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3篇_第1页
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3篇_第2页
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3篇_第3页
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3篇_第4页
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贫困户帮扶措施 3篇 【最新】 贫困户帮扶措施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按照市扶贫办的相关工作要求和部署,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做好上级各部门下达的扶贫帮困任务。经研究决定,特制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 “构建和谐部门 ”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全系统力量,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等各项扶贫帮困工作,确保我局扶贫帮扶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工作任务 帮扶对象包括系统外 “一对一 ”结对帮扶、三峡移民、伤残军人、金秋助学贫困学生、 常乐镇 (常来村 )贫困户等,系统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等。目标使他们在现有的生活基础上各方面条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力争使他们早日脱贫,做到 “两个 ”满意 ,即让上级各相关部门满意、让贫困户满意。 三、帮扶内容 常乐镇 115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根据帮扶对象不同就业意向、劳动者技能、身体状况以及经营环境、条件等情况,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行 “一对一 ”或 “多对一 ”结对,采取 “输血 ”与 “造血 ”结合,以 “造血 ”为主的开发式帮扶方法,多形式、多渠道落实创收项目,逐步 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主要采取 “输血 ”救助方式实现脱贫。严格按照 “机关部门捐助物资每年每户不少于 1000元,帮扶责任人每年走访不少于 4次,捐助物资每年每人 300元 ”的标准,帮助落实脱贫致富增收项目、筹措发展资金、资助贫困户孩子上学,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使每个贫困户能切身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具体名单及扶贫项目意向见附件 )。 据实际情况,选择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气,开展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海门人民的热情和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海门的生活 。 “爱心包裹 ”捐赠活动、 “手拉手 ”爱心助学、金秋助学等活动作为扶贫帮困一项重要工作,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关心下一代工作,把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落实到位。 实开展 “一日捐、一元捐 ”、 “慈善一日捐 ”、 “助残募捐 ”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三级资质以上的各类房地产、市政企业献出爱心,从而帮助到困难群众。 据帮扶要求,明确 “扶持一项增收项目、加强财务节支、资助一项村级公益事业 ”的帮扶目标,制订专题帮扶方案,确保对常乐镇广 南村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用 “八一 ”建军节、 “九九 ”重阳节、春节等节气,开展对老复员军人的慰问活动。 分利用 “三走进三服务 ”等活动平台,帮助东风新村社区解决一些矛盾突出问题,使结对共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照海综治委 3号文件精神,加强与余东镇的挂钩共建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加大财力、物力支持,有效促进平安海门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为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渠平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卫东 任副组长,科室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系统的扶贫帮困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杨美如兼任主任。同时,要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坚持四大帮扶原则: 一是思想帮扶。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二是物质帮扶。从实际出发,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申请创办第二产业的困难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周转资金 ;对低收入贫困户子女上学支付学费及代办费等常规费用有困难的,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助解决,以防出现辍学现象。 三是技术帮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有劳 动能力的贫困户使拥有一技之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信息帮扶。利用自身优势,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劳务、介绍就业信息等服务,拓宽致富渠道。 海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月 8日 贫困户帮扶措施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 (20112015年 )、绍兴镇 2014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 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 ”, 本着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 基本情况 5公里,地处六背 山腰,总面积 地面积 496亩,其中稻田面积 436亩,旱地面积 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 ,海拔 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 5个自然寨,有 5个村民组, 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 2013年 350元, 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 261吨,人均占有粮食 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 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黎平县二类贫困村 。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 (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 ),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 (贫困发生率 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大 部分为 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 传统的 “水稻、薯 +养猪 ”模式是 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 ,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公路路况差,政府和群众无力养护公路,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前全村外出的有 72户, 324人。外出劳动力 110人,目前主要是 “妇幼、老弱、病残 ”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 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 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 力打造 “特色养殖 ”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 300头,共需资金 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 15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 50万元 ; 二是种植业 2015年新建中药材 (桔梗 )基地 200亩 (每亩补助 670元,合计 。 二是技能培训 。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 3期,概算共需资金 15万元,培训 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 2015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 1处,管道长 4公里,新建蓄水池 800立方米 (投资合计 60万元 ) 2、通村公路: 2015年修通 公里水泥路,每公里 40元,计 240万元。 3、硬化道路: 2015年硬化村寨道路 7千米,每千米 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 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 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贫困户帮扶措施 帮扶对象: 了深入贯彻落实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政策,根据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工作的统一安排,我帮联的是什社乡新兴村柏树组刘永锋。为了切实为新兴村村民刘永锋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加快脱贫步伐,让刘永锋一家尽快富起来。我本人于 月 20日到刘永锋家进行入户调查,现根据 刘永锋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什社乡新兴村村民 有 4口人,住房面积 150平方米,耕地面积 2亩,果园面积 3亩,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 2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 000元,人均纯收入 1500元。 户主杨广兴,小学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良好 ;妻子李会宁,小学文化程度,身体欠佳,常年多病 ;儿子杨帆,身体健康,高中在读 ;女儿杨叶凡,身体健康,初中在读。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 3、儿子和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近期帮扶计划 ( 1、讲解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补偿政策 ;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 2、讲解有关双垄沟玉米种植的实用技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