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1页
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2页
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3页
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4页
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赴湖北省渔业发展的考察报告湖南是内陆水产大省,素称“鱼米之乡”,渔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惠渔政策,致力改善养殖设施,增殖渔业资源、优化渔业结构,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省渔业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去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655万亩,水产品产量万吨、渔业总产值280亿元。一些渔业大县的渔业产值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可以说,渔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为借鉴湖北省渔业发展经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3月26日至28日,省畜牧水产局邀请省人大农业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派员一同到湖北省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考察组重点看了洪湖、仙桃、石首三个市县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专业育苗基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还看了长江天鹅洲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听取了湖北省水产局及有关市县发展现代渔业的情况介绍,了解了湖北省省级财政支持渔业发展并利用中央现代农业资金支持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渔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养护渔业资源等方面的好做法、新成效。通2/8过考察,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交流,看到了差距,得到了启发。一、湖北省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增加渔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中央现代农业资金支持渔业发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淡水产品加工出口、渔业品牌创建、渔业科技创新、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湖北省现代渔业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1、养殖规模大。湖北省现有水域面积2500万亩,宜养水面1360万亩,居全国第一。2016年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1020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万亩,占54;水产品总量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万吨,占,捕捞产量万吨,仅占;养殖面积和水产品总量均列全国淡水第一位。2、产业特色明显。湖北省按照“一鱼一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76。小龙虾、黄鳝、鮰鱼、河蟹、甲鱼、黄颡鱼、青虾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基本形成。2016年湖北省小龙虾产量万吨、黄鳝产量万吨、黄颡鱼产量万吨,列全国第一位;甲鱼产量万吨、鮰鱼产量万吨、列全国第二位;河蟹产量万吨、青虾产量万吨,列全国第三位,其中黄鳝和小龙虾的产量更是占到全国的50以上。3、产业化程度高。湖北省现3/8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36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32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2016年该省淡水加工产品产量万吨,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水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加工产品涵盖冷冻品、干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制品、鱼糜、保健制品、生化医药制品和休闲食品等11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湖北省也是全国淡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年水产品出口量约3万吨,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其中小龙虾、斑点叉尾鮰的出口量占全国的60。4、现代化进程快。湖北省近年把标准化大县板块建设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助推器,按照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板块基地和水产大县创建,极大地推动了渔业集约化和现代化进程。主要板块基地基本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鱼池鱼舍标准化、道路交通网络化、供水排水机电化、养殖生产专业化、养殖模式高效化、产地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八化”格局。到2016年,湖北省高标准集中连片板块面积达500万亩,产量超过240万吨,分别占49和。5、品牌竞争力强。湖北水产业把“唱响水产品牌、提升发展质效”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注重用品牌聚集发展优势。近年来,通过整合水产要素资源,组建省级专业协会,开展媒体强势宣传及系列品牌推介活动,着力打造了“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大河蟹和“洪湖渔家”4/8生态鱼三艘水产品牌航母。三大水产品牌航母先后荣获“湖北市场畅销品牌”、“湖北旅游特产精品”称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并在2016年成功实现了远航港澳台,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大规格的“楚江红”小龙虾在XX市场每只价格达68元,“洪湖渔家”的黄鳝在上海、杭州等地市场均具有定价话语权。