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其中第1-20题每题1分,第21-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晚清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与该诗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3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北洋舰队的覆没D清政府被推翻5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黎元洪D黄兴6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香港回归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拜上帝会B文学社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9“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段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1923年,梁启超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与第二宗事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革命11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下列报刊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有()A强学报B民报C时务报D新青年12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3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14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20世纪初时代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C新中国的成立D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15“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的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五个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战争的全局,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的评价:“Balkan became a powder keg(火药桶),waiting for the spark(火花) that make it explode(爆炸)。”“the spark”是指()A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英德争夺海上霸权C萨拉热窝事件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7“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法国福煦元帅在巴黎和约签字时说。德国代表团长表示“有人要求我们承认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如果我本人这样承认,那是撒谎。”这直接表明巴黎和会存在着()A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C苏维埃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D战胜国之间的矛盾18“伦敦,12月27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出现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二次革命时期19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B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C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D德国要建立军事同盟20如图中的银币的发行是为纪念()A武昌起义B清帝退位C南昌起义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2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B外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2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这一观点的应是B()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3同盟会纲领中,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24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C()A俄国十月革命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推行D苏联成立后25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ABCD26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南京、天津、广州、苏州B上海、南京、天津、重庆C厦门、天津、沙市、南京D广州、杭州、天津、南京27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28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来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D同盟会会员在日本的活动29“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30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B创办新式学校C实行民主政治D编练新式军队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我们捡拾起历史留下的碎片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拼接出一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幼童(1)这批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始于何时?当时的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意图是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图,清政府同时还做了哪些事情?举例说明。(2)从“留下的碎片”中我们能了解这些留学生的哪些状况?(3)为什么说这些“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是历史留下的“碎片”?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1)用三例说明“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2)“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指的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该怎样看待戊戌变法?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18401911年期间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举其中一个历史事件为例,说明理由。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清政府采取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什么?(3)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二: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4)用史实说明“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5)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材料三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自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6)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面临着什么危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其中第1-20题每题1分,第21-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晚清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与该诗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需要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分析理解,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反映的是台湾被割占,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因此与该诗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马关条约签订,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涉及台湾,应排除故选C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产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3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考点】C8: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需要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北洋舰队的覆没D清政府被推翻【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联系中国两半社会形成的过程来理解作答【解答】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成立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洋务运动失败主要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并没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形成C北洋舰队的覆灭同样是甲午战争的内容,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的标志D清政府被推翻是辛亥革命历史贡献,在这之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已经确立故选A5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黎元洪D黄兴【考点】9C:中华民国的成立【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需要掌握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历史人物解题的关键是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历史人物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6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香港回归【考点】F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需要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拜上帝会B文学社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需要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同盟会的性质的识记【解答】注意题干信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性质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时期成立的组织,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文学社是武昌起义时期的组织,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光复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考点】9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迁移的能力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制定,与“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与袁世凯复辟有关,与“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通过,1947 年1月1日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与“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9“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段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切入,结合马关条约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选C101923年,梁启超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与第二宗事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革命【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需要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对“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的分析【解答】依据题干“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可知,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11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下列报刊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有()A强学报B民报C时务报D新青年【考点】HB: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报刊发现的发展的基本历程来分析材料【解答】A强学报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纸B民报是辛亥革命期间,用于宣传革命思想的报纸C时务报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纸D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故选B12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解答】要注意理解材料中的“中国现行之关税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即各国“机会均等”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错误,帝国主义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并非反对划分“势力范围”,而是主张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货物进出口自由;C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D13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需要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要求”和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的识记【解答】依据题干“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要求”,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14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20世纪初时代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C新中国的成立D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20世纪初”,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和意义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题干信息“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20世纪初”,巴黎公社是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故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15“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的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五个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战争的全局,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掌握黄海海战的概况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的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五个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战争的全局,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的分析理解,结合黄海海战的概况和意义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中“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的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五个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战争的全局,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可知,是指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符合“中日关系”,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英、法、美、德、意、日等国联合发动的,不符合“中日关系”,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不符合“海军的出场与角逐”,故D项错误故选B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的评价:“Balkan became a powder keg(火药桶),waiting for the spark(火花) that make it explode(爆炸)。”