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 _第1页
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 _第2页
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 _第3页
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 _第4页
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建立资信信息网升级服务惠农家县农村信用社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惠及三农经验介绍COLORBLUE县农村信用社从2016年开始,为全县4万余名农民建立了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实现了全县信用社自2002年以来各种农户资信与经营信息的共享,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农信社优化信用环境,升级支农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春节拜年,访亲问友,说“过年好、恭喜发财”等吉利话,是应有的礼节,但从2016年春节开始,在的农村,拜年最流行的一句话却变成了“你家上了网没”,“大礼包收到了吗”,不了解的人听的一头雾水,而的农民则会高兴地回答“咱也上了网,大礼包也拿到手了,今年的生产更有信心了”这“上网”就是指县信用社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大礼包也就是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的信息反馈,对应要求分类送去的科技书籍、致富信息等新年礼物。一、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突破支农瓶颈2001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不断扎实推进“信用2/8工程”,到2016年,各基层信用社获取了全县80以上农户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资信,拥有了发放农业贷款的第一手凭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其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随着信用户和年份的增加,每个信用社都陈列了大量的信用档案,一个普通的农村信用社的档案就达到了十几档案柜,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不仅难以查找应用,服务对象狭窄,而且难以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资信档案只是针对信用户,还有很多农民没有得到信用社的服务,信用社传统的吸储、放贷式的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因“户”制宜为农民提供及时、多元化的服务,如何使支农贷款在有效时间内实现增值,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助推器”,如何更大范围地为全县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课题摆在了信合人的面前。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理事长提出了“架设信息千里眼、提升服务惠三农”的口号,从2016年4月份开始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出详细的信息收集操作办法,利用230个工作日,完成了将全辖80的农户2002年以来的资信经营信息的微机录入工作,实现了信息资源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变传统的文本档案为微机档案,使用更加快捷方便。点开信息共享网,全县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未来收支情况及所需服务记录详细,一目了然;二是变简单记录为多元化3/8录入,从农户、商户的家庭人口、住址、生产经营情况到生产、消费计划,前景预测等,数字、内容、分析一应俱全;三是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在工作人员每天的下乡服务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如曲村信用社为每名信贷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在了解农民经营情况随时更新数据,回到信用社完成录入,确保信用社能够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在开展评定信用户等相关工作时,打开笔记本电脑,包片各村的信用户情况赫然在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束了“抱着档案串乡村”的历史。至2016年3月底,县农村信用社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络共录入农户42068户,商户831户,企业137户,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和,其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二、放大“信用工程”效应,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信用社吸储,农户取得贷款都是凭借信用,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是金融支农的首要前提。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建设以往只有本辖区信用社掌握的情况,现在在全县范围内共享,使信用社各级贷款发放人对贷款投向、支持项目前景都有了全方面了解,对农户、商户资金使用的指导上也做到了有的放矢。定期更新农户资信记录,及时掌握农户的生产规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当农民缺乏了资金时,按规定程序及时发放贷款,很好地解决了农民不知如何贷款、贷不到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4/8从源头上遏止了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逃废信用社债务等不良行为,为加强贷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让守信用的人贷款更方便,赢得发展先机;让不守信用的人无处贷款,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反省,提高了贷户的信用意识。高显镇农民吴某,在2001年曾在高显信用社贷款5000元,由于其信用意识不强,没有坚持按月结息,在信息网上形成了不良记录。其在2016年8月看中了贩运药材项目,为取得贷款他自作聪明的跑到城关信用社申请贷款,结果被告知信息网上存在不良记录,不予支持。看到同村其他人在取得信用社支持后顺利起步并取得良好效益时,他懊恼地说“信息网就是跟在身边的法眼,不讲信用可真不行啊”信用户年检相关工作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点工作,一般都需要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拥有了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信用户的续评、升级、淘汰工作在三到五天内便可完成并进行公布,信息网成了“信用网”,个人“诚信度”一目了然。通过提高守信户的授信额度、淘汰失信户等奖优罚劣措施,使大家明白信用赢得发展,信用就是财神。贷户们也由等待催要变为主动还贷,争取更多支持。乐昌镇农民闫辉阳2002年被评为信用户后取得贷款后,在信息网上无任何不良记录,不但很快获得一级信用5/8户资格,而且授信额度也提高到了3万元,他买车跑起了运输,由于信誉度高,生意也很红火。取得了年收入六万元的良好收益,他逢人便说“谁都说我是白手起步,其实我是靠信用致富”2016年建网后,农信社结息率首次突破100,达到,2016年更是高达121,2016年按月结息率达到了,较2016、2016年分别增长了7和。三、彰显共享网络魅力,服务全面升级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的建成与使用,不仅提高了信用社的服务效率,而且使支农服务由“资金”服务的点拓展成为“信息”、“经验”、“科技”“合作”的服务面,服务升级,效果更加明显。1、快速提供共享信息,解除农户危难2016年12月,禽类疫病传播到了县东宁村,急坏了养鸡户李伟明,下乡走访的史村信用社信贷员郭爱民得知情况后,马上登陆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查到了西常信用社扶持的周庄养鸡能手常浍河的鸡群一个月前出现过疫情,并防治成功,于是马上联系,前往取经,由于措施及时到位,在两天后成功地解除了疫情,大大减少了鸡农的损失。2、协调“冤家”联盟,组建合作组织,实现产销双赢。6/8通过查询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采取协调同区域相同经营项目农户合作的策略,进一步对农业规模化、合作化组织进行资金倾斜,和乡镇一道促成建立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强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现今县星海大棚蔬菜协会、周庄蛋鸡协会、里村红提葡萄协会、北董大蒜协会等十余个协会正在发挥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以西常信用社扶持的星海大棚菜园区为例,先是在2002年由西海、东海两个村几户农民种植,但由于缺少资金,信息闭塞,始终没有形成规模,西常信用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累计投放贷款1300多万元,支持附近县册、羊舌、王村等七个村加入联合种植行列,建立了种植户合作协会,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又形成了品牌效应提高了经营利润。目前,已经形成连片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的大棚园区,由于这里温泉水浇灌,地温高,蔬菜品质绝好,所生产的蔬菜常常被太原、临汾、运城等县市的菜贩抢购一空,一个棚一名妇女既可管理,每个棚年收入可达万元,比一名壮劳力外出务工的收入还多。目前,西海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4363元。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还可起到启发、传播经验的带动作用。2016年7月,乐昌镇安吉村的几户村民种起了大棚菜,但由于“单兵作战”,满足不了外地客商批发需求,7/8技术不高,蔬菜产量低口感差,效益一直不好。城关信用社信贷员王晓伟通过搜索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建议他们学习星海大棚菜的管理模式,在信用社的大力协调下,安吉村建起了种植合作协会,实行园区化管理,短短半年时间就发展到了28棚,每栋棚的年收入也增长到了近两万元。3、连结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北董信用社通过查阅、分析,支持地处大蒜基地附近、交通便利的南下郇村发展糖蒜加工业;西常信用社通过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掌握了养鸡户的准确信息,成功扶持建起乡巴佬鸡蛋加工厂等等,不仅利用资信经营信息共享网发现资源,成功开发项目,而且增加了农村就业人口,提高了农民收入。4、扩大服务群体,提升社会形象。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随时掌握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为相应人员配备“天河卡”,及时宣传“天河卡”功能,使农村在外挣钱,家门口取钱,解决了农民带现金回家的后顾之忧。在近期工作中,我们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