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情人节_第1页
中国传统情人节_第2页
中国传统情人节_第3页
中国传统情人节_第4页
中国传统情人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中国传统情人节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定义争议中国情人节对于中国情人节的说法,有民俗学者2013年7月相继痛批是商业炒作,北大教授张颐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称,传统上,除了牛郎织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说”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三月初三是情人节的理由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虽然这是礼节,不是硬性规定,但是谁会去追求不守礼教的人。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和现在的相亲大会一样,只是没有主持人而已。相比七夕,三月初三更适合中国情人节首先,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中国情人节中国情人节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两厢比较,这,这一定也并没有迹象表明是情人节,而只是乞巧节。而”三月三”的习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其三,春天是爱情的日子。春天的爱情,协和万物,萌动青春,情人节只有在春天的时日里才会符合自然规律七夕则是”七月流火”之时,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不是完全的爱情。其四,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2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由此看来,作为情人节,”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将”三月三”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从节日文化内容来看,还是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感来看,都是既顺礼俗又符民情的一项举动。“时下有人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尽管有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是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是让情人们喜欢不起来的。而农历的三月三,时值清明前后,杨柳婆娑,春暖花开,帅哥靓女相约踏青,互表爱慕之情,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时节,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任振河教授坚持自己的想法。乞巧内涵其实,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2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商业炒作民间的一些节日得到重视,乞巧节,在民间一直过得很正常,有人还在为这个乞巧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不知哪一天开始,乞巧节又有些变味,这个节日又被一些人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商家媒体联合炒作报道,使人一听见”中国的情人节”,就不免心生厌恶,因为”中国的情人节”未免太多了,你看,正月十五元宵节,被意淫成”中国的情人节”八月十五,也被意淫成”中国的情人节”好端端的一个七夕节,又被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有些商家借机搞促销,有些婚介机构趁机搞联谊,媒体也不惜版面争相报道。”中国的情人节”刚开始听说的时候,也觉得浪漫、洋气,与国际接轨但是,一年有好几个”中国的情人节”是不是太俗、太滥、太贱了当然,不可否认,对真心相爱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情人节”。然而,无论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2什么形式过这个”七夕节”,都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千万别亵渎了爱情。关于元宵元宵爱情元素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元宵节习俗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2”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元宵情人节元宵情人节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2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2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舞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2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2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2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偷菜节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