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项练习实数及其性质1、2学生2015秋季 初二竞赛进度一_第1页
01 专项练习实数及其性质1、2学生2015秋季 初二竞赛进度一_第2页
01 专项练习实数及其性质1、2学生2015秋季 初二竞赛进度一_第3页
01 专项练习实数及其性质1、2学生2015秋季 初二竞赛进度一_第4页
01 专项练习实数及其性质1、2学生2015秋季 初二竞赛进度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1 / 9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第一轮课内的基础知识已经学完.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们将一起考察数学知识中一些重要的 方面,有部分内容超出了课内,隶属于自招、竞赛或高中的知识,但只是描述性的定义和概念,同 学们只需要严格根据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每堂课都会从相关的课内的知识和概念说起,逐步过渡到 更深的层次. 到最后,有些题目变得比较困难,或是非常抽象,或设置了重重关卡,但往往都离不 开简单的直觉. 碰到这些题目时,需要学生和老师们共同探索,尝试不同的可能,可能过程会很艰 辛,但收获一定非常丰厚. 讲授这些问题时,不建议老师用灌输的方法,而是请老师一起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老师点拨 得越少,学生能收获得越多. 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放弃对老师的依赖,开动脑筋从各个角度来切入问 题. 老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打扫战场,解完题目后说清楚题目与基本概念、技巧之间的联系,并在 基本概念上做广泛的、扎实的探讨. 由于各班程度差异,竞赛难度的题目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选择讲或不讲,不讲的题目 由老师选择通过微信或 qq 等方式将答案公布. 第一讲 实数及其性质(2-2.5 课时) 实实数的简单历史数的简单历史 很多古文化在发展时都产生了正整数的观念、记法和运算. 对正整数性质进行完全研究的是古 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 6-5 世纪) ,并且他们坚信世界上的任何自然现象都可以最终化为 整数或整数之比(即分数) ,即“万物皆数”. 不久,学派中的一人(希帕索斯)发现了2,它无法 表示为两个正数之比,第一个无理数诞生. 由于无理数的出现危害到了毕氏学派的理论根基,希帕 斯因此被扔到了爱琴海中,惨遭谋杀. 在接下来长达 2000 年的岁月中,数学家都一直没有把无理 数当成一个数,而仅仅认为它是一个几何量(例如,2表示了腰长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长). 直到 17 世纪第二次数学危机时,才承认和接受了无理数作为数的存在,并在接下来的一两百 年中建立了完备的实数理论,推动了微积分的发展. 0 和负数的应用都主要归功于印度人, 而且从历史上来看, 它们的正式出现比无理数出现得晚很 多(公元 5 世纪和 7 世纪). 就 0 来说,很奇怪的是,即便在古希腊如此发达的古代文明中都没有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2 / 9 产生这个数,也许是那些古代文化搞不清楚 0 和“空无”、“没有”的区别是什么. 0 的出现使得十进 制位数计数法得以可能,大大方便了记录和运算. 负数最早出现在九章算术中,印度人在公元 7 世纪将其运算法则进行了完善. 西方数学家们直到 17 世纪才完全接受了负数的概念. 在整个数字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要搞清楚的事情就是:很多概念像负数和无理数一样,从其发 现时开始将被数学家们抵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没关系,数学的发现往往都不是现世有用的,如 今看似抽象、无用的概念和方法在数百年后也许就能应用在生活的方法面面. 正如庄子云:无用之 用方为大用. 实数分类实数分类 整数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分数实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数的性质归纳实数的性质归纳 性质性质 1: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存在无数个有理数: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这个性质称为有理数的稠密性,它说明有理数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数轴上,更确切一些,一条 任意短的线段上都有无穷多个表示有理数的点. 即便如此,数轴上面仍然有无数个“洞”, 若把 “水”倒在数轴上,“水”会漏下去. 即有理数稠密但不连续.有理数集还不是完备的数集. 性质性质 2: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既约分数: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既约分数 p a q 的形式的形式. 性质性质 3:实数与数轴上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点一一对应. 