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发育学HumanDevelopment,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临床教研室吴卫红,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生的发育全过程的科学。属于发育科学的领域之一。包括发育理论、发育法则、发育分析、各期发育的特点,是正确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治疗的基础。,发育学概念:是研究事物发生、发展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伴随时间过程而发生变化的物体。,人体发育学的范畴:发育成长的各个阶段人体运动功能,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人格特征等。,成长(growth)体格的增大(量)发育的表象(质)人体的发育生物学:结构与功能成熟(maturation)心理学:自我调节机制完成完善,人体发育学的发展简史,古希腊时代(公元前384322年)英国Locke(公元16321704)法国Rousseau(公元17121778)美国Gesell(公元18801960)瑞士Piaget(公元18911980)法国Wallon(公元18791962)美国Watson(公元18781958)奥地利Freud(公元18561939)美国Erikson(公元19021994),人体发育学的基本观点,人生周期和发育模式弗洛伊德艾力克森发育危机(转折点)人格活力(道德)口欲期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希望(hope)肛门期幼儿期(13岁)自律性与羞耻、疑惑意志(willpower)生殖器期游戏期(36岁)主导性与罪恶感目的(purpose)潜伏期学龄期(612岁)勤勉性与劣等感能力(compelence)生殖期青年期(1222岁)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忠诚(fidelity)成年期(2250岁)亲密性与孤立性爱情(love)成熟期(5060岁)生殖性与停滞性照顾(care)老年期(65岁后)统合性与绝望感智慧(wisdom),人体发育学研究的范围,一、运动功能发育运动行为(与年龄一致)、运动能力和技能(与遗传、经历有关)二、心理功能发育(1)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性格形成阶段;(2)成年期稳定阶段;(3)老年期、死亡期的衰退阶段。三、智能发育能力(人顺利完成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包括一般与特殊;智力(抽象逻辑思维)属一般能力。四、社会功能发育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际相互作用五、人格特征的形成需要、气质(遗传)、性格(行为方式)、能力,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1、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2、将年龄与事件互相结合;3、形成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点;4、促进康复技术的发展:运动坐、爬、站、行的规律。作业认知与手功能操作的规律。语言语言障碍与认知的发育。,思考题,1、发育学的概念2、发育与发育科学的含义3、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范畴4、康复治疗技术与人体发育学的相关性,第二章发育理论,一、发育模式主动效应模式(Gesell成熟理论、Watson、Skinner的学习理论)相互作用模式相互渗透模式(Piaget认知发育理论)二、成熟理论(Gesell)行为起源于大脑和感觉、运动系统。人类的胎儿变为婴儿,婴儿变为儿童,尔后成为成年人。这个有次序的过程代表着人类遗传的天赋。,对行为发育成熟的检验包括:适应性行为(生存)、粗大运动(避险护己)、精细运动和调控能力(改善生存条件)、言语行为(创造新事物)、个体和社会行为(适应社会环境)。行为的发育过程的最终产物是遗传的天赋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或行为检查的目的是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和统合能力。,三、精神分析理论(Freud),1、潜意识理论本能的冲动和与其有关的欲望2、精神结构理论本我人的原始本能和驱动力。是生来具有的,是遗传的。自我心理中有计划、有理性的部分。从本我中发展而来。是使个人适应环境的一种心理功能。超我个人心理上的道德规范和理想精神。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即所谓良心。作用是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3、性心理发育阶段理论口欲期(01岁)、肛门期(12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4、防御机制理论自我克服焦虑。5、本能的理论爱欲本能与破坏本能。,四、心理社会理论,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阶段特征感觉期(婴儿期)01岁信任不信任肌肉期(幼儿期)23岁自律羞怯运动期(游戏期)36岁主导内疚潜伏期(学龄期)612岁勤奋自卑青春期1218岁认同混乱青年期(成年期)2035岁亲密疏离中年期(成熟期)4060岁创生停滞老年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失望,五、认知发育理论(Piaget),1、活动的重要性:人的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人的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智力活动实质是外部动作的内部实现。所以说动作是智力活动的起点,是构成智力大厦的砖石。