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_第1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_第2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_第3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_第4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精彩开篇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怀着对一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叶老的文集,跃入眼帘的诗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看到的是他精深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爱。,2,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把握字词;2.认真阅读全文,了解叶先生的语文观点;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写作思路和文意。,3,走近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4,走近作者,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清华大学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5,导入新课,翻开语文课本的封面,看“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6,正音正字,别扭biniu草率shui儒家r拖沓t修润rn商酌zhu譬如p累赘zhui监督d感慨ki鞠躬jgng丁卯mo恳切kn朦胧mnglng妥帖ti生疏sh颠沛流离pi诲人不倦hu,7,词语释义,草率:拖沓:修润:商酌:累赘:恳切:妥帖:,马虎;不细致;粗略。,形容做事拖拉。,十分合适,恰当。,文中指拖延;啰嗦。,商量斟酌。,修改润色。,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8,成语积累,颠沛流离:诲人不倦:付之一笑:以身作则:不耻下问:,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9,整体感知,1.本主要从哪两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找出这两方面过渡衔接的句子。2.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主张?,待人宽、律己严,待人宽,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明如话、文风简洁,10,(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待人厚,11,(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样认真。,律己严,12,第一部分(1),谈对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3-8),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第四部分(9),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写作思路探究,13,合作探究,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纪念。,14,反馈指导,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复信;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好品德?,15,深层探究,16,1、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17,2.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并进行交流。,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8,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19,1、作者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一层是先生的去世,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句子赏析,20,2.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夕之时离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21,3.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往”与“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22,4.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进行品析。,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找出句子中主要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看它前面的修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读,你就会发现副词的表达效果了!,23,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24,5.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叶先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25,6.“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的文风问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松,“不决不”更补写认真的程度,“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6,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写法探究,27,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例谈“写话”风格。,28,例谈“写话”风格。,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29,“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出来,“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生。,30,“写话”与本文的文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写话”。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简洁”,31,主题探究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及对叶老的去世的悲伤。,32,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33,拓展延伸,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