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ppt_第1页
第8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ppt_第2页
第8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ppt_第3页
第8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ppt_第4页
第8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工程与设备,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谢活动之间相互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发酵类型,1,分批培养动力学,2,连续培养动力学,3,发酵动力学分型,分类依据:产物形成与基质消耗关系,第一节发酵类型,一、类型(生长相关型),菌体生长、碳源利用和产物形成几乎都在相同的时间出现高峰,菌体生长类型:终产物就是菌体本身,菌体增加与碳源利用平行。如酵母、蘑菇菌丝等。代谢产物类型:产物是碳源的直接氧化产物。产物积累与菌体增长相平行。如酒精、乳酸等。,第一节发酵类型,二、类型(生长部分相关型),微生物生长与产物合成是分开的,第一时期:菌体迅速增长,产物形成很少或无第二时期:产物高速形成,生长可能有第二峰;碳源利用出现两高峰。(部分相关),第一节发酵类型,二、类型(生长部分相关型),第一节发酵类型,其产物不是碳源的直接氧化产物,而是菌体代谢的主流产物,产量较高。,分两类:产物的形成是经过连锁反应的过程;如:丙酮丁醇产物的形成不经过中间产物的积累。如:谷氨酸,三、类型(与生长不相关型),一般产物形成是在菌体生长接近或达到最高生长时期(稳定期),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如:抗生素、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产量一般不超过碳源耗量的10。,第一节发酵类型,第一节发酵类型,发酵的分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如果生产的产品是生长关联型(如菌体与初级代谢产物)则宜采用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延长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对数生长期;如果产品是非生长关联型(如次级代谢产物),则宜缩短对数生长期,并迅速获得足够量的菌体细胞后延长平衡期,以提高产量。,发酵按照操作方法分,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分批发酵(batchfermentation)即分批培养,定义:指一次投料、一次接种、一次收获的间歇培养方式。即是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分批发酵(batchfermentation)即分批培养,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特点:,优点:操作简单;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且发生杂菌污染后易终止操作;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当运转条件变化时,易改变处理对策;对原料组成要求较粗放。缺点: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阶段: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分批发酵(batchfermentation)即分批培养,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分批发酵(batchfermentation)即分批培养,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fermentation),即半连续发酵或半连续培养,定义: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fermentation),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发酵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致加剧供氧的矛盾;避免培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fermentation),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补料方式:连续流加不连续流加多周期流加补料成分:单一组分流加多组分流加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无反馈控制,类型:,连续发酵(continuousfermentation)即连续培养,定义: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是微生物培养到对数生长期),一方面连续地向发酵罐中加入培养基,另一方面同时以相同的流速从发酵罐中排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使发酵罐内料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恒定的基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恒定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的发酵方式。,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优点1.提供一个微生物在恒定状态下高速生长的环境2.工业上减少清洗、装料等操作3.产物的生产稳定,可节省人力物力等4.可作为分析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及反应机制的有效手段5.所需的设备和投资少,便于实现自动化6.产物质量比较稳定,特点,连续发酵(continuousfermentation)即连续培养,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连续发酵(continuousfermentation)即连续培养,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恒化培养使培养基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恒浊培养使培养基中菌体的浓度保持恒定,类型,时间,菌体浓度,延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1、延迟期:适应过程,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主要特征: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等;体积增大;分裂迟缓。原因:在新的环境,缺乏分解或催化相关底物的酶。缩短和消除延迟期的方法有: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种龄、选用繁殖速度快的菌种以及尽量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基介质和条件一致。,限制性基质浓度S0一定,细胞初浓度X0不同,细胞初浓度X0一定,限制性基质浓度S0不同,1、延迟期:适应过程,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2、对数生长期,:细胞浓度的变化率与细胞浓度成正比,dX,dt,=X,(X:细胞干重浓度kg/m3;t:时间s;:比生长速率s-1,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2、对数生长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特点:分裂速度最快、代时最短、代谢活动旺盛、对环境变化敏感。作用:作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好材料和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菌龄。,3、减速期,当培养基中不存在抑制细胞生长的物质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限制性基质的浓度间的关系用Monod方程式表示为:,(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KS:饱和常数mol/m3),KS:物理意义为当比生长速率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它的大小表示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和力大小。KS越大,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和力越小,反之越大。,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随微生物种类和培养的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细菌的m大于真菌的m;培养温度升高,m增大;营养物质改变,m改变;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其m较大。