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2、认知发展的结构基础:心理结构3、心理发展: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4、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育阶段,1、感觉运动期(1)反射01月原始反射,缺乏分化(2)第一路标24月特定动作的反复,反射的协调对应、习惯动作的形成(3)第二路标510月反复训练特定的动作,对动作的结果感兴趣,出现意向性活动(4)继发性图1112月出现有目的的活动,物体永存概念,解决简式反应单问题的手段或方法(5)第三路标1318月步行等运动技巧出现,多样性操作,因果关系探究,间接行为发展。已知物体独立存在。(6)象征的表1924月活动内化,利用文字符号信息,可寻找藏起的象东西,即从感知运动方式象向心理表象过渡。,2、前操作期27岁精练的言语系统、自我为中(人知发育转换期)心的推理、手知觉限制的思考(直觉思维阶段)3、具体操作期811岁可逆性思考,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发育,守恒原则,以经验为基础的思考(进行心里运算)4、形式操作期12岁成人假说公式化与验证、抽象思考、演绎的推理、不受知觉限制的思考,思考题,现代重要与发育相关的理论有哪几种?成熟理论的开拓者是谁?其检查的目的是什么?,第三章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1)身高、体格增长高峰婴儿期、青春期(2)器官功能发育脑3岁前发育最快,6岁脑重量达成人脑重量的90%,8岁脑细胞与成人相似。性器官的发育在青春期才迅速发展。,2、生长发育的渐进性生长发育程序,(1)头尾规律(2)由近至远(3)由粗到细(4)先正后反(5)由泛化到到集中3、生长发育的个体性,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1)脑重量的发育新生儿脑重量370g6个月脑重量600700g12个月脑重量达900g67岁脑重约1280g,占成人脑重90%;(2)脑细胞数量的发育出生时脑细胞数量与成人相同,约140亿。,(3)脑的形态发育新生儿的脑在大体形态上与成人无差别。3岁时,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4)脑的髓鞘发育出生时脑细胞轴突与树突髓鞘化不完善,运动主要由皮层下系统控制。(5)脊髓的发育出生时已较成熟,其发育与运动功能呈平行进展,随年龄增大而增重加长。,(6)神经组织的功能与损伤,神经细胞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中间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竞争胎儿期多个神经元一个突触形成无刺激末梢神经与肌肉结合出现自发运动刺激应答反应生后原始反射消失抑制现象运动功能发育,感觉运动机制形成(sensory-motormechanism)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上结构的形成和消失与运动行为的出现和消退的关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远隔功能抑制论、发芽、替代脑功能重组、突触调整。,三、神经反射的发育,1、神经反射的种类(1)无条件反射:脑干控制,皮层调控吸吮、吞咽、呕吐、呼吸、咳嗽、握持、瞬目、瞳孔对光、排便、排尿。(2)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二级条件反射,2、神经反射的发育分类,(1)出生即具有,终身存在(2)出生即有,随后消失(3)出生时未引出,以后逐渐稳定(4)生后一段时间内可存在的病理反射,中枢神经成熟水平与反射的关系,中枢神经该水平的反射姿势发育月龄成熟水平脊髓抓握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交叉仰卧位新生儿伸展反射、自动步行反射、踏步俯卧位反射脊髓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仰卧位2个月桥脑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拥俯卧位抱反射中脑颈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迷路俯爬6个月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俯卧位坐位10个月悬垂反射大脑皮层俯握位平衡反射、仰卧位平衡反射抓立、牵手走12个月坐位平衡反射、立位平衡反射步行2岁,(1)出生具有,终生存在的反射,角膜反射检查法:用棉絮轻触角膜反应:闭眼定位:大脑皮质、脑桥,呕吐反射检查法: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反应:作呕定位:延髓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法:电筒光线从侧面照向眼睛反应:瞳孔缩小定位:延髓,(2)出生即有,随后消失的反射,吸吮反射持续时间:出生1岁临床意义:出生后明显减弱或消失神经肌肉异常;脑缺氧、脑外伤或感染引起脑干损伤。1岁以上仍存在为大脑皮质功能障碍,抑制自主性吸吮动作的发育,障碍参与构音的舌头的运动。,拥抱反射(Moro)持续时间:出生6个月临床意义:出生时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脑积水颅内出血、核黄疸;6个月后存在,为大脑感觉运动机能障碍,延迟坐位和头的控制;一侧上肢异常可为锁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持续时间:出生6月临床意义:持续存在则不能获得对称性姿势,不能伸手抓物、手至口无法以正常形式翻身,步行不平衡。,跨步反应持续时间:生后26个月出现,7个月消失。临床意义:正常的行走跨步开始于1011月。跨步反应强于支撑反应会出现共济失调,反之出现痉挛。,阳性支撑反应持续时间:出生26个月临床意义:做好自动步行的准备姿势,抬躯反射持续时间:生后1028个月出现,2.5岁消失临床意义:肌张力低下和脑瘫小儿该反射消失,其他反射持续时间临床意义交叉伸展反射出生2月持续存在影响小儿的姿势和行走躯干侧弯反射出生2月稳定头部与保持坐站行时躯干的对称握持反射出生4月无反射为周围神经或大脑损伤;6月仍存在为大脑皮质功能缺损,(3)出生时未能引出,以后逐渐稳定的反射,新生儿和婴儿的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弱提睾反射不易引出,到1岁时稳定,(4)生后一段时间内可存在的病理反射,如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34月内存在)巴彬斯基征(2岁以内存在)。