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必修教材3_第1页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3_第2页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3_第3页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3_第4页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四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第三章,第二章,思考题,1节,2节,3节,4节,一、战略环境概述,二、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历史演变,三、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四、中国在今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一、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的概念战略,这里指的是军事战略,是指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是战略指导者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和判断,科学地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可见,战略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而确定的全局性、根本性的宏观决策和规划及指导方针,是指导全局的方略。,第一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三章战略环境,(二)战略的构成要素,战略作为一种全局性的决策、规划、指导方针,通常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1)战略目的(2)战略方针(3)战略措施(4)战略力量,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三)战略的分类,根据历史时期不同,可将战略划分为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按军事行动的性质和基本样式,可将战略划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根据作战行动的时间特征,可将战略划分为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根据作战行动的主要手段,可将战略划分为核战略、常规战争战略和高技术常规战争战略;根据作战手段的使用方式,可将战略划分为实战战略、威慑战略以及实战和威慑相结合的战略;等等。,第一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四)战略环境概念,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基本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战略环境是动态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一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二、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历史演变,(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含义所谓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或状态。国际战略格局,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具有强势地位的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和态势,是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其消长、分化和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从广义上讲,国际战略格局包括了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军事格局,反映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各个领域中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的结构与态势;从狭义上说,国际战略格局特指建立在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关系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第二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二)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战略力量,就要具备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所没有的多方面的各种优势,包括:1、经济实力上的强大优势。2、国家政治力量上的优势。3、军事实力上的强大优势。4、外交地位上的强大优势。,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1维也纳格局(1815年至1871年)2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格局(1871年至1918年)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法西斯集团的战争格局(1918年至1945年)4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45年至1991年)5“一超多强”战略格局(1991年至今),第二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三、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三)“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第三点,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四、中国在今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2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示范作用3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点,1节,2节,3节,4节,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判断及安全形势分析,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1节,2节,3节,4节,一、美国军事战略,二、俄罗斯军事战略,三、欧盟军事战略,四、日本军事战略,五、印度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一、美国军事战略,(一)军事基本情况1国防体制: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最高指挥权。总统通过国防部领导和指挥全军,紧急情况下可越级指挥。战略核力量不论何时都由总统控制、指挥。2武装力量及其部署目前,美国武装力量是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三部分组成。现役部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骨干和基本作战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构成。目前总兵力约为147.2万人。,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一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二)现阶段军事战略,2001年布什入主白宫后,开始了对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大了对军事战略调整的力度,提出了新的防务战略,摒弃了克林顿时期“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战争”的理论;确定了加强国土防御、对付意外事件、准备应付非对称威胁、发展新的威胁理论等战略方针和原则;把制定防务计划的基础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基于威胁”模式转变为面向未来的“基于能力”模式。1“先发制人”战略的主要内容2对战争威胁的判断,第三章战略环境,二、俄罗斯军事战略,(一)军事基本情况1国防体制: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联邦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俄罗斯实行志愿兵役制。2武装力量:俄罗斯武装力量是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三部分组成。,第二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二)现阶段军事战略,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1关于战争威胁、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区。2关于战略核力量的运用降低“核门槛”的高度,进一步突出核力量在遏制战略中的支柱地位。3提高常规力量在“现实遏制”战略中的地位。4推行联盟战略,加强同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二点,第一点,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三章战略环境,三、欧盟军事战略,(一)欧盟一体化进程迄今为止,欧洲一体化进程已走过近50余年的历史。1952年8月,德法两国建立欧洲煤钢联合体,以经济手段入手,实现了欧洲和平,消弥了两国之间乃至整个欧洲的战争隐患。在此基础上,1958年1月诞生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使欧洲走上了消除国境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道路。