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_第1页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_第2页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_第3页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_第4页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内容摘要回顾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我国学者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学者了解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2/13的分析。VINK1983则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和在合著LANDSCAPE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1998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因素,它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是80年代以来掘起的新兴学科,是地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欧美学者就开展过基础性研究工作。著名的德国地理植物学家在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景3/13观生态学”一词。二战后,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德国、荷兰、捷克成为三大研究中心。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1972年荷兰成立了荷兰景观生态学会。该学会在1981年组织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还负责筹备国际景观生态学会。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异常活跃,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专著、文献等出版物大量涌现。各国专家开始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自然保护工作相结合进行研究。美国景观生态学尽管发展比欧洲晚,但其在创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上,颇具成绩。美国景观生态学的先驱PANSEREON就积极提倡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结合,并对景观进行地理学研究。、和MICHELGORDRON是当今美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此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景观生态学透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景观生态学、变化着的景观生态学透视、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景观生态学在行动FARINA,2000,还有1987年创刊的景观生态学杂志FRANKGOLLEY主编等。4/13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中国学者在国内积极介绍景观生态学仅始于80年代初。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双生态研究是我国国内正式刊物上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4年黄锡畴等在地理学报上发表长白山高山苦原的景观生态分忻,成为国内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此外,林超、童雅文、张雪峰、傅伯杰以及陈昌笃、景贵和、李哈滨和伍业钢、金维根、肖笃宁等人都为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开拓奠基的作用。其中黄锡畴、陈昌笃、景贵和等并开始做了一些理论探讨和研究工作。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景观生态学讨论会标志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掀开了新的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后,1992年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肖笃宁等1990年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先河。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70余篇,大会发言11人,并就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与农业及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旅游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认为我国的景5/13观生态研究应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与园林规划,旅游与风景区建设等。我国学者倡导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论文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正在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认同和参与。198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室,1989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设立景观生态研究室等,都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等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2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和在合著LANDSCAPEECOLOGY一书中,提出7条景观生态学一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原理、养分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1995年FORMAN将其补充为景观与区域;斑块、廊道、6/13基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斑块形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景观抗性;粒度大小;景观变化;镶嵌系列;外部结合;必要格局等12个方面。我国学者肖笃宁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寅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3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如前所述,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做了很多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景观生态学方面的专著,发表了许多探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的论文,并积极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生态分析、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几景观生态规划等上,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景观生态学著作出版进展情况十多年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著作如下表编号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1景贵和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地景观生态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131990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出版社199宗跃光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许慧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徐化成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谢炳庚等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10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001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00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肖笃宁、邬建国、伍业钢、王仰麟、傅伯杰、景贵和、俞孔坚、陈昌笃以及徐化成等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有代表性。8/13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研究我国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题、景观模型以及景观实验三个方面,其中李秀珍、曾解、常禹、布仁仓以及张佳华等对迢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专题的方法论研究,邵国凡、贺红仕、谢志霄、高琼等对景观动态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与我国学者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并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从中不断吸取营养,成为景观生态学的有机构成,属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部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类型包括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生态的调控,城市生态绿地的景观规划,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效应,乡村景观生态9/13规划,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研究和规划。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态学通过流和过程的研究来保护整个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强调无机环境为基础,以生物为中心,以人类为主导,正确处理天、地、人、文的相互关系,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与建造的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区域的划分、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以及景观生态干扰的研究,都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如陈灵芝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探讨。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周华荣等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根据景观生10/13态学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综合整体性,不仅包括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因素评价,还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或区域等多等级评价;B尺度性,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C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D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是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而且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借鉴作用;E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景观生态学强调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重的,因而追求多目标之间的优化,而不是单目标的最大化。我国学者傅伯杰、陈利顶等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评价、景观空间格局和土地资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邱扬等对森林土地利用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资11/13源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在斑块、景观和区域3种尺度上对全球变化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利用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有助于弄清全球变化的机理,从而更好地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刘国华,傅伯杰等对森林在全球变化的作用和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4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覆盖了地理、生物、林业、农业、景观建筑与美学、区域规划和发展等诸学科研究,它的发展和完善必然有赖于所有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纵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景观生态学还在走向成熟,理论研究还需不断深入。肖笃宁等在FORMAN表述的基础上,补充了9条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土地镶嵌与景观异质性原理;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原理;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物种迁移与生态寅替原理;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原理;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12/1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遥感影像及其解译与景观生态调查密不可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图件的处理、编功能正是景观生态研究中所必须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自动化制图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数学定量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促进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面向实际问题,拓展应用领域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必须依靠其应用成果。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景观稳定性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包括景观空间结构的拥挤程度、景观中主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环境质量和人类身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