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收缩 严选课件_第1页
骨骼肌的收缩 严选课件_第2页
骨骼肌的收缩 严选课件_第3页
骨骼肌的收缩 严选课件_第4页
骨骼肌的收缩 严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第一节细胞膜的生理,第二节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第三节细胞间信号传递与转导,第四节骨骼肌的收缩,1,参考材料,骨骼肌的收缩,Skeletalmusclecontraction,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1.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肌细胞收缩的原理3.兴奋收缩偶联4.骨骼肌收缩的形式,1学时,1学时,*,骨骼肌的构成,4,参考材料,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2.0-2.2m,5,参考材料,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Z,Z,M,“三线三帯”,HZone,6,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H-ZONE,7,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8,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肌动蛋白(肌纤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肌钙蛋白troponin,肌原纤维,肌球蛋白组成,(肌凝蛋白)长度1.6m。myosin,粗肌丝,细肌丝,收缩蛋白质,调节蛋白质,9,参考材料,粗肌丝,细肌丝,肌球蛋白横桥,T,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C,I,横桥位点,H-ZONE,10,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的结构,肌球蛋白,11,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肌丝的结构,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肌钙蛋白(troponin),T、C、I三个成分,12,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肌丝,13,参考材料,2.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和细肌丝,14,参考材料,二、肌细胞收缩的原理,1.形态学观察,肌丝滑行理论Myofilamentslidingtheory,“三线三帯”形态学变化,细肌丝向粗肌丝所在M线方向滑行Z线间距缩短,肌节缩短,肌肉收缩,16,参考材料,1.形态学观察,17,参考材料,1.形态学观察,相邻Z线靠近,即肌小节缩短,暗带长度不变,即粗肌丝长度不变,Z线到H带边缘距离不变,即细肌丝长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明带变短,肌肉收缩时,H带变窄,标志,证据,18,参考材料,M,19,参考材料,20,参考材料,21,参考材料,3收缩蛋白的作用,2.收缩蛋白的作用,横桥周期,22,参考材料,3收缩蛋白的作用,2.收缩蛋白的作用,A:肌细胞兴奋,肌浆网释放Ca2增加,Ca2与肌钙蛋白C结合,导致空间构型改变,23,参考材料,3收缩蛋白的作用,2.收缩蛋白的作用,C:肌球蛋白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B:原肌球蛋白向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移位,肌动蛋白暴露,24,参考材料,3收缩蛋白的作用,2.收缩蛋白的作用,D:肌球蛋白的横桥分解ATP,肌球蛋白向M线移动,肌动蛋白向肌节中央滑行(收缩),25,参考材料,3收缩蛋白的作用,2.收缩蛋白的作用,E:Ca2+与肌钙蛋白C分离,各蛋白恢复静息时的相互关系F:细丝向两侧滑行肌小节恢复静息时的长度,26,参考材料,小结1.肌丝的滑行学说2.滑行学说的分子机制,27,参考材料,M,1.肌丝的滑行学说,要点:细肌丝向粗肌丝所在的M线方向滑行Z线间距缩短,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证据:“三线三帯”形态学变化,28,参考材料,肌球蛋白横桥,T,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C,I,横桥位点,肌球蛋白横桥,T,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C,I,横桥位点,Ca2+,2.滑行学说的分子机制,?,Ca2+,粗肌丝细肌丝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横桥横桥位点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TCI,粗肌丝,细肌丝,29,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30,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31,参考材料,肌管系统,32,参考材料,肌管系统,33,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34,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横管系统,纵管系统,三联管,(T管)肌膜的内陷在Z线水平,与肌原纤维相垂直,将兴奋传递给L管。,(L管)滑面内质网,与肌原纤维相平行,朝向横管系统的终末端膨大,称终池,富含Ca2+。,横管系统和两侧纵管终池,将肌膜的动作电位信息传递给细胞内部并释放Ca2+。横管和纵管不相通。,35,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36,参考材料,3.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37,参考材料,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1.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长收缩,39,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0,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singletwitch):单个电刺激神经或肌肉,只引起一次迅速的收缩。包括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41,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潜伏期,舒张期,收缩期,42,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3,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4,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5,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6,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使每一个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的舒张期而形成的收缩表现。,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使每一个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的收缩期,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变化和长度缩短完全融合或叠加起来,就形成完全强直收缩。,47,参考材料,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