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都是“聋哑英语”者,只能读别人的文章,在听说写等方面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提出要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所有教师在近来的教学中对过去被淡化的方面也开始给予关注,但总体来说对读写的强调多,对听说好像只是出于应付课程的安排,大都流于形式了。就拿听来说,许多教师只是放几遍录音,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训练中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学生难以积极的参与到训练之中。听力练习收效甚微。说的练习中问题也很多,如训练形式单一,时间不够等等。教学仍以读写为重点,对听说的训练没有开展起来。3.4 对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没有给予冷静的分析,有效的反馈和引导在任何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根据自由语法假设的观点,这些错误是学生对接触到的语言规则提出假设(他认为这些规则就是这样用的),进行积极尝试的表现。在这个尝试过程中他们会根据教师或其他人的反馈或通过将自己的话语和所听到的其他句子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的成功与否,他们会据此不断调整自己假设,使其逐渐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学生的错误是符合他们自己内部语言知识的,只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时才显得不准确。所以应该认识到学生有学习英语的能力,犯错是他们的语言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比学生水平更高一些的二语学习者却容忍不了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出现的失误横加指责,缺乏耐心的分析和反馈,导致学生担心犯错,担心老师的责骂,从而使学生不再去尝试,不敢去想象,使教学成了死水一潭。就是个别教师做引导时也经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语法规则或自己熟知的句型对学生的失误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难以从根本上改正自己的失误,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出错的机会去学到更多的知识了。教师只注意到了学生出错的现象,没有分析背后的缘故,丧失了大好的教育机会。3.5 教学中对英语的文化特征重视不够5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文化是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它们如一对孪生兄弟,相依为命。又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与文化学习之外,同样,文化的学习也不能独立与语言学习之外。二者同步学习是掌握语言的捷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东方文化的源泉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兼容的2、 A:where are you going? B:Im going to the library。3、 A: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parents? B:Yes,I am。A: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parents? B:About once a week。上面的这些对话从形式上看好像都对,但只要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稍有了解的人,就会发现这些对话全都是中国式思维加英语表达形式的产物,形式虽对,但却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对话都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而在外国人当中问及与隐私相关的问题是被人所不齿的,是交流中的大忌。如果用这些问题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肯定会引起极大的误体系,中国人比较恭谨、谦和,在行为上“接受”多于“挑战”。而英语文化属于西方文化,就本质而言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和宗教;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石:一为道德、二为艺术。导致东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哲学观念,其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则是中国人重综合、归纳,重暗示、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描写周全。总体看来汉语重悟性,英语重理性。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两国的人在各种场合中对语言的使用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在交流中不重视文化差异,就会闹出大笑话。如有一位外国汗学家在一个外交场合见到所认识的我国学者,为了表示友好和亲热,就说:“老小子,怎么还没有死啊!”这使在场的中国人目瞪口呆。据说这位汉学家在词典上见过这句话,注释为“老朋友相见时表示亲热的话”。显然这种词典上的意义在语言交际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能随便使用。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交际中“文化的”错误比“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但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对此的强调还相当少,都拿书本、词典中的解释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引导学生去说像下面这样的对话:1、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i Dong。A:How old are you? B:Im twenty。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Nanjing。会。还有据研究,文化背景对文本的理解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或许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习自己比较熟悉的文本材料时,理解起来会很轻松,即使材料当中有许多不知道的词汇也不会影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同样在理解自己不熟悉背景的材料时就会感到很吃力。鉴于以上原因,加上新教材中除了包含旧教材中与英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英文姓名、接受礼物、表达谢意等)外,还新增了一些诸如感恩节、圣诞节等方面的新内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而不是不伦不类的“Chinglish”。3.6 没有给学生足够,有效的练习机会要提高学生对英语掌握的效率就必须要做到讲练结合。不讲则易盲目;就会走弯路效率不高;但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便是空“讲”。6在当前的农村英语教学中,从表面来看,教师讲的很多,许多教师在一节课当中常常是口若悬河;学生练的也很多,像“题海战术”之类的提法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但这种讲练是不能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正如上面已谈到的“讲”主要是知识性,理性的分析,“练”主要是针对语法点及考试时所要考到的题型为重点的“练”。