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西湖一文教学的探索1西湖一文教学的探索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6作者唐婉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于是,三天的语文课都在不停地解生词,写生字,背课文还是放在课外作业中完成的。可是我用了三天的语文课时间讲解的生词意思,方明一句活生生的现场描摹,干净利落地给解决了,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西湖一文的教学定位究竟在哪儿西湖教学成了我的心病。二、寻找西湖教学出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心病不除,人难安。这学期重新面对西湖一文,有一种曾经舍弃的冲动。但是直到上课,也没能辟出一条新路。“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我默默重复着方明的话。“哈,还真是的。”方明同学的灵气把我的目光牵向小花园,一片葱绿的树木掩映一方小池塘,自自然然,透着一种未琢的秀美。继续看,竟觉得学校的小花园还真有点西湖微缩景观的味道呢。也在那一瞬,我知道下面该干什么了。三、走进“西湖微缩景观”我要把学生领进“西湖微缩风景区”。出发前,我说“我们一起到小池塘边,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静下心好好感受,看谁能从学校的小花园里找到西湖中的词和句。”学生激动不已,立刻把书翻开再读,然后带着书,欣欣然出发。刚接近小花园,就有学生就叫起来“瞧,绿树丛中有几座假山。”“眼睛真亮你能完全看清假山的样子吗”我趁势追问,“想想在课文中找一个什么词用进去就妥帖了”。“掩映,掩映,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学生快活的声音,我听着真惬意。“老师,我们是远远地看,应该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6放眼远眺,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真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接下来,我的耳朵里不时飘进兴奋、激动的声音。“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可以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明净的池水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平静的池水犹如一面银镜。”“这池水怎么可能像银镜,想想应该怎么改”“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硕大这个词多好呀,平时,咱们哪见过这么大的镜子呢,真是超大号的,只有大自然才有权利拥有它呢。”池水边、清风中如此言来语去,一时分不清谁和谁的声音,很像余光中先生提及的自然有趣的滚雪球式谈话。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疑问迭起,妙语如珠,西湖中的好词佳句上面加点的词句在学校小花园这方天地里找到新“家”。似喋喋不休,有娓娓之感。如此交流只苦课短。“同学们,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池水荡漾,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6在夜色中你一定会看到另一番美景。今晚和家人到葛仙湖公园当地公园散步时,别忘了寻找西湖边的感觉。”我相信学生会找到西湖那“岸边的华灯倒映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泛舟湖上,天上人间,溶溶月色”之景。眼前有景,心中生情,景美情动呼之即出。手舞之,足蹈之,我和学生吟咏西湖而归。四、后补西湖教学笔记一篇词藻华丽的课文,没按正常的程序和课时去教,却全然融入学生心中,这并不是我当初所能预料的。在带学生走进小花园之前,我一直为自己没在课堂上讲点什么而内疚。因为没有实际的教学步骤,备课本上也一直难以着落文字。当今天我上完这节虽没有多少可观性但对学生颇有价值的课时,我的备课本上关于西湖这一课,仍没有具体教学步骤和环节,只写出了下面一段提示今后的文字,且作备课补记吧。西湖这篇课文如何教本课句句是景,字字都美,我想这种语言文字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的。但现在问题是学生如何学靠教师讲解还是用其他方法我认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老师讲解,讲解也不是教学惟一方法。我认为教学前首先得判断文本属于哪种语言是学生能交流的伙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是借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是文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6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需要老师讲解、启发,然后自己咀嚼、推敲、探讨、交流,才能逐渐体悟其妙处。判断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我静下心,从言语这个角度看西湖,我觉得它属于适合儿童发展的借鉴式语言。虽然有许多生词新句,但并不是那种需要准确定义和“挖地三尺”方可体悟的词句它只是学生写景的语言范本,最重要的是运用。这么一定位,再回头看就理解了当初为什么教了三天竞和没教一样。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堪讲,尤其是这种借鉴式语言的文本,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解所能奏效的。不如把枝枝丫丫的教学环节缩水,然后提供一定的情景如将文本中静态的“西湖”转化为生活中动态的“西湖”,让文本语言寻得“附着点”,并在学生的运用中“复活”,最后在内化中走向“重生”。当然,如此轻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