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明一中 2016年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大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 课内基础 ( 26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 窃 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北海虽 赊 赊:远 D 适 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到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树之以桑 B左右欲刃相如 C叩关而攻秦 D而相如廷叱之 3下列句子不属同类句式的一项是 ( )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 奚以知其然也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今之 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 锲而不舍, 朽 木 不折 C阮籍 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D衡 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大将军邓骘 奇 其才,累召不应 填然 鼓 之 商君佐之, 内 立法度 故令人持璧归, 间 至赵矣 谨拜表以 闻 空以身 膏 草野,谁复知之 宁许以 负 秦曲 2 单于 壮 其节 天下 云 集响应 A / / / B / / / C / / / D / / /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23 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 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C敬称即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如“家”。用于称别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别人父亲);家母、家慈(称别人母亲)。 D古人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8 分) ( 1)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_, 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 2)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与韩愈师说的“ _, _ ”的思想一致。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酒祭月、寄托苦闷的诗句是“ , 。 ” ( 4)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 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_, _。 ” ( 5)在逍遥游中描绘鲲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 _。 ” 3 (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中,辛弃疾提到刘义隆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_, _, _。” ( 7)登高道出郁 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 _。 ” ( 8)锦瑟一诗中 “ _, _。 ”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二、古代诗文阅读( 4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1 题。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 义为“豆卢”,因氏焉。父宁,柱国、太保。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勣聪悟,有器局。少受业 国子学 ,略涉文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以勣勋臣子,封义安县侯。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明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烧当 羌 因饥馑作乱,以勣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 勣 马 足 所 践 忽 飞 泉 涌 出 有 白 鸟 翔 止 厅 前 乳 子 而 后 去 民 为 之 谣 曰 我 有 丹 阳 山 出 玉 浆 济 我 民 夷 神 鸟 来 翔 百 姓 因 号 其 泉 为 玉 浆 泉 后丁父艰,毁瘁过礼。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 。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以母忧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月余,拜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勣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经四旬,势渐迫。勣 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为北道行军元帅以备边。岁余,拜夏州总管。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后为汉王谅纳勣女为 妃 ,恩遇弥厚。 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其年卒,时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4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勣马足所践 /忽飞泉涌出 /有白鸟翔止 /厅前乳子而后去 /民 为之谣曰 /我有丹阳 /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 /神鸟来翔 /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B勣马足所践 /忽飞泉涌出 /有白鸟翔止厅前 /乳子而后去 /民为之谣曰 /我有丹阳山 /出玉浆 /济我民夷 /神鸟来翔 /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C勣马足所践 /忽飞泉涌出 /有白鸟翔止 /厅前乳子而后去 /民为之谣曰 /我有丹阳山 /出玉浆 /济我民夷 /神鸟来翔 /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D勣马足所践 /忽飞泉涌出 /有白鸟翔止厅前 /乳子而后去 /民为之谣曰 /我有丹阳 /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 /神鸟来翔 /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3 分) ( ) A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B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C爵此处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卢勣继承的“楚国公”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D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处指汉王的妻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豆卢勣出身名门,爱好学习。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卢宁的儿子,在任左武伯中大夫 时,觉得自己五经未通而请求辞职继续求学。 B豆卢勣遵守孝道,恪守礼制。父亲去世,他哀痛伤心,居丧守孝超过礼制要求;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 C豆卢勣不畏强贼,出奇制胜。面对王谦叛军凿城为穴、引水灌城的紧迫形势,他率兵坚守城池数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袭击叛军,并以少胜多。 D豆卢勣深得民心,极受恩遇。他担任渭州刺史,有关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传说广为流传;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别恩赐。 11翻译句子。( 10 分) (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何。( 5 分) _ ( 2)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5 分) 5 _ (二)文言文阅读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15 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 冠之,以未奉 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 责难陈善 ” 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 “ 子吾所厚,亦为此也? ” 慎行从容对曰: “ 正以公见厚故耳。 ” 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 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 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 “ 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 ”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 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节选自明史 于慎行传) 确的一项是( 3 分) ( ) 率以翰林大僚直日 /讲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 /沈一贯 /陈于陛咸以史官得 /之异数也 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 /与张位及王家屏 /沈一贯 /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 /异数也 6 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 /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 /沈一贯 /陈于陛咸以 史官得之 /异数也 直日讲无及 /史官者慎行 /与张位及王家屏 /沈一贯 /陈于陛咸以史官得 /之异数也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冠之 ” 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十八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B. “夺情 ” 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 C.“ 东宫 ” 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 “ 册立 ” ,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 D.“ 乡试 ” 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 ,人们把中试者称为“举人”。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赏。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请,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不对。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 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 10 分) (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5 分) _ (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5 分) _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11 分) 台城 7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 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 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 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 个?