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 教科版_第1页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 教科版_第2页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 教科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 财富之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基础,而智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财富的三大来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景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金钱的重要。生活当中,金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钱,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钱,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钱。而且有钱也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钱人?你认为获取财富的途径都有哪些?学生1:我当然想成为有钱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可以获取财富。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智慧地获取财富。学生3:我认为还要掌握一定技能、知识。当然机遇也很重要。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获取财富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第五课 财富之源讲述新课活动一(畅所欲言)教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股票热、基金热,不少人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用来投资股票、基金。他们认为机遇是获取财富的源泉,现在的机会好,一定要把握机遇获取财富。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勤劳才是获取财富的源泉。究竟哪种说法对呢?你赞成谁的观点呢?教师:财富的获取需要机遇,但是辛勤的劳动才是财富获取的基础。要想获取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板书:一、财富基于勤劳1.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教师:俗话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文化,是用中华儿女勤劳的汗水凝聚而成的。中国共产党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这种光荣传统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中,取得了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板书:二、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活动四(阅读感悟)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中的阅读材料:“点石成金”的犹太商人和“周妈妈净菜社”两个事例。讨论:1.犹太商人面对一堆废石为什么能“点石成金”?2.周妈妈面对自身条件,是怎么另辟蹊径发家致富的?3.创业尽靠苦干行吗?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学生: 1.因为他动脑筋了,他善于去找“点子”、找“路子”。 2.周妈妈敢于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业,具有开拓精神,大胆创新。 3.创业不能仅仅依靠肯吃苦,能吃苦,还需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和勇气。教师:的确,无论在何时,人们若想发家致富仅靠“苦干”是不够的,还需加上“能干”和“巧干”,用智慧创造财富。板书:1.财富来自智慧板书:2.财富来自开拓.新中国第一走私要案,赖昌星犯罪事实铁证如山出生在福建晋江的赖昌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极善钻营。就是这个在厦门一度呼风唤雨的“赖老板”,通过金钱、女色等手段,大肆贿赂腐蚀党政、执法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利用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为掩护,在厦门关区苦心经营,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手段狡猾的“走私王国”,制造了迄今最大的走私案。经查明,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走私进口成品油450多万吨、植物油45万多吨、香烟300多万箱、汽车3500多辆,以及大量西药原料、化工原料、纺织原料、电子机械等货物,价值高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300亿元。1999年,东窗事发后,赖昌星携全家仓皇出逃, 与赖昌星等走私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相互勾结,走私放私的公安部原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刘丰、杨前线等少数腐败分子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而赖昌星夫妇也将很难逃脱被遣返回中国接受审判的命运。教师:他们这种敛财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如何?学生:共同点是他们都用违法犯罪的方式疯狂敛财,结果是受到法律的制裁。教师:这件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创造财富?学生:应该以合法、正确的方式获取财富,不能用违法手段,非法获取财富。教师:我们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钻政策的空子发财致富的,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偶然的机遇致富,更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靠歪门邪道致富,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终有土崩瓦解的一天。我们应该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财富。课堂小结教师:财富来之不易,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摒弃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思想,摒弃享乐主义和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为勤劳、智慧与开拓进取、科技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具有浓厚兴趣的“财富”话题入手,通过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体验、思考、辩论,进而解决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同学对“勤劳勇敢”这一中国优良传统美德嗤之以鼻,相反却极力崇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