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11.ppt_第1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11.ppt_第2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11.ppt_第3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11.ppt_第4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1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目录,1适用范围2编写依据3人员技术培训4采样质量保证5样品保存质量保证6样品制备质量保证7分析方法选定8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9外部质量控制,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编写依据,1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2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技术规定4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前处理)技术规定5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技术规定,3.1采样人员培训,了解布点原则,掌握采样技术规定及质量控制要求,正确使用采样工具。掌握普查区、重点区域和背景值三大类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采样方式、样品重量、样品编码规则、样品运输和保存条件等技术要求。了解土壤分类方法、在现场能够正确辨别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复杂地区必要时可聘请土壤分类专业人员)。正确使用GPS定位以及航迹的保存和导出。,3.2样品制备人员培训,掌握土壤样品加工处理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了解样品制备的环境要求,避免样品间的沾污;掌握样品干燥、研磨、过筛及分装等方法,正确使用制样工具;掌握样品编码规则、交接方式和保存技术。,分析人员应熟悉土壤调查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掌握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仪器操作方法及仪器校准方法;掌握样品分析过程中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熟悉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程序;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3分析人员培训,3.4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掌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采样、样品制备、样品保存和样品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规定及相关控制措施;熟悉质量控制样品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核查手段;掌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质量跟踪方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定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2004年12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展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的请示200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土壤调查专项工作2005年度,环保总局组织一省三市土壤调查试点2005年11月,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4.1定点、标绘和记录,根据点位布设方案,结合地形图和具体实际情况、使用GPS确定采样点位,并在现场完成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标绘,GPS定点及航迹记录要求见附录A,1、布点技术规定简要介绍,面点原则要求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分级控制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2、资料收集及点位编码要求,2.1硬件设备辅助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采样单位备件数码照相机:现场布点场景拍照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绘图仪:地图数字化彩色打印机:简单制图、调查结果展示扫描仪:图件数字化GIS软件:ArcGIS软件工具,2.1硬件设备,底图(电子地图、纸质图)以1:25万电子地图土种或污染场地采用1:1万1:5万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采用1:10万1:20万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采用1:25万,2.2资料收集与分析,1)调查区域背景资料地理、地质和地形地貌特点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人口与健康状况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状况工业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2.2资料收集与分析,普查点位基本资料(建立点位档案)点位基本信息:点位经纬度,点位所在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区域内地貌类型。点位周边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林、牧业等资料(生产情况)。点位所在网格内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水资源分布情况,水文水质情况。点位所在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历史污染源变化情况。点位资料:简明、有用、便于填报(现场所见和调查收集),2.3图件资料,土壤类型图(图例)地形地貌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图例)污染源分布图土壤调查历史布点图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电子和纸质)采样期内场景照片,2.4布点编码,320582036080,12位,1-6位:地区代码(电子文件),7-9位:点位数编号,10-12位:采样剖面的深度下限值,3、土壤调查布点技术要求,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按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划分土壤调查区域普查区域(针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3.1普查区域,普查区域重点指耕地、林地(原始林除外)、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区域调查全区域作为普查区域,普查区点位布设,注意的问题:备选网格密度须以基本网格倍数为原则。,普查区域调查点位布设,布点方法:网格法均匀布点国家将网格分到省省按市域范围切割各市点位图,转换出点位经纬度坐标(表格)以省辖市(地级市)为单位,根据经纬度坐标进行现场勘查、定点采样前完成点位编码(前九位),后三位采样实施期间完善,不同尺度网格数据,8Km网格,40Km网格,32Km网格,20Km网格,16Km网格,8Km网格,4Km网格,2Km网格,网格布点注意问题,不同尺度的网格嵌套、重合网格交差点、网格中心点在不同尺度网格中布点的重合性对区域交界布点影响,江苏省各市8x8网格布点数,采样点记录,现场填写采样记录表进行GPS卫星定位,用数码相机记录采样点周围情况,在采样点位分布图上做出标记,表6土壤现场采样记录表,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发生分类的土壤分类系统,根据是在1992年汇总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撰中国土壤时而拟定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该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等有关人员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特征期土壤培训班已经将数据分到各省,土壤类型代码表,土类和亚类,土类在一定的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成土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