请简要赏析。( 5 分) ( 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9 分,每题 3 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 ,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 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 8 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 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 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7下列各项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3 分) ( )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9 C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 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 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 B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 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 上。 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四、语言文字运用( 6 分) 20. 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 1999 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旨在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 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6 年 9 月, 会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请指出今年会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10 ( 4 分) 21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图中数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的规律。请你概括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不超过 20 个字),并指出应对措施。 ( 2 分) 五、作文( 60 分) 22.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称“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 怕。”针对质疑,当地文物部门回应称,长城是国宝,此次修缮长城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复,每一步都符合规定。 山西泽州因挖 300 万吨煤拆掉被称为“活化石”的明清古村,河南新郑因新型社区建设拆古建筑群,陕西韩城以“保护改造”为名拆古民居,云南大理因国道扩建拆古城墙,广东惠州明城墙因丧失防洪功能被拆。 修缮的长城“合规”却为何引发网友吐槽?古建筑不合时宜被拆又为何让人扼腕叹息?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11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 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参 考答案 1 ( 3 分) A 解析: 窃,私下 里。 2 ( 3 分) C 解析: A 项“树” ,名词用作动词 ,种 ; B 项“ 刃 ” ,名词用作动词,杀; D 项“ 廷 ” ,名词用作状语, 在朝廷上。 3 ( 3 分) A 解析: A 为判断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4、 ( 3 分) B 解析: A 项为 “一般人”; B 项古今一致,腐朽的木头; C 项为“ 狂放,不拘礼法”; D 项为“ 官吏初到任 ”。 5 ( 3 分) D 解析: 名词作动词 ,其中“水”, 名词作动词, 游泳;“鼓”, 名词作动词, 击鼓。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其中 , “ 奇 ”, 认为 奇 ;“ 壮 ”, 以 为壮,认为 壮。 名词作状语 ,其中,“内” ,在 国内;“ 间 ”, 从小路 ;“云” , 像云一样。 使动用法 ,其中,“闻, 使 听到;“ 膏 ”, 使 滋润肥美 ;“ 负 ”, 使 承担 。 6. ( 3 分) D 解析: A 项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项“除” :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 ”C 项“令尊” 是 对 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堂是 对 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家父 是对说话人自己的父亲的谦称,家母是对说话人自己的母亲的谦称。 7. ( 8 分) (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3)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4)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8 D ( 3 分)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出一股喷泉。又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 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 13 浆泉。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曰”后应停顿;“山”“神鸟”“百姓”等作主语,前面应停顿。 9 A ( 3 分) 解析: A 项表述错误,国子学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10 ( 3 分) B 解 析: B 项“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错误,根据原文来看,他回到京城守孝,是因为母亲去世。 11翻译( 10 分) ( 1)( 5 分)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劲的弓弩守卫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译出大意给 2 分,“良将”“劲 弩”和“信臣”“精卒”之间补充动词 2 分,“兵” 1 分。) ( 2)( 5 分)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译出大意给 2 分;“以”“第”“顾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2.( 3 分) C 。 抓住意思来断句, 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是为少见 。 13.( 3 分) A 20 岁行“冠礼” 。 14.( 3 分) C 是前往抄家 ,还有 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对 ,“韪 ”,是的,对的。 15.( 1) ( 5 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 ,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 ,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 ,放上一只杯子就不能动了 ,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 “ 覆 ” , “ 为 ” , “ 水浅而舟大”判断句式, 各 1 分,语句通顺得 2 分 ) ( 2) ( 5 分) 皇帝更加不高兴, 因为他 要挟皇帝,怀疑圣上 他、 ,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 (“ 责以 “ 要 ”“ 夺 ” 各 1 分,语句通顺得 2 分 ) 16.( 11 分)( 1)( 5 分)怀古诗。韦诗前联中“空”字用得最妙,有“白白地”“徒劳地”之意。六朝像梦一 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寂寞地叫着。一个“空”字既客观表现了台城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刘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是“竞”,有“竞相”之意。 14 它用道出了六代的奢华无比,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以上每点各 1 分) ( 2)( 6 分)思想内容上:韦诗重写今日之破败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刘诗重写昔日之荒淫无度,暗含对晚唐统治者的讽谏。(以上每点各 1 分) 表现手法上:韦诗融情入景。借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拟人。“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出 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 刘诗借古讽今。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两首诗能够各答出一点并都加以分析,即可得 4 分。) 17( 3 分) D(文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18( 3 分) A(“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19( 3 分) D (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 20( 4 分)用 20 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 016 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 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 以上每点各 1 分,答出 4 点即可满分) 21.( 2 分)遗忘规律:从记忆开始,遗忘就开始,而且先快后慢。 ( 1 分) 应对措施: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1 分) 60 分) 【参考译文】 (一 )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 (1568),考中进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是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 15 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高兴,曾经大书 “ 责难陈善 ” 四个字赏赐给他,这在词林诗 界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满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阳从中阻拦,没能递入宫中。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 “ 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 ” 于慎行从容自如地回答: “ 正是因为您厚爱我的缘故。 ” 张居正很不高兴。于慎行不久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原职。晋升左谕德,主持日讲如故。当时张居正已被追究论罪,侍郎丘木舜前往江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给他,称张居正的母亲年老,诸位儿子在覆巢之下,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应该推及明 主覆盖之恩,成全大臣曾经侍候皇上的情谊。话语极为诚恳真挚,当时的舆论也认为他是对的。他由侍讲学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职,负责詹事府。不久,升任礼部尚书。 万历十八年 (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日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