针对考试的练占去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针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练就基本上没有时间了。人们对语言的掌握是一个将各种语言现象逐渐内化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掌握)语言,而要靠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去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3.7 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新课标倡导的教育思想存在偏差新课改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主要理念是改变过去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训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但当前的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理念却依然停留在过去英语教学以语法词汇为纲的标准上。去年笔者参加了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上的课是九年级第四单元十五课,这一课的主体部分是一段对话,有三个新单词,语法知识涉及“宾语从句中的时态一致性”和“由as soon as引起的虚拟语气中的时态跳跃性”。试讲前笔者认为只有三个单词就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随课文教学,“宾语从句中时态在一般现在时中的一致性”在前面十三课中已接触过,本课是一般过去时中的一致性,笔者想让学生通过和先前所学习知识作比较,感受的这一点就可以了。谁知讲完后考官问本课的语法点是什么?笔者说是宾语从句中的时态一致原则。他们又问是不是讲清了什么是宾语从句,单词的搭配使用为什么没有讲还有县上的教育主观部门到基层督导教学工作,在观课后作点评时,总会说课堂中的语法讲的如何如何,单词领读的次数多了少了等等。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仍以过去的观点在评价、指导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教师不知道该按什么去实践课堂教学,是按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主管部门的价值取向。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课标要求固然是英语教学发展的主流,但主管部门的评价离我们更近,教师在教学时总会不时的去考虑上级的评价,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步履维艰,难以从根本上展开。3.8 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教学严重脱节新课改取消了中小学的明显划分,初中已经成了与小学一贯的七、八、九年级,小学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也与初中相一致。初中的英语教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新课标采用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标准的二级水平。初中英语教学在二级的基础上,即从三级开始实施。7但在农村地区,由于英语教师相对缺少,再加上各农村地区又存在地区差异,使越边远越贫穷的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甚至陷于瘫痪。就拿笔者任教的学校来说,2005年全学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几乎是空白,从06年起县上对小学升学考试制度进行了调整,英语也成了小学毕业会考的必考科目。学校出于应考的需要才在六年级当中对学生恶补英语,但收效甚微,更谈不上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了。再拿今年来说,笔者所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几乎为零,笔者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本学年课本的教学,最后只能在争取了校领导的同意后,从第一册开始教学。在上学期里面引导学生“学习”了前三册,这下半学期笔者想尽最大可能上完第六册。俗话说“贪多不烂”,在这样的教学中,笔者只能挑选一些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授课,或许有个别学生能在考试中及格,但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本没有得到训练,与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更是相差甚远。设想这些学生进入初中,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又将如何去开展教学呢?更严重的是初中使用的新教材比过去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方面都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增加了不少。同时新教材的例文和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这一高一底,一远一近所产生的差距势必会使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会重词汇、重语法,无暇顾及学生能力的训练,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成为“发育不良的儿童”,必然会让过去英语学习的不幸在更多人身上延续。3.9 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标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新要求,加上教材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教师的英语水平提高了,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树立有形的、可触知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几年许多大专、本科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农村英语教学的第一线,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队伍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综合水平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就拿上学期笔者观的一堂初二英语课来说吧,教师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汉语组织教学,到了他要求学生放大声音读单词时,他说了一句英语“open your mouth”,而这与他本应说的“Read aloud, please.”相差太远了。像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不是一例两例。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只能通过讲词汇,语法规则来打发课堂时间,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3.10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形式单一、陈旧,没有发挥好教学指挥棒的作用8课改大潮中,教材变了、对教学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变了,但最终对教学进行评估的体系却变化很小。评估依然和过去一样采用终结性评价,依然采取笔试的形式,就是笔试的试卷也没有明显的变化。