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工作总结_第1页
中医工作总结_第2页
中医工作总结_第3页
中医工作总结_第4页
中医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中医工作总结2016年我市的中医工作,紧紧围绕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国家、省、市中医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围绕中医工作提出的“一大一小”民心工程和医疗、康复、治未病“三位一体”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中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动了我市中医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一、2016年中医工作总结一2016年,市、各区中医院各项业务营运指标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1、服务机构目前,我市各类卫生机构2600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309家,占全市医疗机构,中医医院5家深圳市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平乐骨伤科医院,以下统计数据为这5家中医院情况,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中医门诊部11家,中医诊所276家,中医坐堂医39家,比上年增长26家。2、服务能力1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1632人,占全市执业医师21388人的。2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1433张,占全市床位2/19数21399的病床使用率,同比上年增长。3这5家中医门诊工作量为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4门急诊诊疗人数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诊疗人数万人次的出院人数39345人次。占全市出院人数793280人次的住院工作量29059人次,同比上年增长。4全市各类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中医门诊平均费用元,同比上年增长每住院日平均费用元,其中中医日住院费用元。毎出院者费用元,同比上年增长。3、深圳市中医院与5家市属医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业务运营情况这5家医院平均诊疗人次数1762435人次,市中医院1996799人次,高出234364人次,比5家医院平均人数高出135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万元,市中医院万元,是5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的89,比5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少115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万元,市中医院万元,是5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45,比5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少555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元,市中医院元,是5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78,低于5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225家医院平均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元,市中医院元,是5家医院平均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的90,低于5家医院3/19平均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10。4、中医事业费投入情况2016年,全市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投入亿元,其中,中医卫生事业费投入2亿元,比去年增加,占总费用投入。二中医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中医医院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政府投资亿元的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业务用房面积增加89,医院病床总数由383张增至700张福田区中医院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业务用房面积增加329,医院病床总数由80张增至170张罗湖区中医院莲塘新址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医院病床总数将增至500张宝安区中医院综合门诊部改扩建项目已经立项投资亿元、规划500张病床的龙岗区中医院正在建设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改造完成,开放99张病床,营运良好盐田区盐港医院经盐田区编委同意加挂盐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市眼科医院旧址门诊住院大楼调拨给市中医院。2、创建中医药示范社区初见成效盐田区为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宝安区公明医院、福田区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广东省首批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的基础上,按照关于申报深圳市示范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通知,委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4/19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了评估工作,确定深圳市中医院新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深圳市示范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2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建设单位,并给予下拨专项经费。3、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有进展一是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深圳市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制定了2016年深圳市新增试点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评分标准二是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受理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的通告。全市共受理30家纯中药店申请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有26家申请单位符合准入条件,方便了市民就近就医。三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市卫人委高度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的作用,市、各区中医院迅速行动,积极参与,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的应有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高度重视,统一协调,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主导地位。市卫人委迅速成立了市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9人专家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具有我市特点的、中医药特色的指导方案,并在媒体公布,向市民开辟5/19热线咨询电话,为市民提供了中药预防甲流处方,中药空气消毒处方、饮食疗法、养生保健的方法防治甲型H1N1流感。2、市、各区中医院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活动。煎煮甲型H1N1流感预防汤,组织市、各区中医院,有制剂许可配制能力的综合性医院向该服务辖区的口岸、边检、海关服务窗口的一线工作人员免费发放中药“防感汤,其中,市中医院免费发放“防感汤”制剂约24万人次与此同时,在普通高考、中考期间、第五届文博会期间,发挥了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优势和作用。3、加强宣传、解惑释疑、稳定民心。印刷100多万份宣传资料,免费向群众发放推举深圳市名中医高雪等专家,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作预防甲型H1N1流感专题报道,起到了解惑释疑、稳定民心的作用。4、以科研促进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由深圳市中医院高雪、曲敬来教授等专家领衔担纲,协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专家,深入开展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中医药治疗对甲流患者效果明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对我市取得这些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6/19四积极参与医改工作,探索构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深圳中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体制机制1、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落实若干意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全面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2、积极推动中医药立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第三十五次会议分别对市政府提出的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若干规定草案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提出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审议,拟提交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并表决。