这个性质表明实数的连续而完备的. 性质性质 4:任意两个实数之间必存在无穷多个有理数:任意两个实数之间必存在无穷多个有理数. 性质性质 5:设:设, a b为有理数,为有理数,为无理数,则为无理数,则0ab当且仅当当且仅当0ab. 性质性质 5 推论: 设推论: 设, , ,x y a b是有理数,是有理数,nm是无理数, 则是无理数, 则 nn xymabm 当且仅当当且仅当 xa yb . 无理数的判定方法无理数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自招、竞赛考试的重点. (0)m(m 不为完全平方数)是无理数不为完全平方数)是无理数.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3 / 9 (1)反证法. 假设数 a 为有理数,则 a 可表示为既约分数 p a q 的形式,再根据整数性质去构造矛盾. (2)利用整系数方程有理根的判定定理)利用整系数方程有理根的判定定理. 设整系数方程:设整系数方程: 1 110 .00 nn nnn a xaxa xaa 有有理数根有有理数根 p q (其中(其中 p、q 为互质的整数) ,则为互质的整数) ,则 0 p a, n q a. 只要将有理根进行代入即可得到该判定定理.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 1. 25的平方根是 . 729 相反数的立方根是 . 2. 17 的六次方根可以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为 . 3. 已知21.414,204.472, 200 ,0.002 . 4. 3的小数部分是 . 绝对值小于91的所有整数有 个. 5. 若 2 2 11 2xx xx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6. 已知 2 9241643xxx,x 的取值范围是 . 7. 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1.6 ,0.657 . 8. 分数指数幂 m n p 化为根式可以表示为 . 9. 当221x 时,代数式 2 24xx的值为 . 10. 找到一个整系数方程,使得其根为23,它是 . 11. 已知, a b都是有理数,且23ab,则ab . 12. 已知方程 2 3 1360 xxa有有理数根,则有理数 a 的值为 .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4 / 9 13. 判断正误,错的举出反例. (1)两无理数之和一定为无理数; (2)有理数和无理数之和一定为无理数; (3)有理数和无理数之积一定为无理数. 【自招部分自招部分】 14. 证明:2是无理数. 15. 证明: (1)23是无理数; (2) 3 23是无理数. 16. (复旦附中)证明: (1) 若 a,b,ab均是有理数,则a、b均为有理数; (2) 若 a,b,c,abc均是有理数,则a、b、c均为有理数.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5 / 9 17. 证明:2730是无理数. 18. 已知 121ff, 21,1,2,.f nf nf n n , 记 n a表示 f n的个位数码, 求证: 12 0. . n aaa是有理数. 19. 证明:任意有理数都能化为有限个分母为完全平方数的单位分数之和. 20. 证明或证伪:存在无理数, ,使得 是有理数. 21. 证明:不存在这样的两个既约分数,它们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整数. 22. 求不定方程 222xy的有理数解.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6 / 9 23. 若, ,a b c为两两不相等的有理数,求证: 222 abbcca 是有理数. 24. 化简下列各式: (1) 用分段函数表示: 222 69441025xxxxxx; (2) 33 2525; (3) 33 8181 3333 aaaa aa 25. 设 s 为大于 4 的整数,存在两个实数 u,v 满足uvuvs ,求证:u,v 都是无理数.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7 / 9 26. 求 6 23的整数部分. 27. 已知32x ,求 65432 2 22 322xxxxxx的值. 28. 设 axb S cxd ,, , ,a b c d是有理数,x 是无理数,求证: (1) 当bcad时,s 是有理数; (2)当bcad时,s 是无理数. 29. 设正整数 n 是非完全平方数,a,b 是两个正整数. (1) 求证:n必介于 a b 和 anb ab 之间; (2)求 a b 和 anb ab 之中更接近n的数.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8 / 9 30. 若是有理系数有理系数 12 ,., n a aa(1n)的代数方程 1 110 .0 nn nn a xaxa xa 的根,那么 叫做代数数. 请证明: (1)每一个有理数都是代数数; (2)2,黄金分割比,cot22.5也都是代数数. 【竞赛部分竞赛部分】 31. 证明:若既约分数 p q (p,q 为正整数)是循环小数,则其循环节位数不超过1q位. 32. 证明:2, 3, 6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12 教育数学竞赛与自招专题复习 _ 9 / 9 33. 如图,给出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