以上均无临床意义,四、运动发育(皮层参与和控制)一、儿童运动发育的顺序与规律(1)粗大运动姿势或全身的活动。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2)精细运动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抓握、翻揭、搓揉、撕扯、挟取、旋开、捏取、捻压、折叠、捆缚手眼协调能力贯穿于精细动作之中。,运动发育的规律,(1)头尾规律(2)由近至远(3)由粗到细(4)先正后反(5)由泛化到到集中,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动作03366991212181924月22.5岁2.5334抬头(俯卧)翻身扶坐独坐爬扶站独站扶走独走跳、跑上下楼梯单脚站双脚跳障碍,精细动作发育,动作03366991212181824月22.5岁2.5334手抓物玩具换手搭简单积木拇食指捏物玩汽车玩具握笔乱涂插棍近似物匹配插几何图形搭积木拼图描图画人认颜色数数字,五、感觉(感知)发育,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人脑中,就产生了感觉。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就成了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时间、运动知觉主导作用的分析器视、听、触、味,儿童视知觉发育过程,年龄发育状态14周短暂注视,目光可缓慢随移动物体至中线2个月目光能在水平、上下跟随物体移动904个月头眼协调好,目光可随物体移动180,并做环形跟随6个月目光跟随落地的物体,并可改变体位以协调视觉9个月较长时间注视33.5m内的人物移动12个月偏爱注视小物品18个月注意悬挂3m处的小物品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4岁能临摹几何图形5岁能区别各种颜色7岁正确分辨及摹写6、9、p、d10岁正确判断距离与速度,能接住从远处掷来的球,儿童听知觉发育过程,年龄发育状态01个月对铃声有反应2个月区别笛声和铃声3个月头转向声源4个月听悦耳声音时微笑6个月对母亲语音有反应9个月可迅速、直接地两眼看声源12个月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反应可以控制18个月能区别不同的声音,如犬吠声与汽车喇叭声24个月能区分较精细的声音,如揉纸声与流水声36个月区别更精细的声音,小儿感知觉的发育味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痛觉新生儿有反应发育差敏感灵敏迟钝糖水愉快可寻找乳头易泛化酸苦消极吸吮觅食手足把握2月对强烈气味逐渐敏感45月更加敏感敏锐反应78月发育灵敏23岁物体属性,六、小儿的语言发育顺序新生儿:遇饥饿、冷、渴等不适,以哭叫表达34月:逗之能发出声音,如笑56月:喃喃自语78月:无意识地发“爸爸妈妈”,开始模仿成人发音912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说出双音词代替物品“滴滴”、“汪汪”18月:可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开始用45个字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能说出23个字构成的句子3岁:能说短歌谣,七、心理社会发育,认知过程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动态表现)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心理活动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静态表现)自我意识系统,1、认知的发育(注意、记忆、思维),认知是指获得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基本心理过程。(1)注意的发育:人们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人或事物时,就是注意。无意注意3岁前注意的形式成人指令有意注意3岁后扩展外部语言内部语言调控行为,(2)记忆的发育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再认原来感知过的事物在眼记忆的形式前重新出现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确在头脑中重现出来运动性记忆(出生1个月)记忆的内容情绪性记忆(7岁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详见第九章),2、情绪和情感的发育: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分化、丰富,表达方式也从简单到复杂。(详见第十章)3、个性的发育: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人经常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包括: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年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岁对身体的自我感觉(五官识认)2岁对自我同一性的认识(年龄、身高变化)3岁对自我尊重的意识(独立处理事物,玩伴)4岁对自我扩展的意识(从属自我)46岁自我意向的形成(进行比较,开始计划未来)612岁理性运用思考的自我形成(思考解决问题)12岁至青春期:追求自我的形成(确立未来目标)成年作为理解自我的形成(个体形成),思考题,1、小儿神经反射的分类特点是什么?2、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是什么?3、感知觉发育包括哪几个方面?,第四章发育分析和发育评定,运动指身体的姿势随着时间而出现的连续变化的过程。