“the spark”是指()A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英德争夺海上霸权C萨拉热窝事件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考点】R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火药桶”、“火花”、“爆炸”,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火药桶”、“火花”、“爆炸”,结合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长期以来列强之间进行了争夺,矛盾重重,萨拉热窝事件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因此“the spark”是指萨拉热窝事件,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应排除D项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应排除故选C17“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法国福煦元帅在巴黎和约签字时说。德国代表团长表示“有人要求我们承认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如果我本人这样承认,那是撒谎。”这直接表明巴黎和会存在着()A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C苏维埃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D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考点】S1:巴黎和会【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需要掌握巴黎和会的内容和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巴黎和会的内容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后协约国成员们为防止德国死灰复燃制定的凡尔赛合约,合约从各个方面对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说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不涉及,应排除故选B18“伦敦,12月27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出现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二次革命时期【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解答】洋务运动期间,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曾选派第一批留学生,1872年容闳等率领第一批学生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9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B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C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D德国要建立军事同盟【考点】R4:马恩河战役【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马恩河战役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马恩河战役影响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得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是一战的关键战役,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C20如图中的银币的发行是为纪念()A武昌起义B清帝退位C南昌起义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点】9O:南昌起义【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199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共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故C正确ABD均与题干涉及的时间信息不符,而且和中共创建军队无关,故排除故选C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2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B外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解答】洋务企业是清政府洋务派兴办的军用或民用企业,故A错误;外资企业是由外国列强在华兴办的近代企业,故B错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兴办的很多企业后被四大家族把持的企业,故D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的企业,故C正确故选C2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这一观点的应是B()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考点】B4:洋务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思想需要掌握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分析,结合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和实践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可知,肯定了中国的文武制度,且优越于西方,认为中国唯独“火器”不如西方,是中国必须学习的内容,以此来维护封建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巩固封建统治,据此分析可知材料符合洋务派的观点,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维护统治,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故选B23同盟会纲领中,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考点】IG: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分析】本题只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解答】AB两项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是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D项是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内容故选C24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C()A俄国十月革命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推行D苏联成立后【考点】C8: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需要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的分析,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可知,反映的是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贸易政策是取消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故选C25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ABCD【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解答】近代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故正确;近代历史上先后向西方学习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无产阶级,故正确;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故正确;由可知向西方学习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故正确故选B26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南京、天津、广州、苏州B上海、南京、天津、重庆C厦门、天津、沙市、南京D广州、杭州、天津、南京【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通商口岸的开放,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广州、厦门、是南京条约,南京是天津条约,天津是北京条约,苏州、杭州、重庆、沙市是马关条约,故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是上海、南京、天津、重庆,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7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28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来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D同盟会会员在日本的活动【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解答】1892年还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故A正确;B项在1895年左右,排除;C项在1898年建立,排除;D项在1905年成立,排除故选A29“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考点】MD:戊戌变法的背景【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公车上书:政治运动(1)时间:1895年(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解答】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0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B创办新式学校C实行民主政治D编练新式军队【考点】A6:洋务运动;MG:戊戌变法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解答】题中ABD发展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校、编练新式军队,都属于“布新”的内容,排除;C实行民主政治,就要对中国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革,确立新的君主立宪政体,可以看出此项措施既“除旧”又“布新”,故C正确故选C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我们捡拾起历史留下的碎片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拼接出一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幼童(1)这批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始于何时?当时的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意图是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图,清政府同时还做了哪些事情?举例说明。(2)从“留下的碎片”中我们能了解这些留学生的哪些状况?(3)为什么说这些“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是历史留下的“碎片”?【考点】A6:洋务运动;Y4:史料的重要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意图,培养新式人才(2)本题考查从“留下的碎片”中了解这些留学生的状况,学习情况、留学生思想观念转变(3)本题考查为什么说这些“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是历史留下的“碎片”,实物材料部分,不能全面反映留学生生活全貌,要另寻其他资料,如当事人回忆,美国方面记录报道等【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的是洋务运动,是为了培养新式人才,如: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办新式学堂(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学习科目、学习成绩)、留学生思想观念转变(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物材料部分,不能全面反映留学生生活全貌,要另寻其他资料,如当事人回忆,美国方面记录报道等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办新式学堂(2)在美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学习科目、学习成绩)、留学生思想观念转变(3)实物材料部分,不能全面反映留学生生活全貌,要另寻其他资料,如当事人回忆,美国方面记录报道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1)用三例说明“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2)“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指的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该怎样看待戊戌变法?【考点】MF:戊戌变法的失败;M8:明治维新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的史实;“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的含义;对戊戌变法的认识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以及局限性【解答】(1)本小问举例,结合所学可知,事例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两次战争、工业革命(2)本小问的含义,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指的是明治维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3)本小问的开端,依据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维新派看到西方、日本变革取得成功,主张学习西方,改革社会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变法急于求成,触动既得利益者;材料三反映的是最终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故答案为:(1)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两次战争、工业革命(2)明治维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3)材料一维新派看到西方,日本变革取得成功,主张学习西方,改革社会制度材料二:变法急于求成,触动既得利益者材料三:最终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18401911年期间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举其中一个历史事件为例,说明理由。【考点】93:太平天国运动;9A:辛亥革命【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要求学生对这两个运动的知识准确了解(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前期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解答】(1)问题的时间界限是1840到1919年,材料中涉及到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而可以确定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是他们评价的重点(2)材料二的角度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经济上讲,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思想上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巨大改变,但是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的社会民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