1992年2月,欧盟国家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了单一欧洲货币欧元,加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并为欧洲政治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目前欧盟成员国增至27个,总人口超过4.8亿,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第三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二)军事基本情况,正在筹建中的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并非进行正常部署、防止外来侵略的常规任务部队,而是执行特定任务的兵力投送部队,其主要任务是执行自然灾害引起的普通人道使命,执行旨在冲突中恢复和平的重大使命,执行防止危机爆发的维和使命,但要求它的作战能力应达到独立应付一场局部战争的水平。其使用的地理范围不限于欧盟国家内,还包括欧洲及其周边地域,以及欧盟所关注的地区北非、中东及与欧洲接壤的不稳定地区。这支部队的兵力由欧盟成员国分派,要求各成员国在危机发生后的60天内向危机地区派出,并在该地区驻扎1年时间。,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三)现阶段军事战略,1实施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2建立独立的欧盟防务机构3在欧盟内部重组国防工业4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第三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四、日本军事战略,(一)军事基本情况1国防体制:内阁总理大臣是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和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对自卫队行使最高指挥监督权。内阁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安全保障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审议机构;防卫厅是在内阁总理大臣直接领导下处理国防事务的行政机关。日本实行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2武装力量:日本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在军事部门服务的文职人员组成。,第四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二)现阶段军事战略,当前日本新军事战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战略目标上,争当政治大国,“为建立更加稳定的安全环境做贡献”。2在战略部署上,变陆上“重点部署”为“均衡部署”,战时仍实行本土、近海、远洋三线部署。3在战略协作上,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完善自身防卫力量。4在军队建设上,走质量建军的道路,提高自卫队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第四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三章战略环境,五、印度军事战略,(一)军事基本情况1国防体制: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武装部队实施领导。现行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由总理任主席。印度实行募兵制。2武装力量:印度的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第四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五点,第三章战略环境,(二)现阶段军事战略,1在安全威胁判断上,更加强调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2在军事战略思想上,核威慑思想上升到主导地位。3在战争准备上,立足于打“有限战争”。4在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导上,重视稳步提高质量。5在军队的使用上,赋予军队“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6在作战指导上,日益强调联合作战。,1节,2节,3节,4节,第四点,第一点,第二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第五点,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节,2节,3节,4节,一、我国周边概况及海洋国土,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点,一、我国周边概况及海洋国土,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亚大国,陆地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约1.8万公里。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二)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三)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而且多军事强国。(四)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领海争端上。,第一点,第三章战略环境,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一)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4)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二点,第三章战略环境,(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是国际经济因素。二是大国关系因素。三是民族宗教因素。四是军事安全因素。五是周边热点因素。,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二点,第三章战略环境,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2)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点,第三章战略环境,2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中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有的在逐渐降温,有的仍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对中国安全影响较大的是朝鲜半岛问题和印巴之间的对立。在这两个热点地区,既存在着降温、缓和的发展趋势,又存在着升温、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对中国安全影响较大的另一热点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立。两国关系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两国政府都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不希望彼此间爆发新的战争,双方的贸易及政府官员的互访有所增加。,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章战略环境,3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节,2节,3节,4节,第三点,4台湾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由于外部势力插手,致使台湾问题变得复杂化,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紧张走向缓和,由隔绝走向交往。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增多,两岸人员交流大幅度增加,从探亲、旅游,扩大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学术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却困难重重。,第三章战略环境,第四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1节,2节,3节,4节,一、台湾的地理和历史,二、台湾问题的由来,三、台湾的军情,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21世纪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点,一、台湾的地理和历史,(一)台湾地理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接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380公里,平均宽度约190公里,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第四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点,(二)台湾的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早期居民多数来自大陆。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197年的汉代,汉书地理志记载“会稽海外有夷洲”,夷洲即台湾。公元230年,三国吴王孙权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1万多名士兵“浮海求夷洲”。后来,吴国庙阳太守沈莹写过一本书临海水土异物志,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第四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第三章战略环境,二、台湾问题的由来,(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隔绝的状态。(二)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