笔者对1998年到2006年我县初三升学考试所用的试卷作了一个简单分析,发现在这九年中对初中英语教学作最终评价的试卷基本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总体来看试卷由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听力基本上都由听词,听对话,听短文三类题组成;笔试部分都由词汇、语法与情景会话、动词考查、句型转换、阅读、完形填空、写作等题型构成。听力部分占试卷总分的20%,笔试占80%。在笔试部分中,词汇、语法与情景会话、动词考查、句型转换四个题的分值在4045分之间,阅读为2025分,完形填空为1015分,写作为5分左右。词汇、语法、动词考查、句型转换的分值几乎占了整个试卷总分的一半,这里还没有加进去其余题目中有关词汇及语法的考查。显然词汇与语法仍然是考试中考查的重点。评价对教学有导向作用,评价不变,教学就难以摆脱重语法词汇、强调知识性而淡化其他方面能力培养的大趋势。新课标的出台使农村的英语教学比过去有了变化,但教学中重知识性,淡化工具性;强调理性分析,忽视实际训练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4. 对上述问题的对策4.1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方式和语言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4.1.1外国人学习汉语给我们的启示据说外国人学习汉语碰到不懂的地方时,只问一声“这句话中文怎样说”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反复的说,反复的练,直到把它说熟、说顺为止。而从不去追问“为什么”。从表面看来,这样的训练方式中语言的功能、形式一肩扛,的确包袱沉重,步履维艰,很让健步如飞、疾去似鸟的中国人看不上。殊不料,恰恰是这种蜗牛式的“走一步算一步”才堪称“步步塌实”、他们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反尔很快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外国人学汉语看似缓慢,而效果却实实在在。国人拥有的英语语法知识足以让英美人吃惊,但关键时刻却开不了口。外国人把汉语当成了工具,就犹如等米下锅,三月便见成效。外国人若不至于耍嘴皮子,狠下心来啃几本汉语语法,找几个句子,比如“台上都走空了”,“一锅饭吃了八个人”,“他跟我之乎者也了半天”分析一下主谓宾补,就可能博得“汉学家”的美称。而我们在英语语法方面个个堪称“英学家”,但就是说不出英语来。可以看出语言的形式是深藏在功能之中的,若单一的抽出形式来学习,将功能抛开是不可能真正掌握语言的。功能形式不可分,这是无道理可讲,无捷径可走的。4.1.2 语言习得研究给我们的启示现代语言学对习得规律的研究发现,语言习得具有以下特点:1、人文性。语言的习得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行为,我们在习得过程中成长我们的思想、铸炼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性情。语言训练中的听和读决不是单纯的信息获得过程,更是一个感受体验说话人感情的过程;说写也不是一个信息输出的机械方式,而是一个言情言理的过程。2、实践性。语言能力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3、渐悟性。语言习得是一个逐渐渗透,循序渐进的非人为过程。语言只有靠学习者自习得之。语言的习得不象数理化的学习,具有浓厚的情意性,语言的学习不象这些学科主要靠“智”,而要靠“智”与“心”的结合,“智”与“情”的结合,甚至强调“心”与“情”的作用。语言习得是一个渐捂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某一节课,要强调语言的积累。4、随意性。一是过程随意。听说读写,谁先谁后没有定序;学习语法、修辞、逻辑也无序。二是凭借无定。语言靠什么来习得,人不同,凭借亦不同。有人侧重于听,而有人却侧重于写。9总之,语言教学不能过分的强调理性,一味追求形式,体系,序列的“科学”训练最终定会走向机械的重复劳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认识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是“白板”,而是带有丰富情感和思想的探索者,要在研究“学”的基础上研究“教”,来开展教学。4.2 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4.2.1 对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进行分析归类,加强词句文教学.教师要对每一课中出现的词汇进行分析,弄清那些词对课文理解至关重要,那些词与课文理解关系不大.确定那些词要课前教,那些在课中教,而那些在课后进行强调.教学中要避免对词汇进行单独的讲解,尽量把词汇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解句意来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搭配及用法,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词汇知识。4.2.2 淡化教学中的“纯语法讲解”,加强对典型句子的识记与积累。英语教学不同与数学,教学中要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应强调句意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尽量少让学生去记忆语法规则的条条框框,多让学生识记一些含有某个语法现象的例句,正像外国人所说的“这句话中文怎么说”一样,使学生通过操练例句去逐渐掌握语法规则。4.2.3 加强听说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曾指出: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去只重视读写的训练,却怎么也练不好;到后来听说读写都要求训练时,四项基本功的训练效果却反尔更好。这说明听说读写之间并不矛盾,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组织多种形式的听说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训练之中,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4.2.4 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冷静的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学生犯错是他们积极尝试的过程,要分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元谋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文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巨鹿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房屋过户产权转移备案服务合同
- 2025版股权收购居间服务合同规范市场秩序合同范本
- 2025版国际贸易担保贷款合同
- 2025版砂石料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样本
- 2025年陕西房屋租赁合同书(含押金管理)
- 2025版学生违纪行为教育管理协议书
-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
- 高中英语人教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全册词汇表和默写表(分单元编排)
- 矿床学全套教学课件
- HG-T 6038-2022 聚乙烯蜡微粉
- 全册(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4年山东高速投资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石油吊装安全经验分享
- 法院结案书样本合集3篇
- 游标卡尺使用培训课件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 第三章 国际中文教育与跨文化教育
- pvc板材生产工艺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