运动轨迹通过身体轴与体位的关系、身体运动方向以及身体各部的相对关系的变化记录身体运动的过程。动作以机械或物体为对象的身体运动,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完成某一项工作或作业运动。活动是赋予某种社会文化意义或个人意志的动作,指达到某一目的的动作。,一、发育分析的研究方法,1、运动行为分析法残疾分类行为分析水平水平法则参与局限活动社会、人政策、目的、价值活动受限动作生物水平成长、发育、进化、学习功能障碍运动物理水平对应法则,国际损害、弱能、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bofImpairment,DisabilityandHandicap,ICIDH1980),ICIDH,疾病或异常,损害,弱能,残障,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CF2001),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2、心理发育研究法(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行为、智力),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基本过程横向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测试纵向在一段时间中对同一组反复测定时滞分别对出生不同时间的同一年龄组进行一次测试一般发育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个人和团体,二、发育分析内容,1、运动分析的步骤(1)结构和功能的分析(structure_functionanalysis)明确动作/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对构成动作/行为的活动进行分析。顺序分析(sequenceanalysis)记录随时间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改变。转换分析(transitionanalysis)分析个体在自我调节过程中显示出的变化原理、特征、机制。,2、运动发育分析的应用(1)从仰卧位到站立位,3岁以上小儿自仰卧位至站立,6岁以上小儿自仰卧位至站立,(2)重力下协调运动能力的获得,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运动+肌电图顺序分析发育年龄肌肉收缩类型转换分析肌电图图谱分析,三、运动能力的发育评价,1、粗大运动能力:二抬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目前国际上应用GMFM(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进行运动功能测量,共88项。2、精细运动能力:四抓十捏周岁划,2岁用筷3岁仿画画,4岁自己穿衣褂。,四、智力水平和社会行为发育的评定,1、Gesell发育顺序量表(06岁)根据正常婴儿特定行为模式出现的顺序,对发育成熟的8个代表性年龄(4周、16周、40周、52周、18月、24月、36月)时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个人社会行为、适应性行为五个能区进行测量,以发育商来评定。2、DDS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06岁)以个人社会、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大运动四个方面来筛选智力落后的大致范围。,3、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月2.5岁)智力量表(知觉、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初步语言交流和抽象思维)运动量表(粗大运动、双手和手指的操作技能)行为记录(个性发育情绪、社会行为、注意广度、目标定向),4、Piaget量表(2周2岁)物体永久性用视觉追踪物体,并将隐藏的物体找出。了解物体独立存在的概念的形成情况。有目的地改变环境的手段用手的动作达到一定的目的。模仿对成人姿势、动作、口语的模仿。操作的因果关系认识并运用适应客观的因果关系的能力。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容积、重量、平衡等关系。与物体有关的图式的发育可否通过看、摸、操作、丢下、摆放等动作对物体作出反应。,5、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030天)目的诊断和预测新生儿的发育水平和状况。习惯化、定向反应、运动控制的成熟性、易变特点、自我安静的能力、社会行为6、西南小儿智能体格测定表智力(反应、理解、说话)、能力(粗动作、细动作、生活力)7、儿童智力和社会行为水平简易评定表,思考题为什么要进行运动发育分析?运动行为分析法是从哪几个层次做记载与分析的?,第五章胎儿期,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时间分期进程02周胚芽期受精卵有丝分裂并移动38或10周胚胎期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成(关键期)外胚层皮肤、神经系统、感知器官中胚层肌肉、血液、循环内胚层消化系统、内部器官和腺体8或1040周胎儿期骨细胞、毛发指甲生殖器官发育,胎儿动作,二、胎儿的生长发育胎龄(周)体重(g)主要特征98两眼闭合外生殖器男女不分,脐疝1245性别、头颈分明,有吸吮动作16200耳壳外突,骨骼钙化逐渐扩展18320胎脂出现,趾甲发育,胎动20460全身出现胎毛,棕色脂肪出现261000两眼略睁,有睑毛,宫外可存活322100指甲达指尖,睾丸开始下降383400胸突起,乳房有块,睾丸可及,三、胎儿的生理功能发育,3个月胎儿能够吞咽和排尿6个月胎儿能够呼吸和哭泣7个月具备了子宫外存活的能力系统发育时间特点神经妊娠中期至神经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生后18月增大轴突分枝髓鞘形成关键期为1018周呼吸28周肺泡表面物质含量在40周才迅速增加泌尿36周肾大体结构完成,肾小球滤过面积和肾小管容积相对不足,四、胎儿期运动发育,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8周开始出现。