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1页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2页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3页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4页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 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辽宁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xx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巾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论据是(3分) A.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 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 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 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 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 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 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 _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人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 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 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 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 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 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 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 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 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 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 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B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赖:依赖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李君虚惧而奉旨。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B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89题。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8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5分) 9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屈原离骚)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99块金币 刘志刚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 _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 _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 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半晌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到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还差91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也没有快乐 过。 讨钱越来越难了。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你原先可不这样。” “”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100块金币。 “皮克,你难道没有收到我给你的金币?你为什么不看医生?”突然,一个富商到破庙里对生命垂危的皮克这样说。 “什么?”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 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了100块金币。 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开始为他诊治。 “什么?你又给了他一块金币?” “是的!” “这下完了!” “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试了试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贪婪一旦被诱发出来,那么在它支配下的人就会永远的失去快乐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首段文字两句均以“皮克”作为主语,意在通过重复强调他的快乐,句意递进;“地球上最快乐的”点明他的快乐无与伦比,“叫花子”则又点名他的特殊身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皮克“怕这是一个梦”而“不敢睡觉”,是因为金钱来得太突然,他太过于兴奋,也怕睡觉时金币会不翼而飞,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C.小说文字轻快,口语较多,注重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还差91分”“还差16分,就差16分”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皮克的自言自语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D.小说擅长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在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小说还通过人物前后境况、个人与他人的对比与衬托,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中富商的出现丰富了小说内容,他的两次“好心”是造成皮克悲剧的直接原因,小说正是通过这一点揭露“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一主题的。 (2)小说多次多处出现“为什么不快乐”,分别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 分) (3)小说中的皮克除了贪婪,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4)有人说小说中的游僧角色纯粹是多余的,小说也应该在“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之后结束,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党风廉政建设和 _斗争永远在路上。谁在这样的形势下仍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B.地戏称这种处方为“天书”处方。 C.日本与中国有绕不开的历史恩怨,又不能从日美同盟中脱身。他可以羡慕的对象是印度,因为印度能够做到在中美之间左支右绌。 D.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xx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B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xx年5月15日日本首都东京结束的第52届世乒女子团体赛决赛中以3:0横扫东道主日本队,成功卫冕,历史上第19次捧得考比伦杯。 C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同发展的进程。 D香港迪士尼乐园方面透露,到访乐园的年轻女性达35左右,成为除“家庭团”外最大规模的访客群体。 14.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国间的博弈当然存在,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中美两国可以“亲密无间”。, 。, , 。 别狭隘地理解国家利益 这个世界不是随时都剑拔弩张的 也别狭隘地理解国际关系但国家利益的表达需要外交技巧 国际关系也需要一种更平和的描述 A、B、 C、 D、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甲、乙、丙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甲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行则轻车肥马, 乙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未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丙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网络的优点和局限性,不超过40字。(5分)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有时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 长春市十一高中xx-xx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 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xx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 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 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D.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 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 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 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 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 _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 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D.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 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 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 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 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 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 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 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 薄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 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 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 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 云南省xx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每题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 下列各组文字中,造字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日、月、下、木 B 材、菜、一、鲤 C从、男、苗 、采 D武、桂、爬、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山阴道上,目不暇(xi)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吗? B孟子开始游说(shu)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杀。 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i)住了心窍(qio)。 4.下列各词语中字的解释和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举世闻名 解释:“名”有“名声”的意思。判断:“著名”指有名声;“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B.情境身临其境 解释:“境”有“境地”的意思。 判断:“情境”指情景、境地;“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C.期盼不期而遇 解释:“期”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判断:“期盼”指盼了一段时间;“不期而遇”指没过一段时间就相遇了。 D.惩罚惩恶扬善 解释:“惩”有“处罚”的意思。判断:“惩罚”指严厉的处罚;“惩恶扬善”意思是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处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 5.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_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总理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7.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8.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xx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B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C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D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肖像画,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 1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在工作中,有的人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