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南_第1页
2015上海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南_第2页
2015上海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南_第3页
2015上海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南_第4页
2015上海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指津,2015年,(一)务必懂得文章是答题的基础(二)务必关注文章的主旨(三)意识到命题人的善意:命题人总是用尽可能清楚明了的语言给我们指明答题的范围和方位。,三个前提:,如何快速读懂现代文,记住文章构成的基本规律任何文章都是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而且都只能有一个主题文章的全部形式和内容都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好的文章没有多余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再好也是多余的),如何快速读懂现代文,无论是那一种文体,都有详略现象。详略标志着作者的某种选择,预示着文章的主题方向。根据文体的特点快速读懂。(散文与小说)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什么样的句子具有“关键”的作用?关注文学作品的异常现象。修辞手法的运用总是包含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当然,文章的标题也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灯笼红(2008高考)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2008春考春声和春深(2009高考)无限玄机(2009春考)天目山(2010高考)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2010春考)又见鹭鸶(2011高考)信使(2011春考冬阳童年骆驼队伍(2012高考)我的邻居吴冠中(2012春考蠢人(2013春考)惠特曼访问记(2013高考),故乡,亲情,社会,人生,国家,自然,童年,常见主旨,熟悉一些命题的专业术语与指向,表达方式:记叙(顺序)、议论(结构与方法)、说明(顺序与方法)、抒情(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主要象征、对比、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相间、动静相生)、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事喻理;表达作用:以特定形式表达主旨或情感的效果。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作结、画龙点睛、铺陈、抑扬、伏笔局部结构:开头(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引起下文、奠定基调等)、过渡(结构过渡,内容承上的范围,启下的思路)、照应(局部的、层次的、全文的呼应、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结尾(主旨联系、结构作用、情感表达、启迪读者)全文语言特色(特点):平实质朴、优美华丽、含蓄诙谐庄重句子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句型特点(长短句、整散句)、用词特点(动词与形容词的使用特点、叠词特点、限定语特点、语体特点词、褒贬词)等。,高考语文的常见命题类型,理解(词语、句子、段落、文章主旨)一般分析:(1)事件因果逻辑分析;(2)情节结构分析。综合分析:(1)写作意图分析;(2)人物行为动机分析;(3)语言特点分析;(4)比较分析。赏析作用分析。从内容选择和形式安排的角度分析表达主旨和情感的效果。(也可从读者的阅读感受分析)评析:人物评价;思想意义评价(赞同否)。,几种主要题型的答题规律,一、表达效果题,答题常格:表达(一般性修辞手法)+效果(情状、情感)表达变格:叠词、移就、数量词连用等效果变格:情状+情感+语言功能有语言功能的修辞:排比+叠词+反复+对偶注意:题干中已经告知辞格,回答效果部分即可。,例析,2011高考又见鹭鸶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题目:第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2分)答案: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情状),表达作者对鹭鸶的喜爱(情感)。,二、句子作用题,答题常格:内容强调+情感体现+结构作用变格:景物描写句营造氛围功能。,例析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题目:文章开头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答案:突出少女装扮的时髦和“酷”(内容强调),表现出“我”对此的不认同(情感);与下文少女的“心里透亮”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构作用)。,三、题目A,先言B物作用题,常格:以对描写引出下文;衬托出A的特点;变格:与A构成对比,强调A的特点。例析:江南的冬景,凡在北方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题目:本文文题是江南的冬景,为何从北方的冬天写起?答案:引出下文江南冬景的描写,与江南冬天寒冷时间短构成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可爱与明朗。,四、结尾作用题(现代文二),常格:1、看有无点题;2、看与前文有无照应;3、看有无提升主旨(升华主旨);4、体现作者何种感情(把某种情感推向高潮)。变格:1、如果是诗歌考虑文学性和抒情性;2、如果是省略句或者反问句考虑发人深思,引人思考;3、如果是结尾节中某一句话的作用看这句话有何手法,强调内容,其余与结尾作用题相同。,例析,(16)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题目:评析第16段画线句在全文的作用(4分)。答案:眼泪“挤”疼大海,运用比拟手法,以有形写无形,又用一滴水和一滴眼泪做对比,(1分)形象揭示了一滴眼泪的感染力量,突出了泪水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之爱。(1分)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深化了文章主旨,也令人回味。(1分)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呼应,并点题,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五、标题作用题,常格:1、看有无修辞手法;2、看是否是全文贯穿线索;3、看是否是全文内容的总摄;4、看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情感。