反射8周时任何接触、压迫、振动均可引起。统合水平月龄周龄运动形式反射延髓脊髓28呼吸、头臀旋转集合反射发散9口唇运动体性运动活动肛门运动自律神经活动10-11四肢屈曲反射防御反射3-412伸张反射、手掌姿势把握、表情15自发运动中脑-桥脑-脊髓4-6四肢协调、站立局部的、站立间脑-中脑-桥脑-脊髓8-9月各种内脏活动,宫内运动,宫内运动.mpg,五、胎儿期心理发育,孕龄发育情况2月皮肤感觉3月吸吮动作4月可听到宫外声音5月能记住母亲的声音并产生安全感6月嗅觉发育、以脚踢子宫7月用舌头舔手,视觉发育,对声音作出行为反应,具有发声功能8月辨别音调并作出反应,味觉发育,对宫外压迫会以动作反应,能感知母亲的情绪并作出反应,1、听觉的发育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可以通过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2、胎教对认知发育的作用(1)音乐胎教:音乐作为一种能量和信息,可以在母亲及胎儿之间传递。不仅可训练胎儿的听觉机能,也助于孩子情绪丰富与稳定,促进心理的发展。(2)运动胎教:透过孕妇腹壁轻拍打或抚摩胎儿背部和肢体,可促进胎儿肌肉的发育,触动觉、平衡觉、肢体运动的发展。(3)言语胎教:5、6个月开始,可以同胎儿“聊天”,有利于听力、言语及智力的发育。(4)其他:光照、图画,思考题,在整个胎儿期中哪一期使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为什么?胎儿期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哪个阶段?胎儿期最初的运动形式有几种?,第六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期的分期(06岁)04周新生儿期1岁以内婴儿期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婴儿期的运动发育是决定了婴儿期以后运动能力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和完成的关键时期。而婴幼儿的动作发育则是观察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指征。完成运动能力的发时间一般在6岁。,一、原始反射,反射是未经大脑思考的对刺激的瞬间反应。具有方向性。1、原始反射的生理意义(1)概念原始反射是胎儿最早出现的运动形式,在婴儿出生后一定时期内仍持续存在,是一种避开有害刺激或保持生存状态的本能反应。(2)意义原始反射的出现标志了运动发育的开始。运动的发育决定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度。(部分)原始反射的消失则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的完成,标志着获得新的运动技能的开始。,2、原始反射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1)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R_S仰卧时头后仰旋向一侧,身体过度伸展,肩部外展,肩胛骨内旋;双下肢伸展、内收,踝跖屈。运动方向是伸展。,(2)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R_P头部俯屈,上下肢屈曲,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悬空位时头下耷拉,躯干和下肢屈曲。运动方向是屈曲。意义04月。持续存在见于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儿。,(3)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当将婴儿的头转向一侧时脸朝向的这侧的上下肢伸展,而另一侧上下肢屈曲。呈弓箭样。运动方向是伸展。意义04月。持续存在时,小儿不能对称地抬头。也不能伸手抓物品及以正常形式翻身。双手不能放在正中,手眼协调受阻,坐位与步行不能保持平衡。视觉性注视及追踪不充分。,(4)拥抱反射,用手扶住小儿的头部和躯干,使他取坐位,然后扶头的手突然下撤,使头向后方下落30左右,小儿上肢伸展与外展,双手张开并哭泣,而后上肢交叉屈曲拧在胸前抱紧。运动方向是伸展。意义04月。生后无该反射为中枢神经系统整体机能低下。持续存在为感觉运动机能障碍。会延迟坐位和头的控制的获得。,(5)呕吐反射属生理反射,持续终身。用食指伸入婴儿口中,触碰软腭下的舌根部,其会产生呕吐。意义保护性反射,防止呛食。肌张力低下的缺乏此反射,易呛食;肌张力过高者,使喂食发生困难。(6)觅食反射用手触摸婴儿口周皮肤或上下唇,婴儿作出将头部转向受刺激的方向,用嘴做侧向运动。意义04月。缺乏反射为严重的病理状况;持续存在常见于智力低下和脑性瘫痪婴儿。,(7)阳性支撑反射和跨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自动站立用双手握住婴儿两腋下,让婴儿处于竖直体位,然而让他双脚接触桌面。婴儿会将作出腿伸直并站立的反应。意义02月。此反射消失,小儿将难于站立和步行。行走反射在自动站立反射的基础上,将婴儿身体前倾,他会行走几步。意义02月。为正常步行准备的反射。足跟在踝背屈最强时最早着地。行走反射自动站立共济失调自动站立行走反射痉挛,(8)躯干侧弯反射,婴儿处于俯卧位或悬空俯卧位,用手指在婴儿一侧背部从肋缘下至髂脊划脊柱的平行线,婴儿躯干受刺激的一侧出现侧弯,凸向对侧。意义02月。肌张力低无法引出;肌张力高(手足徐动)持续存在。坐位平衡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直立姿势与对称运动。,(9)握持反射,将食指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婴儿手掌,并按压这种摩擦引起婴儿手指不自主的屈曲,并会作出握住手指的反射。运动方向是屈曲。意义04月。肌张力低下者无法引出该反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持续存在。拿、握物体困难,一但握住又难以松开。,(10)咬合反射将手指放入婴儿口内,并触摸牙床的咬合面,婴儿会作出上下牙床咬合的反应。意义06月。反射持续可能与咬肌的张力增加有关。