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_第1页
2016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_第2页
2016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_第3页
2016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_第4页
2016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 干部身上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及时提醒、批评、制止,防病于未发,治病于未起,是我党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正是靠着这一 “法宝 ”,严在平时、严在经常,修枝打叶、纠偏纠错,治患疾于 “未 ”,断诱惑于 “始 ”,绝蜕变于 “隐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奉行 “好人主义 ”,致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 “日用品 ”成为了 “稀缺品 ”。有的对干部身上出现的 “小毛病 ”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该拉脸时拉不下脸,该下手时下不了手。等到出了 “大问题 ”,能捂则捂、能盖则盖,处理上能松则松、能宽则宽,千方百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甚至弄得保护错误的力量大过伸张正义的力量 ”。 严是爱,宽是害,松松垮垮出灾害。干部出现违纪违规苗头时,如果得不到 “大喝一声 ”“猛击一掌 ”,就会由最初的 “疾在腠理 ”“疾在肌肤 ”,演变为 “病在骨髓 ”“病入膏肓 ”。大量案例已经揭示,一些干部之所以出现从 “好同志 ”到 “阶下囚 ”的 “自由落体 ”,往往与这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奉行 “好人主义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好人主义 ”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没有问题,就继续在问题丛生的漩涡中沉沦。就算有人考虑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说出了问题所在,但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换来的可能是 “出力不讨好 ”的下场。所以,即便问题已经摆在桌面上了,那还是拖着吧。谁也不容易,谁也不得罪,问题不解决,自己也没啥损失。 “好人主义 ”盛行的原因是组织中存在 “老好人 ”, “老好人 ”就是好好先生,什么样的人都说他好,他跟谁都合得来,并且这种 “老好人 ”有时候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领导。 要解决 “好人主义 ”的问题,首先需要认清 “老好人 ”的嘴脸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当 “老好人 ”,博得大家对他的一致赞扬。有人把 “老好人 ”归咎于孔子身上,他们认为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就让人做“老好人 ”。这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误解,其实孔子批判过 “老好人 ”,我们来看看论语 子路里孔子的弟子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 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我们可以从这段对话中体会到孔子对于 “老好人 ”的鲜明态度:“老好人 ”不咋地 !如果一个人混得大家都讨厌他,这个人无疑 有问题 ;但一个人混得大家都喜欢他,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善良的人喜欢他,邪恶的人讨厌他。一个人如果善良的人喜欢他,说明他跟善良的人走得比较近,有善良人的特质。如果邪恶的人也喜欢他,说明他跟坏人也走得比较近,又有坏人的特征。那么,这个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换句话说,这个人不是什么坏人,可更不是什么好人。那么,他是一个伪善的人,也就是伪君子。孔子还对这种人有一句经典的臭骂: “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 阳货 )乡愿就是全村人都说他好的人,孔子把这种人叫做 “道德上的贼人 ”。这种八面玲珑的 “老好人 ”, 是在利用道德伪装偷偷得好处的人,像小偷一样。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对待身边的 “老好人 ”呢 ?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 ;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 卫灵公 )孔子说,所有人都喜欢的人,必须认真考察 ;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必须认真考察。所以,我们要认清 “老好人 ”的真面目,要敢于当面提出 “老好人 ”的问题,让这种 “老好人 ”没有市场。 要消除 “好人主义 ”,就要大力发扬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有效地解决党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使得党员能快速成长起来。但这种优良作风在个别地方被异化成“表扬与自我 表扬 ”,或者谈一些表面的、无伤大雅的问题,不去讨论真正的问题。如此,党员个人不能真正认识到错误,积极改正、获得成长,所在的党组织也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所以,要消除“好人主义 ”,关键还在于落实条例的规定,问责 “老好人 ”不负责、不担当的责任,让 “好人主义 ”没有生存的土壤。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剖析材料 在一些地区和部门, “好人主义 ”并不鲜见,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点,将虚头巴脑当 “忠诚 ”,具体来说, “好人主义 ”主要有以下四副面孔: 不作为型 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讲求 “混 ”,工作马马虎 虎则可,表现勉勉强强为上,上不得罪领导,下不招惹同事,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工作时间喝喝茶水,终日精神不振、思想涣散,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因为就是这种混的思想让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既不会被同事嫉妒,又不会被领导 “拔刺 ”,他们成了标标准准的 “老好人 ”,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安安稳稳拿工资,而唯一的工作也是安安稳稳拿工资。 粉饰太平型 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 发现同志有是非过错,宁愿说些奉承话,也不肯 “拉拉袖子提个醒 ”,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该制止的不 制止,最后使得有错误的同志执迷不悟,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曲意奉迎型 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即使不在口头上说自己是孙子,也要在精神是自贬三辈。 遇事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 “您哪说我哪办 ”,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如果上司说轮船能在天上飞,他便会说轮船在天上比飞机飞得还快还好。这种人时时处处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 相互利用型 有心 “栽花 ”,无意 “栽刺。 为了进退自如、升迁有余。他们就象水中的鱼儿一样,上边能游下边也能游,领导面前 “抬轿子 ”,下属面前 “吹哨子 ”,两头逢迎两头惹,不但是领导眼中的 “好下属 ”,而且是下属心里的 “好领导 ”,在善“游 ”者的观念中,出不出成绩没有关系,反正只要 “轿子 ”抬的好,领导就会提拔,只要 “哨子 ”吹的响,下属就会拥护,就算偶尔犯点错误,也有领导庇护、下属求情。 党教育培养一名党员干部不容易,如果对其成长不负责、不担当,不敢批评、不敢问责,导致党员干部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思想作风方面出了问题,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本人以前的一切努力就毁于一旦。 所以,一定要彻底铲除 “好人主义 ”。 在王岐山看来,问责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好人主义作祟,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不愿得罪人,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种做法在问责条例颁布后就要行不通了,因为问责条例释放了新的信号:对不敢问责的也要问责。 如何实现对不敢问责的也要问责 ? 很简单,问责条例为打通 “能上能下 ”渠道做出了完美 “助攻 ”,让 “干坏事要下台,不干事要下台,干不好事也要下台 ”。 去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