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_第1页
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_第2页
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梁爱华同学们在学习数理化这些理科课程时,经常要与大量的公式打交道,那么在学习政史地这些文科课程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时候,有没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公式”呢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彼此影响,但所有的联系不外于纵向、横向两种。纵向联系即是在时间上有先有后的同一种类型现象,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肯定或否定;横向联系则是指大约在同一时间段内,相同或不同类型、相同或不同空间、相同或不同层次等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该事件所处的外界环境,它包括时间、空间、社会生活环境等;内因是当事者的素质、个人生活经历、意志品质、主观动机等。作为学生,要想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确不易,因为往往会出现挂一漏万或条理不清的现象。鉴于此,本人尝试着将这种内外因的分析法与纵横联系的眼光相结合,总结出一个“公式”,学生在分析社会2/3现象的发生原因时,不妨按照如下程序思考、作答首先是“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其次是“现实”原因,包括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当时其它国家、地区发生的某些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事件的主体对象发挥的影响三方面。例如试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层次的原因。上述“公式”提醒我们首先分析“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也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前,中国学习西方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所产生的影响。循着上述思路,便不难发现该方面答案应是“洋务运动是中国的部分封建官僚在器物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体现,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了它的失败;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为中国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现实”方面的原因,第一层次则是要从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向西方学习隶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几大方面对向西方学习这一事件的影响。经过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相关的答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先进的3/3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列强挑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第二层次是要从其他国家地区发生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因此,第二层次的答案是“世界各国的改革和革命浪潮,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一些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进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第三层次是分析从事该事件的人员的主观努力。因此这一层次的答案应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不懈探索,分别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