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诗歌的美学价值之源顾正阳1认为诗的意境,指的是“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换言之,就是感情与意象的统一。而意象是感情的载体,体现于诗歌语言之中。诗歌之美在于语言之美。语言美表现在“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美独到的结构形态”,“深刻巧妙的意义含蕴”,“精心铸造的意象意境”和“绚丽鲜明的文化色彩”2。诗歌存在的重要要素是诗歌语言符号的形式,“翻译审美的对象是语言实质是语言审美,而不是语言所承载的题材、故事、时间等翻译审美的性质是LINGUISTIC,而不是THEMATIC”2。意象与其所指涉的意境或者主题往往仅存于特定文化下的语言符号中,当其意象移植于文化他者之中,其意象的文化含义往往随之丢失。以李白静夜思中的“望明月”和“思故乡”为例,翟理斯译为“UPTOWARDSTHEGLORIOUSMOON”,“THOUGHTSOFHOMEARISE”3;弗莱彻译为“ONHERCLEARFACEIGAZE”3,“FULLOFYOUTHSSWEETMEMORIES”;孙大雨译为“GAZEATTHECLIFFMOON”,2/8“MUSEONMYDISTANTHOME”4;许渊冲译为“FINDTHEMOONBRIGHT”,“INHOMESICKNESSIMDROWNED”5;王守义和约翰诺弗尔译为“GAZEATTHEMOONSHIMMERINGINADARKCOURT”,“SADANDHOMESICK”5。原诗中“望”与“思”相对,“明月”与“故乡”相衬。四个意象紧密相连,构成一幅画面。姑且不论译作之优劣,单就以上两个词语分析,在译诗中,孙诗与原诗在语言词性对应上最工整,然因中英语言特点之差异,同样的对称在英诗中没办法形成诗中的画面美感。故此,语言符号的对应不等于机械的词性对等,意象的表达应善于利用译入语的特点和优势。而其他译作亦体现不出原诗中鲜明的对立感。“明月”与“故乡”相对,在中文文化中,月亮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英语文化对月亮的感情与中文截然不同。翟译中,用“GLORIOUS”形容月之明,用“HOME”代故乡,与中文明月形象和故乡理解有所偏差。弗译用“HER”指代明月,其隐含意象为女性,故乡被“MEMORIES”所取代。可见,中英两种语言对同一意象解读不同,意境便也不相同。从语言形式上看,以上译文所提的翻译意象均不足以体现原诗的情感。这是由两种语言文化本身的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然而脱离这些意象或者非准确的意象本文由论3/8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描述均会造成诗歌意境的缺失。在上述译本中,翟译形象贴切,语言凝练,寓原诗形象于英语特点之中,诗格把握准确,富有韵味。古诗英译的主体介入研究诗歌翻译由翻译主体完成,任何诗歌翻译的过程都不可缺少翻译主体的介入。主体的介入是对原诗内容和意境的理解和审美过程。“虽然所指、意义、意谓都蕴涵在语言单位之中,但语言的使用主体仍然能够按照语言的逻辑结构、形式和规则等将它们从语言中分离出来,从而验证他们与事实之间的真假关系。”6翻译主体的审美行为具有个性化特征。翻译中翻译主体寻找的是“汇合点”而不是“同一性”。译者无法和原作者在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上等同,唯有以诗歌的语言形式为介质,沟通原作者,对原作品进行审美。翻译主体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对原作品的介入程度和能力不同。翻译主体介入的根本原因在于诗歌所特有的情感模糊性,或言之语言魅力的艺术性。易经认为“诗歌翻译的本质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艺术是主观的”,科学性在于对“原诗的词、句、篇的客观、科学分析为基础”7。诗歌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并不容易论述清楚,其界限无法明确掌握。所谓艺术性多与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而科学性更多指涉确定性和规则性。模糊性往往存在于确定性的外在形式中。4/8就中诗英译而言,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本身具有模糊性,诗歌的语言形式符合规则性。因此,译者介入的是诗歌的模糊性,介入的手段是诗歌语言形式的固定性。谢天振8采用解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翻译没有定本或范本。其肯定了不同译本的存在,否定了文学翻译的终极意义。译本作为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是在不同的文化假设和解释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意义本身是多元的而非不变的。诗歌无法完美通过翻译再现,译者的介入使翻译成为可能,最终也导致终极意义的消失。译作只能是原作的译作的译作,可以无限接近原作,却永远达不到终极目标。以杜甫诗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翻译为例。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城空人稀,草木繁密,背景壮阔,情感悲壮。通过国与山河之对称,城与人之对比,破与深之映照,突出人之无常与永恒时空的反差,尽藏孤寂荒凉感于破碎山河,凄然草木中。译诗中首先难处理的就是“国”与“山河”的翻译。七个译本中对“国”与“山河”的解读不同。中文中“国”相对于英文来说是个模糊概念,英文中有多个词可以表达相关意象。“COUNTRY”偏重地理含义,“STATE”偏重政治含义,“NATION”偏重人和文化含义。诗中“国”理解最为准确的应该是叶维廉的“THEEMPIRE”。然而“THE5/8EMPIRE”是第三人称的解读,而“国”是诗人第一人称的感受,更多的是民族、人和文化的含义,中文中“国”字的使用,在诗作者所处的时代往往与人和族相关,如亡国灭种、国破家亡等,是一种朴素意义的认知和认同,而非政治意义或地理意义上的区分。故而,诗作者的国“THEEMPIRE”在其本人眼中更多的应该是斯奈德诗中的“THENATION”。