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_第1页
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_第2页
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_第3页
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_第4页
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近年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襄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农村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探索专业大户承包、龙头企业流转、专业合作社经营、委托代耕代种等模式,推进规模经营。二是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建设农村“三资”监管及产权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村承包合同纠纷调解仲裁平台,、规范农村经营管理行为。三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推进以股份合作,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立成员共有、民主共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制度。四是农村金融创新。开展土地经营权证和土地流转合同质押贷款,拓宽农村贷款融资渠道。2/9二、我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情况(一)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促进土地规模流转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城镇化、农业机械化、农民市民化为契机,通过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万多亩,规模流转面积(30亩以上)达万亩。我市主要实行以下几种新型土地经营模式。1、龙头企业流转模式。即引进龙头企业以租赁等方式整体流入土地,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公司基地”的模式发展规模经营。如乾兴农业公司与襄州区双沟镇陶王岗村、赵寨村712农户签订了1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建立标准化出口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日产出口蔬菜50吨,年产值8500万元,创汇1200万美元;谷城县五山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襄城区卧龙镇等以龙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相关企业与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近2000亩,建立龙虾养殖基地;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以蔬菜、花卉生产为主导产业,相关企业与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近万亩,建立蔬菜、花卉基地。2、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即由一个“能人”牵头组织同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农业生产开展全程服务。如老河口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租赁农民土地1200亩,从事养殖业;古驿镇3/9孙寨村三组组长司应忠带动103户农民发起组建驿寨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种植品种10多个,年产蔬菜4万多吨。3、专业大户承包模式。即由农业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通过各种渠道承包农户土地,开展集中连片生产经营。如黄龙镇种粮大户李功成承包土地面积5000多亩,年产粮食3000吨,多次被授予“种粮大户”、“种植大户”的称号。4、委托代耕代种模式。对因外出打工、缺乏劳力而无法耕种、可能撂荒的土地,由农户委托村集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耕种,农户只需支付一定费用,所产粮食归农户,真正实现了“两头增收”。如国家级示范社襄州区张家集镇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对农户承包的土地采取全托管或部分托管服务的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决了“谁来种田、怎样种好田”的问题。2016年双丰收合作社的土地托管面积已达85000亩。5、土地股份经营模式。我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都已注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老河口市茂富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于2016年5月8日,并在当月挂牌,成为襄阳市第一家注册登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襄州区张家集镇4/9何庄村幸福美满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6日,入股农户350人,面积350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民成为股东通过保底分红等收益分配机制的保障,增加了农民收益。6、家庭农场模式。今年以来,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农委与市工商局联合发文,出台了我市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向农民群众深入宣传家庭农场的优势特点、创建方法、发展前景、优惠政策等,在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土地规模经营较好的村组,催生了韩付贵等3家现代意识较强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实现了家庭土地规范经营。(二)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三大服务平台1、大力建设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在资金管理方面,资金代管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完善制度,统一手续,收入支出实现程序化。在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做到处置公开化、合同化。在网络监管方面,对现有三资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升级,完成三资监管平台网络化管理建设,实现三资管理实时监控。2016年10月,我市襄州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2、大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初步形成了“村级服务、镇级交易、区级监管”5/9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在各县市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一是全力打造区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目前虽然各县(市)区建有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建设标准不够高,办公环境不够好。为此,今年6月我市在南漳召开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现场会,切实解决土地流转平台建设问题,以此促使襄阳土地流转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按照农业部规定的统一标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建设,完善“两室两庭(仲裁庭、合议调解庭),两系统”(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音视频显示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并配备数字化的庭审设备,最大限度地改善襄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办公条件。三是全力促进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按照制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并提升全市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实现镇(办事处)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设施、有制度、有交易程序、有流转信息公示栏等“七有”标准。3、大力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襄阳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南漳农村产权交易所已在今年3月正式运行,为辖区内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6/9发布信息、组织招投标等服务、履行产权交易鉴证职能;同时开展交易策划、产权经纪、培训辅导、委托管理等相关配套业务。其他各县(市)区也在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场所建设,这将更进一步盘活襄阳市农村集体“三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三)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实施三大富民工程为进一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增强信贷支农力度,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2016年以来,襄阳市积极行动,大胆探索,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积极开展“富民兴社诚信创业计划”推进工程。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农村经营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襄樊分行关于开展“富民兴社诚信创业计划”的意见的通知(襄政办发201671号)精神,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融资。有效缓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2、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推进工程。近年来,襄阳市农委经管办与襄阳市银监分局探索尝试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的路子与途径,出台了相关文件,2016年,依照襄农经发20163号襄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办法(试行)和农银襄发【2016】61号关于推进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通知精神,协调市农行与部分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经济效益7/9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开展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目前,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质押面积达1500亩,贷款额度达到300万元;陶家巷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质押面积达850亩,贷款额度达到300万元。3、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集合贷”工程。今年,我市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发出一款贷款担保产品“集合贷”。该产品具有利率低、周期长、额度大、无抵押、手续简单等优势,3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组成联保体就可向市农业担保公司事情贷款担保,第一期发行规模3000万元,单个合作社担保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四)创新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我市是全省第一批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以下简称“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单位之一。XX年,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村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新模式。当年10月,檀溪村正式变更为檀溪湖社区,并正式挂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经过几年艰苦实践,探索出分权不分产、发展不征地、营运不经营、分红不分利的“檀溪模式”,创新了“三资”管理方式,推进农村集体8/9产权制度改革,促使集体经济稳步发展。XX年1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襄樊召开了试点工作现场会。截止目前,全市已有个城中村完成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涉及6085户,24470人。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我市“三村”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产权机制的有效创新极大地加快了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增值。到2016年底,檀溪村各项资产达到亿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500万元,人均年分红收入达到3600元。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新工作保障(一)统一思想,强化领导。成立襄阳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市农委、财政、发改、国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试验项目实施工作。(二)精心论证,确定方案。一是邀请专家学者。积极邀请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经管总站站长陶怀颖、副站长贾广东等领导到襄阳视察,指导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工作;二是实地调研考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9/9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层,与镇、村干部面对面座谈,就如何开展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对改革试验推进工作提出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