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后赤壁赋教案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三课时第一课时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2/13大家”。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3/13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四、温故知新,熟悉课文。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1、齐读第一段2、结合注释串译第一段重点字词提示步出发既已经尽全部顾环顾已而4/13过了一会儿顾可是诸之于3、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明确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熟读并背诵课文,结合第二教材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二课时一研习第二段1、齐读,口译。重点字词提示乃于是。上向上爬。履爬过。巉险峻。披拨开。危高。震动使震动。反通“返”。放放任。听听任。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2、来到赤壁首先进入诗人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四句写景句子,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先教师直译这四句写景的句子,而后学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师小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13全用白描,状景写情,字字如画。景色清冷峭拔。它不仅展现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而且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历史情绪达到了完美的统一。3、由此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明确既有对人生短促、年华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诗人由此生发了下小舟、登高山,与大自然和而为一的冲动。4、学生翻译“予乃摄衣而上俯冯夷之幽宫”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体会该语段句式参差所造成的特殊表达效果。该语段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摄”、“履”、“披”、“踞”、“登”、“攀”、“俯”,写登山以六字句开头,间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节奏呈“缓急缓”的变化。节奏由急而缓,暗示着登顶行为已结束,也预示着诗人情感的进一步变化。5、诗人为何会“划然长啸”明确融入自然后情绪转为激昂平静的乐激昂的乐,以啸声抒发内心感慨。6、诗人又为何会“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呢登山所见景物“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色彩是阴暗的,“草木震动,山鸣谷应,6/13风起云涌”营造的是阴森恐怖的氛围。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7、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诗人什么样情感变化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一、阅读前赤壁赋试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比较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不同之处。提示1、找出两篇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明确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7/13”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景与情是怎样融合起来的。明确赤壁赋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引发了作者和朋友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慨由这些景观联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后以“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豁达超脱的境界。乐悲乐后赤壁赋苏轼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乐悲空7、小结诗人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情感的变化平静的乐激昂的乐悲平静二、知识链接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猿猴它让人感觉到哀伤,凄厉。8/13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等意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马铁马马打上铁掌,就意味着要上战场,所以铁马就是战争,英雄气概的代名词了。如“想当年,金9/13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瘦马奔腾、追求、漂泊。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古代神话中,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0/13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三课时裳CHNG缟GO戛JI翩PIN跹XIN揖Y俛F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裳古人穿的下衣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西向西飞,方位名词作动词羽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羽毛做的衣服翩跹形容轻快地跳舞俛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畴昔过去,以前寤睡醒,与“寐”相对户泛指门1、该段共三层、江中见鹤、梦中道士化鹤、不见其处2、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正如金圣叹所说“前赋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要读懂此段,应引导学生对前后二赋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把握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世界。11/13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恍惚。见鹤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西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的。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某天与几个朋友在江上饮酒说话,不觉已经入夜,看江天一色,风露浩然,他有所触动,填了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词,下阕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阕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完之后,与客人们高声唱了几遍,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传,很多人就嚷嚷苏东坡已经把冠服挂在江边,坐一条小舟长啸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隐居去啦郡守徐君猷听了是又惊又12/13怕,担心真的走失了这个罪人,急急忙忙赶到苏宅察看,却见大苏先生还酣睡未醒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时兴起说说罢了。然而这事传得非常邪乎,连远在东京汴梁的宋神宗都听说了,也将信将疑的。3、学生乙朗读第三段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静心情,梦境的空灵等,鲜明地表现出视觉、听觉、动态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随景物的转换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这么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 大学生劳动课程个人总结
- 小儿神经修复学课件
- 小儿淋巴结肿大课件
- 定制跳舞广告服务合同协议
- 农村房屋翻新合同协议书
- 卖房能否签独家协议书合同
- 商业光伏水泵维修合同范本
- 二手龙椅转让合同协议书
- 农村宅基地买房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2025年度LNG船运分析报告
- 利用过程状态和设备参数预测电解铜箔产品质量的技术
- 一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个案
- 抢险物资规章管理制度
- 热控检修规程(2018修订版)
- 大疆无人机租赁合同协议
- GB/T 45455-2025成型模带头导套和带头定位导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