反射强烈,小儿咬住进入口腔的任何物体,使喂食十分困难,正常的咀嚼运动无法产生。,(11)交叉伸展反应,婴儿仰卧位,抓住其一条腿,使其保持伸展,用手指稍用力地在婴儿脚掌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沿脚外侧划线。小儿对侧腿先屈曲、外展,然后内收、伸展,企图蹬掉另一脚底的刺激。意义06周。痉挛性脑瘫婴儿由于无法屈膝、屈髋,此反应与肌张力低下小儿一样无法引出该反应。大脑损伤的婴儿此反应可持续存在。,二、姿势运动发育,姿势运动发育分期(01岁)(1)姿势维持期(2)移动准备期(3)屈膝坐位期(4)屈膝站立期移动运动发育分期(16岁)(1)双足步行期(2)步行后的运动能力发育期,1、第一阶段:姿势维持期(13个月),这个时期的运动发育是使头部竖直并保持对称性姿势。婴儿出生后生理性屈曲姿势是胎儿期姿势的延续,采取这种姿势在出生前能够顺利地通过产道;出生后由于不能从外界获得安定感,继续此姿势以加强身体各部位的联合,保持姿势安定。在婴儿经历了向屈曲方向的把握反射和向伸展方向的拥抱反射、ATNR后,反射回路逐渐减弱,屈曲优势也随之减弱。在经历了仰卧、俯卧与各种抱姿后,小儿的颈部肌肉逐渐协调收缩,使头部能够稳定竖起,并保持正中位,促进了躯干的对称,双手逐渐向胸前合拢。,2、第2阶段:移动准备期(46月),翻身是坐位的必要条件。(1)头颈部的控制翻身时从仰卧位转到侧卧位,颈部稍稍屈曲回旋,再从侧卧位转向俯卧位时,相反颈部稍稍伸展并借助于躯干回旋。完成翻身动作,头不仅要能悬空(3月),还必须能够竖直地伸向前后左右方向(4月)。这是通过频繁地哺乳、怀抱等活动促进了头颈部发育的控制。,(2)与头颈部分离的四肢躯干的独立活动翻身时要求左右手脚经常变换不同的活动姿势,这种随意的非对称动作开始促使姿势向对称性发育。要完成翻身动作,躯干和四肢必须不受ATNR的影响。(3)下肢髋关节多轴性活动与下肢的分离运动新生儿髋关节屈曲时必然带有膝关节的屈曲,呈现髋、膝、踝关节连带运动。只有当躯干伸展位而下肢呈屈曲状态时较易完成翻身。,(4)骨盆躯干的控制,翻身动作几乎涉及到身体所有姿势的变换,躯干旋转是首要的条件。运动类型的发育分化顺序是: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回旋婴儿3个月后可以将四肢上举和臀部抬高,玩弄双足,同时可将身体反转呈拱桥状。这种动作是为了躯干能从前后、左右方向站立作准备,也是为以后能自由地旋转和回复旋转的躯体活动作准备。,(5)上肢的支撑,上肢支撑能力的发育是翻身的必要准备条件。翻身时需要利用下肘抵压床面使对侧身体离开床面,因此上肢支撑能力是保证完成翻身动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婴儿在俯卧位时头部上抬,同时双脚蹬床面。抬头时身体重心向臀部下移,脚蹬床面时重心又移向头部。双方向作用力促进了肩胛带的收缩,使婴儿在俯卧位时可以用肘支撑,最终能够用手掌支撑体重。,3、第3阶段:屈膝坐位期(69月),这一阶段是从最早的抗重力姿势-坐位转向更高级姿势的发育时期。由于四肢爬行、双膝位站立以及单膝站立均是以膝关节为支持点的运动,屈膝位的动作控制是姿势运动发育的重要阶段。69月的移动方式是四肢爬行移动,需具备以下能力:单手支撑能力;上肢伸向前方或侧方的降落伞反应;俯卧位的侧方转移与四肢爬行位的平衡反应能力;骨盆和大腿的支撑能力;下肢的交互运动与上下肢的协调性、头和躯干的分离运动。,(1)单手的支撑性爬行初期,重心移向臀部后方使得手能自由的腾空。上肢支撑能力是通过俯卧位用手掌支撑体重、俯卧位做手的伸展运动(67月)、仰卧或俯卧到坐位(78月)体位变换而获得。(2)上肢伸向前方或侧方的降落伞反应为了保护身体,遇到有跌倒倾向时,手会自动地向前方或侧方伸出,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这就是降落伞反应。,(3)俯卧位侧方转移与四肢爬行的平衡反应能力双手掌和双膝关节之间间隔的扩大使得静态四肢爬行位呈稳定状态,但对爬行移动则显费力。因此,平衡反应能力对重心移动非常重要。本反应为中间体位平衡反应能力的锻炼。(4)骨盆和大腿的支撑能力坐位时的躯干回旋运动和伴有伸手动作的重心转移训练都是为提高骨盆的支撑能力作准备活动。,(5)下肢的交互运动和上下肢的协调性在四肢爬行移动中,上下肢协调的交互运动保证了身体的重心向前移动。手和脚的协调性、下肢的交互运动是在仰卧位时手足屈伸以及双足交互蹬踢游戏中发展起来的。(6)头和躯干的分离运动必须抑制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使得头颈部与躯干运动分离,上下肢伸展并交互运动方式能实现。,4、第4阶段:屈膝站立期(1012月),抓扶站立和辅助步行是这一时期获得姿势运动发育的重点。完成辅助步行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站立位躯干完全伸直和回旋;(2)站立位髋关节外展前伸及膝关节前伸;(3)立位时重心左右侧的移动;(4)踝关节背屈和脚掌足趾的平衡反应;(5)脚的迈步支撑反应;(6)从屈膝位站起。,(1)站立位躯干的完全伸展和回旋在辅助站立中通过手伸向左右或后方的活动训练为躯干的直立和回旋大致做准备。(2)立位髋关节外展前伸和膝关节的伸直由于辅助步行是横向移动,下肢除前伸外,还需要髋关节的外展。,(3)立位时重心向左右移动辅助步行使得重心向前或后方转移,足能自由张开跟随移动。(4)踝关节背屈脚掌足趾的平衡反应如当躯体向后方倾倒时,通过踝关节背屈和趾关节的伸展,使得重心恢复防止跌倒。,(5)脚的迈步支撑反应指站立时在突然发生的躯体重心移动,为防止跌倒下肢自动向跌倒方向跨一步来防止跌倒的机制。(6)从膝屈位站起与第3阶段一样,在向站立动作发展时,也充分体验中间体位的姿势状态,提高躯体的控制能力。,5、第5阶段:双足步行期(12个月),(1)挑担样步态行走时双手维持平衡,肩胛骨内收背脊呈伸展状,这种姿势容易保持躯干的稳定。随着躯干平衡能力的增强,上肢挑担样姿势逐渐减少,双上肢平举的高度逐渐下降。行走时无需依靠上肢的辅助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只是帮助骨盆的回旋,表现为手腕的甩动(4岁)。成熟步态时骨盆和肩胛带的运动是反方向的。,(2)缺乏骨盆的回旋(髋关节周围肌群同时收缩)(3)宽步幅(支撑面积增大,加强稳定性)(4)整个脚掌着地(踝关节不稳定,髋膝关节过度屈曲)(5)站立位膝过伸(早期步态中的站立相)(6)步速、步数和重心移动(早期为小步跑样的快步速,重心步稳定),6、第6阶段:步行后的运动能力发育期,13岁上楼梯2岁跑2岁跳3岁下跳3岁半单腿站5岁下楼梯,思考题,什么叫原始反射?