该法规专门设置“保障和促进”为一章。中医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将会以法律7/19制度的形式来保障。五中医“三名三进”工程成效显著,让中医药事业再添辉煌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市政协副主席姚欣耀率领医卫界政协委员到我委督办市政协2016年度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第2016002号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提案的办理及落实情况。在市政协的有力推动下,中医药立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名医、名科、名院”工程等取得显著成效。1、在名院建设方面深圳市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名院。同时,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宝安区中医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这2家名院在学科体系建设、中医文化建设和中医“治未病”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造成极为广泛的影响,吸引了省内外20多家中医院前来我市参观学习。2、在名科建设方面我市拥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37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单位1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4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今年5月,市中医院肝病科、肾病科、脾胃病科、针灸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深圳8/19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等7个中医专科被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市中医院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舌诊原理与应用研究室通过评估,成为国家重点中医药研究室。其中,市中医院中医肝胆病学成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肝病、肾病、针灸、脾胃等四个重点专科被授予“广东省中医名科”称号,脾胃、骨伤、心血管、内分泌、脑病心理等4个专科被确认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3、在名医建设方面全市现有深圳市名中医33人、优秀中医34人,其中省名中医10人。与此同时,我们在市各区中医院等单位建立了7个名中医馆,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管理。整合了全市优质资源,塑造了名医的整体形象,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中坚力量和引领作用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找名医更难的凸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在中医药“三进”方面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抓好“一大一小”的民生工程,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一是在社区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先后办了6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有200多人接受了培训,在社区适时推广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二是起草了示范中医医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评估方案,组织专家对示范社区进行9/19了评估,确定了深圳市中医院新围社康服务中心等7个社康为深圳市示范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康中心等2个社康中心为建设单位,并下拨了专项经费,扶持和推动了中医药“三进”工程。三是借助市民大讲堂、读书月活动、幸福人生大讲堂、文化博览会等活动的品牌、项目,大肆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组织中医药科普知识讲习团,面向社区居民、劳务工讲授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大大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六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取得新进展1、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在深圳市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分院、罗湖区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先后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治未病”中心主要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管理、中医康复保健和特色治疗、中医健康俱乐部、中医辨证施护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市中医院成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成立“治未病”中心,增加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服务工作,推出中医“膏方”。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设立治未病门诊,开展“冬病夏治”等特色疗法建立了治未病工作流程,研发了体质辨识软件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肝肾养护、脾胃养护和元气养护等保健服务开设药膳馆,开发了药茶、药酒、药汤、药粥等养10/19生保健药膳。2、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老百姓心中。借助市关爱办“幸福人生大讲堂”的平台,派出中医药专家,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从09年2月28日12月26日,每周六下午二点到五点在中心书城免费宣传40多场,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对专家讲述内容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各中医院编印并免费向群众发放了中医“治未病”宣传画册上百万份,传播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激发了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认知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的热诚,感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和优势。3、中医“治未病”理念取得重大成果。由深圳市委人委主任江捍平同志亲自倡议、指导,并担任主任委员的,廖利平领衔的中医药团队编著的让你不生病健康养生治未病的著作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优秀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一等奖和出版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6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201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奖。与此同时,廖利平领衔主持的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化的研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七科研教育工作推动中医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1、在科研方面2016年,我市获得建设中医药强省11/19立项课题共32个,其中资助项目20个。其中,深圳市中医院的科研、教育成绩斐然,已成为我市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专家团队和主力军。该院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0项自由申请项目8项,博士启动基金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医学科研基金7项,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18项,市科技计划项目64项。其中已下达获立项的市厅局级科技计划项目共39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并获奖省部级成果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17篇,其中,4篇国际论文被SCI收录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1部。国家肝病重点专科带头人周大桥主任领衔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及中医药治疗方案研究”项目获“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专项”,资助经费达1千余万,同时,周大桥等担纲完成的“脐敷配合结肠透析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诱发氮质血症的新方法”获201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正治博士异军突起,起到科教的表率作用。该同志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补肝养髓法对MCI的临床干预效果及其分子药效学系列研究,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该所2016年在各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篇,撰写专著2部。其中,SCI收录6篇,12/19EI收录7篇。研究所目前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近20项。