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体备课分工单元单元题目课题主备人一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课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0的运算例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课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例4)租船问题(例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二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例1)观察物体(例2)观察物体练习课三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减法的性质(例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5、例6)乘法分配律(例7)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例8(1)除法的简便运算(例8(2)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例1)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2、例3、例4)小数的性质(例1、例2、例3、例4)小数的大小比较(例5)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2)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问题(例3)小数与单位换算一(例1)小数与单位换算二(例2)小数的近似数一(例1)小数的近似数二(例2、例3)整理和复习五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例3、例4)三角形的分类(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例6)四边形的内角和(例7)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一)(例1)小数加减法(二)(例2)小数加减混合计算(例3)2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4)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例1、例2)平移(例3、例4)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例1、例2)复式条形统计图(例3)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例1)3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设计人全册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通过上学期的测试发现学生成绩不平衡,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4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设计人学习内容四则运算单元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单元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0不能做除数。学习时数8课时备课分工课题主备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课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0的运算例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课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例4)租船问题(例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5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1)主备人学习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学习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6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作业设计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125346471345956296545281182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19568141142(千米)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2)主备人学习内容练习课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加强整理同级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在教学时还要不断加强。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基础训练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251641321100221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10556161400175225161()56225()400()56105()225175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8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三)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347275914508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板书设计练习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法减法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9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3)主备人学习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学情分析学生会应用,但不能正确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不能熟练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12预设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9学生讨论并列式。(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预设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预设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板书除法定义)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13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预设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6整理总结(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预设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根据3614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50414(),50436()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预设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四)课堂总结14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作业设计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2综合练习判断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3)()(4)()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33312(枝)1234(瓶)3412(枝)1243(枝)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15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4)主备人学习内容0的运算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学情分析关于0的运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学习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关于0的算式,对吗那谁能试着说几个请几个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打在电脑上如8001298034200769797将学生说的这些与下面的一起出示1000056807815400231281280762350990494903190298001298034200769797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将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口算出结果。2、请学生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并到小组内交流一下。3、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16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与0相乘,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5、师同学们对这些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吗6、学生可能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7、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8、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出示50和00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9、【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这时,教师在0除以任何数,都得0的空白处加上“不是0”。10、让学生默记自己的发现和总结。三、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1、填一填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582001463724(7567)99993、直接写出得数。34434443004528(6927)712581258(100254)3637813783784、检测1、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28除以32的商,再乘272与168的差,积是多少列式是()A12832272168B12832(272168)(2)40(10303)的结果是()A400B2300C0D2390(3)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2元,一个计算器比一只钢笔贵3元,一个计算器是()A5元B8元C9元D18元2、列式计算(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板书设计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不能作除数。17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5)主备人学习内容练习课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学情分析通过练习,能正确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基础训练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二。(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07题。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18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三)检测评价出示“练习二”第79题。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及依据。(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50160409519851414208263430941713232324597板书设计练习课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乘法除法除数被除数商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19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6)主备人学习内容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对比较陌生。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学情分析节课内容是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没有括号的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所以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例如1223167236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例如364282433053、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引导学生明确)小结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4、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例如(4336)726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板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4(1)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20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学生板演9612428816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2)学习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学生板演96(124)2961626212引导在这个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练习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724646000756010【设计意图】讲完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之后,马上通过练习来把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起到学生学了知识就用上知识。2、学习才有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指明板演96(124)29616296323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练习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9401281543160007560103、对比中强化认识。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学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的结果也不相同。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4、阅读教材第9页的“你知道吗”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的首次使用时间与相应的地点、人名等,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5、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归纳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课堂总结作业设计21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111137)51000(28065013)(95195)74(270180)3015板书设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例496124296(124)296(124)28896162961621662963212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2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7)主备人学习内容租船问题学习内容分析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学习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1)分析提示如果都租小船、或是都租大船,价格分别是多少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如果都租小船3248(条)248192(元);如果都租大船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2)激疑问全租大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3)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会提出2人可以坐小船。(4)小组交流想法23(5)汇报可以把这2人和一条大船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还可以省钱。4条小船304120(元)2条大船24248(元)共花12048168(元)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6)汇总比较问还有别的方案吗引导通过列表法将各方案进行比较。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不同想法学生板演,集体交流。四、课堂总结如何解决这类租船问题呢你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000(1683213)(3269525)37(723618228)28(42752475)252解决问题(1)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2)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租船问题)如果都租小船3248(条)248192(元);如果都租大船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组合方案4条小船304120(元)2条大船24248(元)合计12048168(元)尽量租人均租金便宜的大船;尽量不留空位。24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一(8)主备人学习内容练习课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的试题,并能够进行同一类型题的简单口算,本节课把理解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同时体会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进行应用。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往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习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实物投影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二)知识梳理1、梳理知识。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三)综合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25出综合算式的。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出示“练习三”第46题。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3)()(4)()板书设计练习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左到右顺序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26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二设计人学习内容观察物体(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例1教学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2教学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安排如下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几何形体感性经验,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可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但不能正确描述。本课使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通过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能在“搭一搭”的具体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学习时数3课时备课分工课题主备人观察物体(例1)观察物体(例2)观察物体练习课27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二(1)主备人学习内容观察物体(例1)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几何形体感性经验,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可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但不能正确描述。本课使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预设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预设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28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预设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预设29(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3确定方法。(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三)提炼升华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预设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预设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作业设计1基础练习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2提高练习板书设计观察物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1郝营小学教学案年级四学科数学章组二(2)主备人学习内容观察物体(例2)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几何形体感性经验,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可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但不能正确描述。本课使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肌腱细胞外基质重塑-洞察及研究
- 电子陶瓷料制配工作业指导书
- 陶瓷雕塑工作业指导书
- 氯化炉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培训机构宣讲课件
- 批碳工作业指导书
- 水文勘测船工作业指导书
- 液晶显示器件彩膜制造工作业指导书
- 米其林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铁路建设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分层练习附答案
- SAP-按销售订单采购生产系统实现之配置和操作
- 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文献检索方法课件
- 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课件
- 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Chapter 4 Vibrations of Disc and Shells (盘和壳体的振动)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高考语文复习-引号的作用 课件37张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网络课机考网考形考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