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哪些原始反射影响头颈正中位的控制?影响坐位平衡发育的原始反射有哪些?姿势与发育分哪几个阶段?完成翻身动作需具备哪些能力?,第七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15月人体基本的姿势和移动上肢精细运动(6月)手眼协调能力眼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视认知一、上肢功能的发育二、视觉功能的发育三、手和眼协调能力的发育分期四、手和眼协调能力的发育顺序,一、上肢功能的发育,1、发育特征:形状与功能手掌呈拱形、手指对掌运动、肩肘腕的协调运动、双手的协调运动、手指对指运动。大脑皮层运动神经远端关节、手指的分离运动神经支配脑干运动神经控制姿势、近端关节(对运动的精细调节、选择性运动),2、手的功能,攻伸。手面向周围环境,向其靠近基本动作类型守屈。远离危险环境,保护自己。识别对象和物体的属性触感知功能识别事物感知身体的运动变化位置觉功能,二、视觉功能的发育,1、视觉的作用对物象的理解视知觉功能节省能量,提高大脑活化水平,促进远眺大脑发育避开危险,保护个体的生存在觉醒状态、情绪的安定,2、视觉功能的发育,视觉的发育过程: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视觉的发育规律:水平方向运动、垂直方向追视、斜向追视视觉的发育阶段: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出生2个月):对人的注视、眼球的运动无法独立进行。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眼球可自由运动,进入追视和视线转移发育阶段。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眼球的精细运动辐辏运动成熟。,儿童视知觉发育过程,年龄发育状态14周短暂注视,目光可缓慢随移动物体至中线2个月目光能在水平、上下跟随物体移动904个月头眼协调好,目光可随物体移动180,并做环形跟随6个月目光跟随落地的物体,并可改变体位以协调视觉9个月较长时间注视33.5m内的人物移动12个月偏爱注视小物品18个月注意悬挂3m处的小物品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4岁能临摹几何图形5岁能区别各种颜色7岁正确分辨及摹写6、9、p、d10岁正确判断距离与速度,能接住从远处掷来的球,视觉发育的阶段阶段时间表现视觉信息反馈出生2月眼球随头颈而转动,无独立运动;无法追视手足的运动;ATNR的存在有助于向伸手侧方向注视。视觉仅可感知物体的存在。物体辨认阶段36月随头稳定性提高,眼球开始自由运动,如区分不同人的脸。两手向中线合拢时出现双眼注视手或物体。4月进入追视和视线转移。精细辨认物体7月随着翻身运动,双眼全方位协调运动逐渐成熟,出现了伸手抓物,即随手或物体的视线转移能力。,三、手和眼协调能力发育分期,第一期:手张开和双手会合期(03月)俯卧位的TLR使上肢呈屈曲状全身屈曲缓解仰卧位的ATNR会有伸腕连带动作偶尔抓物伸肘手张视觉两肩胛对称手移至正中位确认手、口之间的身体位置颈控制能力的提高视觉视线从手移向物体,功能手的发育过程:逃避反射握持反射功能手,逃避反射和握持反射的关系腕关节背伸早期触手指甲手掌尺侧逃避反射相手指伸展外展互手腕背伸屈曲腕关节手指屈曲后期触手掌尺侧握持反射拮的功能手手指屈曲内旋抗,第二期:手功能开始发育期(46月),1、本能性抓握反应定义:为伸手去抓握的复杂协调运动。时间:生后4个月开始至11月成形,持续终生。表现:由拇指与食指的对掌及掌抓握,形成各种形式的有功能抓握。触摸手的桡骨部分手旋后(桡骨反应)触觉诱导的手方向反应产生手的指向性触摸手的尺骨侧手旋前,2、发育过程,仰卧位肩胛带压在地面躯干稳定向前伸手俯卧位躯干髋关节伸展手腕过伸支撑躯干维持姿势平衡注视上臂支撑身体向左右移动上臂回旋手物品手活动、手感觉视觉信息视觉神经通道对物体的感知觉和认知觉,第三期:手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时期(79月)用眼引导手动作,大运动上肢与手功能从卧位坐位上肢伸展支撑,保护身体伸腕伸手从坐位屈膝位上肢支撑,伸腕、伸手功能发育坐位伸手抓物,目测距离正确性躯干伸展。四肢爬行手掌支撑体重手掌拱形牢固抓住物品手掌前后左右爬行手指外展伸展,手掌桡、尺侧功能分离,第四期:上肢功能熟练期(1012月),大运动上肢与手功能站立位平衡稳定上肢运动功能发育逐渐从姿势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学步以上肢的挑担样姿势来维持平衡坐位平衡稳定在视觉引导下,腕关节、手指活动分离出来,可用指尖转动物体,示指指物。前臂旋后时出现手指张开的共同运动。,四、手和眼协调能力的发育顺序,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随着躯干的稳定性增加,眼和手相互件不再受姿势的影响,手功能从整体的连带运动逐渐向手指精细运动分化发育。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展发育顺序年龄运动中心位置必要的稳定点手掌的外旋握持12岁肩和肘关节躯干和颈部手掌的内旋握持23岁肘关节和前臂肩的稳定手指的内旋握位34岁前臂和腕关节肩和肘关节稳定3指握位4岁以后手指和指关节前臂的稳定,12岁手掌外旋握笔23岁手掌内旋握位手腕微下屈上肢为一个单元活动前臂旋前腕平伸23岁手指内旋握手腕内旋34岁静态3指46岁动态3指微向尺侧倾前臂为单元活动握位,手掌活动握位,握笔末端,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抓捏上肢操作回旋无目的的屈伸到达目标抓握视注调节辐辏觉视视觉操作定视线移动向,4、从手掌抓握向手指抓捏发展5、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展,刚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反射条件式抓握屈腕尺侧握拇指指端掌根握全掌握拇指内转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桡侧掌心握腕下垂桡侧掌心握腕伸直桡指握掌心空桡指握腕上屈,6、从抓握到放开发展,刚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不能自主置放抓握一段时间双手中线玩耍一手抓握另一手不自主置放加入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笨拙至流畅的双手腕伸直双手手腕上屈精确手腕上屈放置小手交换交换小丸放置小容器中丸于小容器中,7、从防御手向功能手发展防御感觉探索功能8、从手到眼视觉扶台逃避本能抓握感知物体9、利手的发育(46岁)10、手的运动与感情的分化发育,思考题,上肢功能的运动神经支配有几种?