2、在中医药继续教育方面我市先后分别完成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50多项,一是对不同级别的中医从业人员制定针对性地规范化培训计划二是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工作。2016年,有364人报名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较去年增加19。深圳市中医院圆满的完成了深圳执业医生考试基地的考务工作,得到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三是首次在我市举办了“中医经典与临床高级研修班”,聘请全国中医经典著作的学科带头人来深进行26次专题讲座,接受培训的中医骨干100多人,受益颇深,得到中医行业的一致好评四是首次在我市举办了为期两年的“西学中”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100多人,形成西医学中医的骨干队伍,提高了西医人员对中药的使用率,扩大了中医在综合性医院的影响力五是宝安区中医院在我市首次启动了师承工作,举办了拜师大会,全国名中医梅国强教授等11名中医药专家喜收高徒,12名继承人欢拜恩师。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我市中医医疗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八以中医专项检查为抓手,推动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6年中医13/19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制定了深圳市中医院管理年的实施意见,并在媒体大肆宣传“医院管理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以中医专项检查为抓手,把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向深入。在我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由市卫人委牵头,各区卫生局参与,委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我市中医37个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进行了检查评估对申报27家创建示范中医药社康中心进行了评估对我市29家医院开展“放心中药房”创建工作,进行了复查及评审。3、召开了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结果通报暨经验交流会。由市卫人委主持,召开了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结果通报暨经验交流会,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杨卓欣同志通报了我市开展中医专项工作督查情况市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在会上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以上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为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惠及更多的老百姓。九以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为推手,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上新水平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宣传普及工作,利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与优势和作用。14/19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宣传建设项目总体方案,我市制定了“深圳市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方案。该方案由我委组织发起,深圳市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各区中医院、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深圳保健协会、深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等单位承办,启动了深圳市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2、借助深圳读书月活动,开展第十届深圳读书月“中医文化系列活动”等多个品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市中医药学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中医药科学普及水平,主办“深圳市第届十读书月重点活动之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论坛”活动,开展8场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讲座举办科普健康讲座达46场,接受义诊和咨询有2000多人次,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好评。3、以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做好五个结合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学习贯彻“医改”政策相结合、与弘扬国医大师精神相结合、与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与“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相结合。与宣传名科、名院、名医和科普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并组织“市民健康对话节目”,举办中医养生讲座等活动,中医药科普防病、治病知识深入老百姓心中,深受老百姓欢迎。十市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15/19会的开展的有声有色,对外交流和学术活动日趋繁荣市中医药学会开展继续教育项目9项,学术交流活动28项。选派会员参加外地学术交流活动,达55批次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与深圳市针灸学会于联合主办了纪念“2016世界传统医药日”活动,分别举行了“中医药防治外感发热性疾病学术交流会”及“深圳市第三届岐黄论坛暨中医治未病学术交流会”两场学术交流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医药学会新增个人会员150多人次,个人会员人数接近1600人次新成立了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出台深圳市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多项制度,规范学会管理。先后组织参与了“2016全国科普日活动”、“2016深圳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入选“深港科技社团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先进学会。过去的一年,中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如何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窗口”和示范作用还是有很大差距。如何实现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特有作用,确保XX年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五年大见成效”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争创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锋城市而奋斗,任重道远。主要存在一是中医工作者积极参与改革的意识出16/19现为难情绪,信心不是很足,勇立潮头、先行先试、居安思危,敢闯的能力与魄力在弱化二是对中医工作认识的思想还是不到位、固步自封,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的思路、办法不多三是政府如何出台遵循中医中药自身发展的规律的政策还不配套四是中医西化、弱化、边缘化依然存在,在部署中医药进社区等工作中更为突出五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自身建设,执行力受到挑战,尤其是一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落实中医工作缺乏力度六是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补偿机制、扶植政策还要加大力度,迎头赶上七是规划滞后,业务用房紧张,依然制约中医事业发展八是人才建设、学科梯队、医疗质量可持续改进,解决疑难急重疾病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与水平仍需努力,医疗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九是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任重道远。二、2016年中医工作要点2016年,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既是医改关键之年、艰巨的一年,又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全市中医工作紧紧围绕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江捍平同志在深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和深圳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发挥深圳卫生事业发展新优势争创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锋城市,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要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勇立潮头,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17/19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继续抓好中医“一大一小”工程和中医的医疗、康复、治未病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对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特有作用,确保XX年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五年大见成效”和中医药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争创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锋城市作出应有的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