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2页
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3页
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4页
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中西法律、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荷马史诗与诗经是东西方的两大诗歌巨著,其内容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反映了时代思想。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较为全面地获知东西方奴隶社会的民风、政治与道德等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从作品所持的价值观念与故事描写,亦可了解到奴隶社会时期东西方的法律、哲学思想。作品内容与背景简介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分别为民间歌谣、宫廷正乐与宗庙祭祀舞乐,整体以抒情为主。而荷马史诗以叙事为主。伊利亚特与奥德赛集中讲述了两个人神汇杂、事实与想象并存的故事,反映了彼时人们对人神关系的思考与对战争的讴歌,最终显示出人的理性的萌芽。两部作品,或者说两个社会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自然与政治差异。孕育诗经的汉民族生活在广阔的大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人口的扩张与和平相处提供包容的可能,无需通过对外扩张与侵略获取资源,也因此打下了大一统的基础。而古希腊文明发源于海岛之上,有限的生存区域使各族人民产生巨大的生存压力,通过武2/5力获得资源成为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这样的差异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战争的态度截然相反。地理差异也带来社会制度的不同,汉民族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对人民施以道德教化,重人伦与秩序。古希腊则发展出朴素的民主制度,相对宽容的思想环境激发人们的思考与人性的觉醒。故两个社会对人神关系与道德法律的取向也有所差异。相同点比较虽然荷马史诗与诗经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但都作为奴隶社会的作品,制度构建与人的发展的相似性依然带来一些共通之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思考。荷马史诗中,人与神呈现出一种混杂的局面。神并不是智慧的象征,而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愤怒与嫉妒,也会犯错。而人在某种程度上又被赋予了神性,拥有人性的关怀,也有神的力量与刀枪不入的能力。最终,依然是人更具有理性,这是人的觉醒,也是理性的萌芽。人与神的关系和地位逐渐发生转变,回归本位。诗经之中的表现虽有不同,但也可窥见一二。其收录国风的诗篇最多,共160篇,大量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爱情,自由地表达情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经典之作关雎即直白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诗经之中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表达自我喜恶,是人文精神自我觉醒的表现之一。3/5等级森严的社会。这是奴隶社会不可避免的特征之一。诗经中有表达自由情感的普通人、欺压劳动人民的剥削者、感谢祖辈恩德的统治者,社会的固有秩序一览无余。荷马史诗也是如此,人类社会其实是神界社会秩序的映射。人类生来就具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神的领域中,也存在宙斯这样一个最高的神。略有不同的是,荷马史诗中的社会结构更为清晰,可以看出人民大会等基本机构,而诗经中的描述更为笼统。不同点比较人神关系不同。在荷马史诗中,理性的觉醒正是通过人神关系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人与神有服从、互爱、反抗等关系,在伊利亚特中,狄俄墨得斯在混战中先后刺伤爱神阿芙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人与神的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平等,并存在矛盾。而在奥德赛中,俄底修斯最终能够回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众神的怜悯。荷马史诗中的神就像是更高层次的人,参与到人世生活中,但情感和欲望却没有被摒除。人与神的生活相互混杂,共同构成荷马史诗的世界。诗经之中体现的则是传统的臣服于神的思想。诗经中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一部分都是祭祀诗,其对象包括神灵与先祖。可见周人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情,将山川、社稷、大地之神奉为高高在上之人。统治者4/5权力的获得也笼上一层神意的面纱,体现了浓厚的神权法思想。敬神的特征也使诗经中的人文意识的觉醒在于与统治者的矛盾中,而非荷马史诗中通过人神关系体现。表达的现实思想不同。诗经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如实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包括对上层的腐朽与压迫的谴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狙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伐木者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统治者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享受优裕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缺衣少食,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经虽以抒情著称,却是基于现实的无力发出的最原始的反抗的声音。荷马史诗则侧重于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呈现出贵族性,多是称颂其中的英雄。荷马史诗歌颂勇敢,歌烦英雄,歌颂攻城夺垒,歌烦海上冒险;并且有明显的贵族倾向,伊里亚特着力歌颂的四十多个人物,全为氏族贵族,而对平民士兵,全书仅提到一个忒耳西忒斯,还赋予他饶舌、凶狠、丑陋卑劣的性格;奥德赛中,奴隶形同牲口,可以肆意占有、处死。荷马史诗对英雄主义的赞扬与诗经反映的底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差异巨大。对战争的态度不同。诗经中反对战争。倡导百姓5/5相安和谐。在讽刺诗中,百姓虽有不满,却也只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无反抗起义之感。在集权制度下,人们习惯于接受与忍耐,如“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即使存在大量的反战争诗,也多表达归乡心切,厌恶战争旷日持久及同伴之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正是戍卒思归不得的哀叹。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总是寻求一种协调交融、相安和谐。即使是怨诗哀歌,也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目的仍然是追求一种天人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相安、人际和睦的境界。这实际上是重德重礼教的结果,鸨羽表达的最终还是不能赡养父母的忧伤。荷马史诗则不然。奥德赛中,俄底修斯漂流十年,始终与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