6、资源养护力度大。湖北省把湖泊保护纳入全省发展战略范畴,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编制了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如洪湖、梁子湖、丹江水库等大型湖库均编制了保护规划。坚持把禁渔工作纳入基层政府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内容,形成了渔业部门主导,财政、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的资源养护工作机制。全省已有27条河流、51个大型湖库实行禁渔期制度,基本覆盖全省重要的天然水域。积极拓展资源养护内涵,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支持,联合开展湖泊生态渔业示范、江湖连通及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工作,全省已建立4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6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特别是严格涉渔工程审批,探索建立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机制。近年湖北省共核准涉渔工程项目45起,其中叫停11起,落实工程渔业生态补偿经费亿元。二、我省与湖北省渔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湖北省渔业发展较之我省是由“追赶”到“超越”。从历史看,1978年我省水产品总量5/8万吨,比湖北省多万吨,1983年我省水产品总量万吨,比湖北省多万吨。从1984年起,湖北省大力推进精养鱼塘建设,一年新建鱼塘万亩,仅此一项新增产量万吨,水产品总量达万吨,超越我省1万多吨。此后,我省与湖北省的差距不断拉大。到2016年,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000万亩,比我省多出38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是我省的倍。从产值看,1980年我省渔业产值亿元,比湖北省多亿元;1988年我省渔业产值亿元,湖北省为亿元,超出我省亿元;到2016年我省渔业产值255亿元,湖北省则达到560亿元,是我省的倍。从地位看,我省在1983年以前居全国淡水产品产量第三位,湖北为第四位;1984年湖北居第三位,我省退居到第四位;1993年湖北省的水产品总量万吨,超过江苏省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1996年湖北超过广东省淡水产品产量,排到全国第一位,到2016年已连续17年雄居全国榜首。而我省在2001年被江西反超降至全国第五位,2016年我省水产品总量仅比全国排名第六的安徽省多3848吨,极有可能被超越。从增速看,我省在19832016年的30年时间里,渔业经济年均增速为,湖北省为,比我省高出个百分点。我省与湖北省渔业发展存在差距,既是客观因素使然,更有主观因素影响。湖北渔业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水域资源优。据1985年普查数据,湖北省的水域总面6/8积为2044万亩,我省为2043万亩,基本相同。但我省江河外湖较多,仅洞庭湖涨水面积就达411万亩,养殖难度较大。而湖北省均为内湖,水草资源丰富,季节水位差距小,适宜渔业发展。随着近30年的发展,湖北省现有水域总面积已近250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360万亩,比我省多460万亩。在已养水面中,湖北省的池塘养殖面积为万亩,比我省多万亩,池塘养殖产量280万吨,比我省多129万吨。2、政策措施硬。湖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支持渔业发展,不仅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而且经常就水产工作现场办公,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具体问题。如出台的关于突破性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财政投入的30和农行贷款的70应用于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建设;在涉渔工程上,规定从大中型水库电站返还利润中拿出1030用于水库投放鱼种。特别是1985年以来,湖北省支持“三改一建”(改造低产塘堰、改造低产池塘、改造湖泊水面、新建精养鱼塘),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养殖基地,新增池塘养殖面积约200万亩,是我省的4倍。湖北省新建的池塘面积在增加水产品产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其超出我省168万吨产量中,池塘养鱼占。据我们考察了解,湖北水产开发力度大,其根本是财政支持力度大。XX至201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渔业作为现代农业资金7/8扶持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亿元,整合地方财政投入亿元,引导企业投入亿元),项目覆盖19个县市区,已建成高标准现代渔业生产基地45万亩。此外,湖北省从2016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发展小龙虾产业;从2016年起对水产大县每年安排3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连续安排5年,合计亿元。2016年湖北水产业全年共争取各类省级项目资金达亿元。相比而言,我省省级水产专项资金十分不足,XX年为415万元,20162016年为450万元,2016年增加到570万元,如此少的资金投入,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3、管理体制顺。湖北省17个市州和直管市的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均为公务员管理单位,其中单独设水产局的有8个,设在农业局的有6个,设在水利局的有3个。县市水产部门一般参照市州模式,87个县市区有54个县市单独设有正科级水产局。与湖北相比,我省的水产管理机构相对薄弱。全省14个市州没有一家单独设立水产主管机构,122个县市区目前仅湘阴、华容2个县单独设有水产局。特别是在1995年的机构改革中,我省畜牧水产机构全部由原来的政府局改为事业局,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水产行政管理职能。此外,我省的渔政管理机构有待改进,全省14个市州仅7个市设有单独的正科级渔政管理站,38个渔业重点8/8县的渔政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经费和管理手段,渔业监管工作难有起色。4、科技支撑强。湖北省在水产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