(人在风中)变格:关键词的多义性(听风楼),把多义体现出来即可。,例析(听风楼),12文章重点是写冯伯伯,却以“听风楼”为题,对此加以评析。(4分)答案:“听风楼”是冯伯伯的住所,文章对冯伯伯的回忆都是围绕听风楼展开的,“听风楼”是文章的主要线索;普通、狭小的听风楼反衬出主人高尚品格,“听风”两字体现老人对社会的关注,“听风楼”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借“听风楼”寄托对冯伯伯的怀念,情感更加含蓄深沉。,六、一句话、一个物象、一个场景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常格:1.手法的反复;2.有无扣题;3.是否是贯穿线索或者结构呼应关系;4.每次出现的目的意图(或呈现内容),有无写出文意的推进(回忆到现实、怀古与伤今、写景转抒情、浅层与深层等);5.表达情感是什么。(雪夜、祖母的呼唤、一个春秋留下的迷人逗号。变体:1.如果这个物象是自然景象(雪、雨、雾等),考虑:交代季节和营造何种氛围。2.如果出现字词差异,思考原因何在,意图何在。,例析:一个春秋留下的迷人逗号,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很小。从景观上讲,“三城三河”尽管有上千亩地,但与长城比,与金字塔比,与大春秋时代比,的确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然而,“小淹城”却用自己的坚守、耿直、坚韧,修炼出让世人无法山寨、无法克隆、无法造假的奇特魅力,向可以飞越太空、遨游深海的现代人讲述或者还原历史碾过的春秋故事。(11)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它是三个逗号叠起来的一个让人沉思的奇异符号。外城与外城河,内城与内城河,子城与子城河,三个牵手相连相依的符号,相得益彰地在这里静静地看风,看雨,看江河东去,看人间戏剧。不起眼的逗号标志又是那么夺人眼球,他负载的活法文化似乎超过了现代人仰慕的珠宝和钻石。,题目:“淹城真的是个逗号”一句在第段和第11段重复出现,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3分)答案:此句在第段意在强调淹城“小”而有魅力(虽小如“逗号”,但有着还原历史价值的奇特魅力)(1分)。在第11段则强调淹城形态的“逗号”负载着的“活法文化”,令人沉思与回味(1分)。两句在文中反复使用,推进文意,逐层揭示出淹城的历史文化内涵。(1分)设想:如果这是一个8分题,还应该有些什么内容可以增加?1、点题;2、前后呼应;3、作者情感;4、语言表达。,答题要领(一),关注语文知识(常用术语),吃透题意,6.本文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2012春考),答案示例:“邻居”只是针对人物的居住位置而言的称谓,不涉及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吴冠中是著名画家,而作者却只把他当作一个邻居,记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一视角有利于塑造作为普通人的吴冠中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到吴冠中作为公众人物之外的一面。标题中的这一称谓也表现出吴冠中与周围百姓的融洽,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何评价?,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写作背景,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梅兰芳的认识。(4分)(2005春考),人物简介:书面语姓名、字、号,生卒年,籍贯,朝代/国别,身份、地位,代表作,影响,等等。,又见鹭鸶2011年高考,7第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突出鹭鸶的美。(2分)8简析第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9第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回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每个要点1分。)10第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2分)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第3要点1分。),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010年春考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C)A“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B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C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D“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E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2000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长城)中,作者主要运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采用第二人称,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002年北京高考第20题(一片树叶)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景和氛围,亲切自然。,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3分)(2005高考)内容:形式:,内容: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分类式简答题,全面透彻把握题意,2根据要求,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关于扇的合适内容。(3分)(2006春考),(1)材料(1分)(2)团(圆)(1分)(3)纸、绢等(1分),团扇,纸绢,材料,比较两文的异同,完成下表的填空。(4分)(2007年春考),(1)电脑只会因循而不会创造(2分)(2)这是人类高贵的挫败(2分),是什么?,怎样评价?,从全文看,李广“如此焉可也”,为什么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28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2004高考),答题要领(二),踩准得分点,守住得分底线,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2012高考),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又见鹭鸶2011年高考,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