,比生长速率与基质之间关系,a:营养物质浓度很低,即SKS营养物质浓度很高。=m与S无关,零级反应。,当S时,=mm是理论上最大的生产潜力,Monod方程,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SC:临界基质浓度,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m时的最低基质浓度。,对于任一营养物质SSC为非限制性基质,SSC为限制性基质。,Monod方程,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一些微生物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Monod饱和常数,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Monod方程中单一限制性基质可以是培养基中任何一种与微生物生长有关的营养物,只要该基质相对贫乏,就成为限制性生长因子。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限制性基质和抑制性物质,影响了Monod方程的适用性。,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Monod方程与米氏方程的区别与联系Monod方程是对实验现象的总结:是经验方程米氏方程是根据酶反应动力推导得出:是机理方程Monod方程与米氏方程的相似性双倒数法求解参数,双倒数法:,将Monod方程取倒数可得:,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生长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个参数。,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以1/S对1/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KS/m,纵轴截距为1/m。,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Monod方程中m与KS的图解求法,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或者:,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以S对S/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1/max,纵轴截距为KS/max,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S(mg/l)63364153221(h-1)0.060.240.430.660.70,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max,KS和td?,解:将数据整理得:,S/100137.5148.8231.8311.3S63364153221,由斜率为1/max,纵轴截距为KS/max可以求得:max1.1(h-1);KS99mg/L,tdln2/max0.63,3、减速期,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Monod方程,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斜率为0.95,截距为90,4、稳定期,5、衰亡期,X=Xmexp(-at),Xm:静止期细胞浓度kg/m3;a:细胞比死亡速率s-;t:进入衰亡期时间s,一、分批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第二节分批培养动力学,细胞浓度达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细胞开始死亡,活细胞浓度不断下降。多数分批培养在衰亡期前就结束,分批发酵动力学,假定整个生长阶段无抑制物作用存在,则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可用阶段函数表示如下:0 x0(0tt1)mx0emt(t1tt2)=x=x0em(t2-t1)et(t2tt3)0 xm(t3tt4)-axme-at(t4,所以有:,1.细胞的物料平衡,一、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定义稀释率D=F/V,单位时间内加入的培养基体积占发酵罐内培养基体积的分率,1.细胞的物料平衡,一、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D:则0,培养罐内细胞浓度不断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随之减少D:则0,罐内细胞浓度不断减少,最后导致X0=D:则=0,细胞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培养达到稳定状态,1.细胞的物料平衡,一、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2.限制性基质的物料平衡,即S0F/V-SF/V-X/YX/S-mXqPX/YP/S=dS/dt,(S0:流入发酵罐的营养物的浓度g/L;S:流出发酵灌的营养物的浓度g/L;:细胞比生长速率;qp:产物比生成速率;m:维持系数YX/S:细胞得率系数;YP/S:产物得率系数;),一、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o,一般条件下,mXKS时,DC=m,3.细胞浓度和稀释率的关系,一、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产物的物料衡算,产物变化率=细胞合成产物速率+流入-流出-分解项当连续发酵处于稳态,且加料中不含产物,即,P分解速率可忽略。得,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连续培养时稀释率与其它参数的关系,S=DKS/(m-D),X=YX/SS0-DKS/(m-D),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3.细胞浓度和稀释率的关系,一、单级连续培养,二、多级串联连续培养,把多个发酵罐串联起来。各级反应器中进出口流量相等并恒定;各级反应器中的液体体积相等并恒定。,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对于多级反应,在稳态时,除第一级反应外,以后各级反应器中,比生长速率i都小于Di,二、多级串联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三、进行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培养,将流出液中的细胞进行回流分离、经浓缩后的细胞悬浮液再被送回发酵罐中循环利用。,:回流比;c:分离器中细胞的浓缩倍数,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D,三、进行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培养,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四、连续培养的应用,酵母、细菌等单细胞蛋白产品20世纪20年代开始生产饲料酵母;用造纸厂亚硫酸盐废液连续培养生产饲料酵母。20世纪50年代以糖蜜为原料开始生产药用酵母和面包酵母。,1.连续培养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速度容易控制、设备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等。,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酒精、啤酒、醋酸等一次代谢产物,始于20世纪50年代;,50年代末实现糖蜜制酒精;,60年代初能用淀粉质原料制造酒精。,污水的生化处理多数采用浓缩细胞部分回流的方法。,四、连续培养的应用,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2.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生理特性和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环境可以保持不变,培养体系处于稳定状态,微生物生理活性的研究,四、连续培养的应用,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微生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m和KS的测定,D=ms/(kS+s),1/D=1/m+KS/mS,四、连续培养的应用,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YG和m的测定,对于一级连续培养,有dS/dt=D(S0-S)-X/YG-mX-qpX/YP/S,稳态下,并假定没有产物,即dS/dt=0,D=,qp=0,则有:,1/YX/S=1/YG+m/D,或1/YX/S=1/YG+m/,四、连续培养的应用,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稳定状态的过渡,四、连续培养的应用,第三节连续培养动力学,3.连续培养在菌种分离与改良中的应用一次培养期间可以多次改变培养条件;用极端培养条件筛选菌种时,可以适当减弱条件;一次培养可以从众多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