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_第1页
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_第2页
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_第3页
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_第4页
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0概述便秘是中医学范畴中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程中,便秘还是中医学范畴中的一种病证。1病因认识中医对便秘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1。素问厥论说“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痒热焦竭,则坚于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阴结”、“阳结”、“脾约”、“闭夕”,仲景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曰“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又云“渴利之家,大便亦难”、“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与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均有关系。丹溪心法燥结则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所致;明代张景岳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认为无火是阴结,有火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云“大便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热燥、风燥、阳结、2/6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大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床之言也。不知此证之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石室秘录大便秘结曰“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则强调“大便秘结,肾病也”。病机认识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脾、肺、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亦形成便秘。故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之功能亦密切相关。其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四点2肠胃积热素体阳胜,内盛;或肺燥热下移于大肠;或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多,或误服温燥之药而致热毒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均可导致胃积热,耗伤津液,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热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或跌打损伤,伤及肠胃;或久坐不3/6动;或浊积肠;或肺失肃降,腑气不通,可致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气秘。金匾要略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2阴血亏少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者,气血亏虚;或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劳役过度,汗出较多;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津;或平素患消渴,阴精亏耗。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虚血亏则肠道干涩,致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医宗必读大便不通中云“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乃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2阴寒凝滞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或贪食寒凉生冷;或年老体弱,真阳不足;或脾肾阳气虚弱,温煦无权,蒸化津液不能,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结肠道而成冷秘。金匾要略便秘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中医处理手段中医处理便秘的历史悠久,主要分为内治法、外治法等。内治法胃肠热结主证心烦口干,腕腹胀满,小便短黄,大便干燥。4/6脉象脉滑实。舌象舌红苔黄燥。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药麻仁丸和增液承气汤加减。川朴、生地、白芍、杏仁、枳实、元参、大黄、麦冬各10G、麻仁15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多吃水果蔬菜,禁忌吃辛辣的食物3。气机郁滞主证纳食减少,噫气,胸腕痞闷,大便涩滞不畅。脉象脉玹。舌象苔薄腻。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药六磨汤。大黄15G、乌药10G、槟榔10G、木香6G、沉香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坚持适当运动。阴血亏少1)阴虚便秘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脉象脉细数。舌象舌红少苔。治法滋阴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减。柏子仁15G、火麻仁15G、当归、生地、玄参、沙参、麦冬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2)血虚肠燥主证面色萎黄,头昏心悸,大便干结,极难排出。脉象脉细涩。舌象唇舌淡白,。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药润肠丸和五仁丸加减。麻仁15G、柏子仁15G、枳实、生地、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各10G。5/6阴寒凝滞主证呃逆呕吐,胀满据按,腹痛拘急,大便艰涩,手足不温。脉象脉旋紧。舌象舌苔白腻。治法温理散寒,通便止痛。方药温脾汤加减。甘草6G、当归、肉苁蓉、乌药、干姜、大黄、党参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43外治法外治通便法在中医典籍中也比较常见5。导引法有蜜导、有香油导、猪胆导、和药导等不同方法,也就是将这些中药材直接作用于直肠以达到疏通便秘的作用。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以“食蜜“引导排便的论述。药摩法即取相应剂型的中药材用为介质进行按摩,通过按摩和中药外治的二重影响,达到通便之目的。理瀹骈文中讲“治大肠燥结,大黄一两,当归二两,甘草、芒硝各五钱,煎汤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摩腹”。热熨法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将中药材先加热再放置于腹部,或利用特制的熨引器对病人进行热敷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