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_第1页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_第2页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_第3页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_第4页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国学的内涵,广义上说凡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理论都可以看作是国学,国学经典就是国学中的精华。第一层面指普遍的历史经验,如尚书,国语,左传。第二层面指特定角度的政治理论,有老子,论语,中庸,诗,易,春秋。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进一步的初级读物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循序渐进,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国学经典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流派众多,具体有弟子规派,论语派,道德经派,诗经派,易经派。各学派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挖掘国学经典的现时代的教育意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的指向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国学经典的时空跨度大,因年代的久远,内容与现时代有所脱节,有的己失去现时代的意义。从这点来看,选材、导读应与现实相结合,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内容与标准相结合,对经典的现时代意义解读至关重要。2/6一、国学经典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意义1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新课标本着“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的原理设计,因篇幅所限,社会生活中的因素在教材中取材有限。国学经典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做人经验与智慧,加之典籍丰富,可以根据需要广泛取材,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拓展了品德教育资源。2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少年儿童记忆力强,但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弱,任何知识点的传授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不能急功近利,重在培养文化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让国学经典逐渐的熏陶学生幼小的心灵,一味地灌输会起反作用,得不偿失。3经典中的德育内容既丰富,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在实际当中的运用。经典中的德育内容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展开,重在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可操作性强,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格言警句浅显易懂,寓意深远。二、国学经典在教学中具体渗透1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教育契合点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渗透形式,德育课说教多,比较枯燥,3/6对日常生活的具体案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例涉及较少。国学经典中的德育资源非常丰富,有针对性的取舍,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诚信教育方面,课程诚信是金,对应的国学经典内容有曾子杀猪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诚者天之道也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为妄,奚可焉”等。感恩教育方面,课程我们的生命让爷爷奶奶高兴,对应的国学经典内容二十四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行为教育方面课程学会拒绝,对应的国学经典内容有弟子规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等经典的运用恰当与否,取决于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准确认识,有针对性的取舍,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国学经典的鉴赏能力,选取国学经典积极的因素,在备课授课时自然的渗透,不着痕迹。2在课前进行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品德与社会课程都与国学经典一一相对应,为使国学经典教育常伴学生们同行,在课前导读中诵读经典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反复4/6的诵读过程中,提高了记忆力,为今后的理解和转化为行动树立牢固的基础。利用课前五分钟,教师指定具体的篇幅齐声朗读经典。国学经典词句精炼、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亲和力,学生们耳濡目染,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曾国藩曾说人的气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唯有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诵读经典活动贵在持之以恒,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新课标制定的课程是主线,诵读经典是有益补充。3编写校本教材新课标制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由国家制订,要兼顾不同的地区的学生群体,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为此各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很有必要的。编写校本课程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拓视野,发展个性。三、四、五、六各年级因年龄差异,在知识面,生活经历,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欣赏能力都不尽相同,编写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编写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板块,如诚信教育,仁爱教育,感恩教育,热爱集体,团结合作,责任心5/6教育等。不单纯只是资料的罗列,对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框架结构的制订要反复推敲。课程的具体实施所需课时,教学的形式、手段,学期未评价的设想和做法,应有详尽的说明。4特色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墙人文素养单纯的靠枯燥的说教是难以教成的,校园文化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载体,以特有的表达形式,把所要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精神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言行规范评比活动为把国学经典的学习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规范素养,言行规范模范生的评比活动不失为一个有益的举措。根据新课标及国学经典的道德伦理内容,具体细化为日常行为规范表,制定变量,设立班级检查员,对全班同学一周的行为规范进行观察,记录,每周汇总,每月评比,评比结果板报上墙,接受全班师生及家长的监督,有利于褒扬先进,督促后进。当然任何的行动都要有个检查反馈的过程,在评比过程中不断优化行为规范变量,把行为规范评比活动引向更高的一个层次。给爸爸妈妈讲经典该设想的初衷是一种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只靠学校的传授不足以巩固己有的6/6学习成果,课外的补充是很有必要,把课堂中学习到的国学经典在家里复述一遍,可以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所学印象。朗读经典竞赛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营造勤奋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举办国学经典朗读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且有的学校己经开展此项活动。竞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分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