手和眼协调能力发育的分期?,第八章婴幼儿期语言功能发育,语言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儿童语言的发育又称“语言获得”,主要指对母语口语中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发展。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1、概念语言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言语是指个体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就是语言的传递过程。,2、特征外在表现音,形社会性语言(词)生成性内容义,抽象概括的客观事物结构性意义性感受和理解听、读言语表达说、写3、相关性言语是语言的传递过程。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体现它作为交际,交流工具的职能。,4、言语的分类对话口头人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外部言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独白书面运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的过程可被永久保存和反复感知伴随思维活动产生的不出声的言语,是内部言语外部语言的内化。思维不等于内部言语发展:自我中心言语、自我指导(有外部表现的内部言语),无声的内部言语,5、言语的特点外部言语服从于交流目的,具有连贯、完整或严密性。内部言语不具备交流功能,只针对自己,结构较松散,不连贯,不完整,也不规范。6、言语的过程感知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最早获得的,是言语能力的重要内容。理解将感知到的语言符号(声、形)转换成其代表的事物(义)的过程,揭示言语信息的意义。表达个体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言语器官或其他部位的活动向别人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和记忆密切相关。,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学基础,1、语音听觉系统的发育外耳道振动淋巴液振动声音鼓膜中耳听小骨耳蜗耳蜗基底膜共振毛细胞兴奋,听感受器的发育时间器官发生胚胎4周外周部分、内耳胚胎6周耳蜗管胚胎910周成年耳蜗59月听分析器脑干部分髓鞘化6月听分析器皮质射区分化68月初步语言听觉能力2、发音器官的发育呼吸器官喉与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牙齿舌和唇,3、言语神经中枢的发育,说话中央前回下方成人言语(Broca区)听理解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1岁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语言潜能儿童集中于优势手,优势耳,左脑半球Broca区损伤运动性失语Wernicke区损伤感觉性失语,三、婴儿期前言语行为,概念:前言语阶段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产生之前的时期。前言语行为发生在前言语阶段的与言语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行为(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咿呀学语”和非语言性的声音和姿势交流现象),1、婴儿言语知觉能力的发育,言语知觉能力的概念对口头言语的语音知觉言语知觉能力的发展:听觉阶段语音阶段音位阶段阶段时间表现言语知觉1妊娠58月原始听觉反应与记忆,可大致区分乐音噪音语音初步发生2新生儿期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偏爱语音和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锅炉运行值班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籽棉加工企业市场调研合同
- 生活用水电气设施管理合同
- 高端精密机械加工及加工设备维护合同
- 破阵子中考试题及答案
-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日照辅警笔试题库及答案
- 日本驾校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宁乡县中考试卷及答案
- 建交委焊工证考试题及答案
-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翘皮缺陷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 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培训课件
- 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培训材料
- 安全培训反三违课件
- (9月3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私域流量运营策略及五大关键原则
-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背诵本
- 外墙真石漆安全培训课件
-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一)
-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