诗中的国是唯一的国,译文中不定冠词的使用,使诗中情感虚化,缺乏实感,有泛论之嫌,与原文相去甚远。许译的“LAND”使“国”成为土地,含义发生改变。宇文所安译文中的“AKINGDOM”应该是对于诗中“国”的误读。诗中“山河”的翻译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用“MOUNTAIN”或“HILL”代“山”,“RIVER”或“STREAM”代“河”。原诗中“山河”含义复杂,两字颠倒即为“河山”。其形象的文化含义因中英语言的不可通约性而迥然不同。译文中无法再现“破”与“深”的反差,短暂与永恒的交叉也就无法显现。七个译文版本都是译者对原诗的解读,通过对诗歌模糊意境的介入,完成文本的转化。其中不同的解读,是七种不同的介入,由于介入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不会成为范本,同样也不需要范本。它们都无法代替原诗,却也无法互相代替,都是原诗在新语言文化下的延伸。诗歌翻译的缺省与补偿6/8诗歌翻译需要补偿的原因在于翻译中的意境缺省。正如罗切斯特所说“诗歌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9诗歌为何物,或言之诗歌中的什么东西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是研究诗歌翻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翻译都只是一种权宜之策,都只是对语言之间相异性的一种妥协”10。诗歌丢失的原因在于翻译行为的产生,或言之在翻译中原诗已经不存在,译作只能算成原诗的译作的译作,成为原作之新生。诗歌经过翻译之后,既已丢失,则译诗不再为原诗,其原因就在于翻译中的语言缺省。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翻译中基于可读性原则的源语丢失,即归化的过程。归化是产生缺省的根本原因,消除了归化即可消除诗歌翻译中的缺省。然而,归化和异化是一组相对的二元对立概念,其二者的界限是模糊的。故而,在翻译中都不可避免地同时应用归化和异化的两种策略。韦努蒂11认为“翻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归化过程,期间异域文本被打上使本土特定群体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文化价值的烙印”。任何翻译都要一定程度的归化,否则译文的可读性就要受到影响。绝对的异化就等于不翻译。即使原诗中的语言形式在译诗中完全保留,在译诗中其语言形式仍不具有原诗在源语中诗歌语言的唯一性。诗歌是唯一的,源于诗歌语言的唯一性。译诗为原诗的后续生命,其亲缘关系在于语言符号上的联7/8系,而非内容上的联系。诗歌翻译应该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语言特点、诗歌特性和语言意象。译诗的意境缺省,应该在形式上最大化补偿,弥补因语言间的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缺省。诗歌形式上的异化可以保持原诗歌在译入语文化下的异域特质,译诗的美学价值正体现在其异质性上。译诗的形式不应局限于本民族的诗歌形式,译诗的源语言形式可以借鉴为译入诗形式,译诗的形式与规范应借鉴源语言,故笔者认为诗人译诗,译诗为诗的前提是译而非诗;诗的前提是形式而非意境。译诗译的是语言而非意境,意境体现在语言中。以李白送友人前两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为例。叶维廉译为“GREENMOUNTAINSLIEACROSSTHENORTHWALL,/WHITEWATERWINDSTHEEASTCITY”12;翟理斯译为“WHEREBLUEHILLSCROSSTHENORTHERNSKY,/BEYONDTHEMOATWHICHGRIDSTHETOWN”3;庞德译为“BLUEMOUNTAINSTOTHENORTHOFTHEWALL,/WHITERIVERWINDINGABOUTTHEM”3;弗莱彻译为“ATHWARTTHENORTHERNGATETHEGREENHILLSSWELL,/WHITEWATERROUNDTHEEASTERNCITYFLOWS”3;宾纳译为“WITHABLUELINEOFMOUNTAINSNORTHOFTHEWALL,/ANDEASTOFTHECITYAWHITECURVEOFWATER”3;许渊冲译为“GREENMOUNTAINBARTHE8/8NORTHERNSKY;/WHITEWATERGRIDSTHEEASTERNTOWN”13。许译和翟译中对动词的翻译缺乏原诗的美感。宾纳和庞德的翻译强调画面的形象性,勾勒了风景线条,却失去了原诗的语言动作美感,在风格上与原诗相距较远。弗莱彻的翻译最符合英文诗歌的特点,采取五步抑扬格的形式。其翻译高明,却更像是用英文创作的中文景物诗。叶译最直接明了,形式上与原诗最接近,用异化的方法,再现原诗的动感美,保留了不同于英文诗歌的异质性。结语古诗英译译法多样,即使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小区农业生产合作合同
- 行政文件归档与资料管理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计划执行与监控工具
- 高中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教案
- 商业场所监控设备安装合同书
- 时间作息课件
- 时钟认识任意时间课件
- 写劳动最光荣作文(14篇)
- 绿色简约国际礼仪培训
- 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康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课件
- 长沙市名校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肺动脉栓塞护理查房
- 学院 军训协议书
- 农村房地产转让合同协议
- 拉链专业工艺讲解
- 快速康复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 (标准)按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
- 《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培训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