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混合详解PPT学习课件_第1页
色彩混合详解PPT学习课件_第2页
色彩混合详解PPT学习课件_第3页
色彩混合详解PPT学习课件_第4页
色彩混合详解PPT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色彩混合,1,色彩混合定义三原色理论(色光)加色法(色料)减色法空间混合理论色彩混和规律,2,一、色彩混合定义,所谓色混合是指某一色彩中混入另一种色彩。经验表明,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获得第三种色彩。在颜料混合中,加入的色彩愈多颜色越暗,最终变为黑色。反之,色光的三原色能综合产生白色光。,3,二、三原色理论,三原色也称三基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称这三个独立的色为三原色或三基色。原则:a、能够混合产生的颜色应该尽可能的多;b、三种原色必须互相独立,即不能用其中的任何两色混合得到第三者。,4,三基色的确定:,牛顿色散实验:认定七色为原色;物理学家DavidBrewster认为原色只是红、黄、蓝三色;1802年,生理学家T.Young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红、绿、紫(蓝紫)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蓝紫色),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5,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色料三原色:品红、黄、青。,6,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称为色光的加色混合。在视网膜上的同一个部位,同时射入两种以上的色(光)刺激,感觉出另一种颜色的现象。,三、色光加色法,7,色光三原色,色光三原色红R(700nm)、绿546.7nm)、蓝B(435.8nm)a生理学解释眼睛的结构b混合其它色光的基本成分c各自独立、不能再分解成其它色光,8,1、加色混合现象,等量混合,R+G=YR+B=MG+B=CR+G+B=W,R,9,等量混合,+,+,=,+,=,+,=,10,不同强度色光相加得到不同混合色光,11,2、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1)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饱和度(2)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12,补色律:两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叫色光互补色。R+青白G+品红白B+黄白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13,(3)色彩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样,在色彩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换言之,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色彩却是等效的。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如果色彩A=色彩B,色彩C=色彩D,那么:色彩A+色彩C=色彩B+色彩D,14,代替律表明:只要在感觉上色彩是相似的,便可以互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设A+B=C,而B=X+Y,那么A+(X+Y)=C。这个由代替而产生的混合色与原来的混合色在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根据代替律,可利用色彩混合方法来产生或代替某种所需要的色彩。色彩混合的代替律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基础上的。,15,(4)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色彩光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做亮度相加律。上面所说的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是色度学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各种色彩光的相加混合。但这些规律不适用于染料或涂料的混合。,16,能量的叠加,3、加色法实质,17,加合方式:色光连续混合色光混合后亮度增加。应用于彩色电视、显示器,4、加色法的特点,18,四、色料减色法,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19,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混合产生其它颜色,20,色料混合,等量混合,C,C+M=BC+Y=GM+Y=RC+M+Y=Bk,黄Y、品M、青C,21,不等量混合,色料混合,22,两种色料混合产生黑色,叫色料互补色。Y+蓝墨黑M+绿墨黑C+红墨黑Y+M+C=黑,色料互补色,23,色料减色法的特点,加合方式:透明层叠合(印刷)颜料混合(油漆,绘画颜料等)色料混合后亮度降低。,24,有色物体(包括色料)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光谱中色光有选择吸收(即减去某种颜色)和反射的作用。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25,我们的衣服只为什么看起来有不同的颜色?,白光中减去某种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物体的选择性吸收:,26,物体的选择性吸收(减色法):,27,吸收某些光波,反射出的其它光波刺激人眼而感到颜色。在选择性吸收时是减色法,在进人人眼时仍然是加色法。,颜料和染料的呈色原理,28,色料对白光中的红、绿、蓝三色光作等比例的吸收和反射。,颜料和染料的呈色原理,中性色,29,颜料和染料对白光中的红、绿、蓝三色光作不同波长范围、不同比例的吸收和反射。,颜料和染料的呈色原理,具有不同色相的颜色,30,五、空间混合,空间混合指色光同时刺激人眼或快速先后刺激人眼,从而产生透射光在视网膜上的混合。空间混合实质上是加色法混合,所区别的是,加色法混合是不同色光在刺激眼睛前的混合,它具有客观性,而空间混合是不同色光在视觉过程中的混合,具有主观性。,31,a、时间混合,时间混合:颜色混合转盘实验。不同的颜色快速而连续地刺激人眼,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致使眼睛来不及反应,就会出现视网膜上的混色效果。,32,b、区域混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点或色线非常密集地并置、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的视觉距离外,眼睛无法分辨颜色反射的光束,从而形成一种视网膜上区域性混合。,33,34,空间混合和加色混合的区别,空间混合和加色混合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颜料不是发光体,其纯度和明度都较低,因此颜色空间混合的光亮度和鲜艳度都不可能完全达到色光的加色混合效果。色光加色混合时混合色的明度是混合的色光明度之和,比混合色的任何一色都明亮,而颜色旋转混合或并列空间混合,其明度只能达到被混合色的平均明度。,35,六、颜色混合规律,色光(色料)连续变化规律补色律中间色律代替律亮度相加(减)律,36,色光(色料)连续变化规律,由两种色光(色料)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种色光(色料)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变化。可以通过色光(色料)的不等量混合实验观察到这种混合色的连续变化。,37,补色律,色光:每一个色光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光,某一色光与其补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光,最基本的互补色有三对:红-青,绿-品红,蓝-黄。补色的一个重要性质:一种色光照射到其补色的物体上,则被吸收。如用蓝光照射黄色物体,则呈现黑色。,38,对于色料:两色料相混呈黑色为互补色料。黄色料+蓝色料黑色品色料+绿色料黑色青色料+红色料黑色,39,中间色律,任何两种非补色光(色料)混合,便产生中间色。,40,代替律,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41,如果颜色光(色料)A=B、C=D,那么:A+C=B+D色光(色料)混合的代替规律表明:只要在感觉上颜色是相似的便可以相互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设A+B=C,且X+Y=B,则A+X+Y=C。由代替律产生的混合色光(色料)与原来的混合色光(色料)在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色光(色料)混合的代替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根据代替律,可以利用色光(色料)相加的方法产生或代替各种所需要的色光(色料)。色光(色料)的代替律,更加明确了同色异谱色的应用意义。,42,亮度相加(减)律,由几种色光(色料)混合组成的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色料)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作色光(色料)的亮度相加律。色光(色料)的亮度相加规律,体现了色光(色料)混合时的能量叠加关系,反映了色光(色料)加色法(减色法)的实质。,43,加色法与减色法比较,44,作业,用黄、品、青调出红、绿、蓝三种颜色,注明配制方法和比例,并绘出其呈色原理图,用箭头注明光线方向;配出黄和品、黄和青、品和青颜料之间尽可能多的颜色,注明配制方法和比例(不低于4种,共计不低于12种色);填空题黄色料+青色料(等比例混合)绿色料红光+绿光(等比例混合)黄光青色料+品色料(等比例混合)蓝色料蓝光+绿光+红光(等比例混合)白光青色物体在红光下呈(黑)色黄色料+青色料+品色料黑,45,用黄、品、青颜料调出红、绿、蓝三种颜色,注明配制方法和比例,并绘出其呈色原理图,用箭头注明光线方向;,46,色光等量混合,+,+,=,+,=,+,=,47,色料混合,等量混合,C,C+M=BC+Y=GM+Y=RC+M+Y=Bk,黄Y、品M、青C,48,颜料和染料对白光中的红、绿、蓝三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