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本章主要讲授内容,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publicfinace204656,学习目标,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和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掌握财政政策的类型和手段掌握借助宏观经济分析工具分析财政政策作用机理和效力理解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和不同的“松”、“紧”搭配,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一、财政政策的内涵(一)含义广义: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和社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表现为各级立法机构和政府机关制定的有关财政的各种法律、法规。狭义: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对财政收支对比关系进行调整的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表现为政府依据财政收支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经济总量,以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这一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二)发展重商与重农主义时期的财政政策理论重商主义者非常注重国家利用财政政策以增进经济福利,并借助财政政策干预对外贸易的出口和生产加以保护和奖励,而对进口则应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加以限制。重农主义提倡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实行单一税的财政政策(只征收单一、直接的地租税,反对向租地农场主征税,认为其收入用来补偿劳动力,征税破坏生产),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且只有资本主义大农业才提供纯产品)。,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古典时期的财政政策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主张自由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被限定为“守夜人”的角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扩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减税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增加政府购买和公共投资以弥补私人需求的不足,通过发行公债应对政府财政赤字,以此来解决有效需求的不足的问题。,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而两个时期的财政盈亏相互补偿。货币主义理论,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供给学派的以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主张也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响应。,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二、财政政策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1)自愿性失业(2)磨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三、财政政策的类型(一)按照财政收支总量对比的态势:扩张性、紧缩性和均衡性(二)按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现有的财政收支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稳定经济增长,熨平经济波动、恢复供求平衡。1.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2.转移支付的自动稳定作用,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四、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策工具财政收入类政策工具税收公债政府预算工具,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含义:财政政策工具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通过某种作用机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作用整体,以最终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过程。(一)三部门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手段收入分配的变化社会总需求的改变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二)三大宏观模型下财政政策传导收入-支出模型下的财政政策传导IS-LM模型下的财政政策传导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下的财政政策传导,二、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一)原理乘数效应:政府执行相应的财政政策手段会导致国民收入出现数倍于政策手段数量的变化。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具体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乘数效应的原因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是相互联系的,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乘数效应的形成,13,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二)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乘数的大小。具体来说,LM曲线的斜率越小,即LM曲线越平坦,利率提高的越小,收入增加得越多,也就是挤出效应越小;相反,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利率提高的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少,也就是挤出效应越大。,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不同LM曲线斜率下的挤出效应,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宏观经济,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货币政策概述(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说(四)货币政策的类型,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一)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二)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保持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目标侧重于实现经济增长,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三)传导过程的差异(四)政策时滞不同内部时滞二者的认识时滞大致是相同的财政政策决策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决策时滞长货币政策行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财政政策内部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内部时滞要长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比货币政策短一些,20,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性(一)协调配合的可能性两者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两者调控目标具有统一性(二)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两者的差异需要二者协调配合两者的作用领域的差异需要二者的协调配合两者功能的局限需要二者的协调配合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相互联系要求二者协调配合,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一)“双松”模式:模式的措施是财政减收增支形成赤字,政府往往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或采用减税的手段以刺激社会总需求;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调低法定存款淮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刺激社会的投资。其结果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增长快于即期总供给增长,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适宜于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的经济条件下使用,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双紧”模式只能在社会总供给不足、总需求过旺的经济条件下使用,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三)“松”“紧”搭配模式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这种政策组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的产生。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折衷政策组合的上安排的存在对社会总需求量以及通货膨胀进行控制的同时,保持经济适度的增长。(四)“双中性”模式适用前提是社会总供求关系已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第四节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一、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背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巨大影响中国正处在经济周期低谷阶段,并出现通货紧缩中国经济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就业压力十分严峻(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支出政策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高中低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为主。收入政策预算政策,(三)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外贸出口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四节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四)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阶段性或反周期性结构性和定向性政策组合的复合性,第四节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二、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实施稳健的政策的原因1中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2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3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主要不是货币供应不足(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2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3发挥货币政策确保金融稳定的作用,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第四节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三)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保证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与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员工离职终止合同证明
- 2025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教学设计
- 2025企业煤炭购销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磁感应 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1 教科版选修3-2
- 本册综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五四学制)
- 线缆厂研发费用管理规定
- 2025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书(合同版本)
- 2025建筑工地瓷砖订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应用文写作设备租赁合同范例
- 2025合同签订盖章操作指南
-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 采矿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全国统一考试笔试题试卷历年真题内部题库(含答案)
-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课件
- 2024年卫生高级职称面审答辩(中医骨伤科)副高面审模拟试题及答案
- 招投标审计课件
- 14.3角的平分线(第2课时)(教学设计)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职责
- 2025年保健产品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反洗钱知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贵州省药品上市后变更备案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